【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件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8731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件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课件 岳麓版必修3(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7课 汉字与书法 第 8课 笔墨丹青 第 9课 诗歌与小说 第 10课 梨园春秋 单元总结提升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 7课 汉字与书法 第 7课 汉字与书法 第 7课 课标展示 1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2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展示 第 7课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记忆“六书”理论、书家姓名,学会欣赏汉字独特的特征。 【 过程与方法 】 (1)向学生展示甲骨文等文字的图片及书法碑帖,激发学生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兴趣。 (2)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朝代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差异,使学

2、生逐步感受到探究历史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并让学生联系“文如其人”的观点,探究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三维目标 第 7课 三维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 7课 重点难点 【 重点 】 汉字的发展、书艺的发展历程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 难点 】 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重点难点 第 7课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用 1课时。 (1)教师导入新课。 (2)关于文字的重要性比较简单,教师不需要就此问题深入分析。 (3)关于文字的起源。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

3、有关文字的起源的传说。 (4)关于汉字的发展演变。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并加以分析,认识这些符号在起因、笔画、形式等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文学的雏形。 教学建议 第 7课 教学建议 (5)关于书法艺术的产生。注意总结出它产生的原因:大量汉字的出现;知识群体的形成;文具的改进等。 (6)关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教师注意按朝代分析书法的特点及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7)最后总结出一定时代的艺术是对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第 7课 新课导入 【 导入一 】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杨义说:汉字的创造,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对民族的万世长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汉字形态比较稳定,文字史也就蕴含着民族认同

4、的历史。古今一贯的文字形态把我们的历史紧紧地串了起来。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字。你知道它的发展演变吗? 新课导入 第 7课 新课导入 【 导入二 】 兰亭序 第 7课 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的书法作品是被誉为 “ 天下第一行书 ” 的王羲之的 兰亭序 。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随着汉字的形成 、 发展 、 演变而形成的一种表达心情 、 美感的独特艺术 。 汉字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 建立在丰富汉字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书法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脉络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找到答案 。 第 7课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从汉字起源到 “ 书同文 ” 【 自主梳理 】 1文字发明的意义:文字将人们

5、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文字的发展历程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商代 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_” 。 课堂导学 甲骨文 金文 (3)统一:到秦统一时,秦始皇以秦国的 _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文字的改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 7课 课堂导学 小篆 【 合作探究 】 探究点:汉字演变的规律 材料 下面是汉字 “ 车 ” 的字体演变 。 请思考: 依据上述信息 , 归纳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并探究汉字演变的动力 。 演变规律: 由图画

6、文字 (象形文字 )到表意文字 (符号文字 ); 由繁到简 。 动力:为了书写的方便 、 快速和追求书法的艺术性 。 第 7课 课堂导学 【 拓展提升 】 汉字五种字体各自的特点 小篆创始于秦代 , 字体略长 , 笔画圆匀 , 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 , 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 字体宽扁 , 左右舒展 ,字体结构平衡对称 , 整齐安定;草书起源于汉初 , 成熟于东晋 ,将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 变化丰富 , 奔放跃动;楷书形成于汉末 , 字形方正 , 规矩严整 (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是汉字演变的主流 );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 ,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 既工整清晰 , 又飞洒活

7、泼 。 第 7课 课堂导学 知识点二 书艺历程 【 自主梳理 】 1形成条件 (1)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_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2书法特点: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第 7课 课堂导学 士人群体 3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为 _的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 兰亭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隋唐:既有张旭、 _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3)宋代: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8、_” 。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 (轼 )、黄 (庭坚 )、米(芾 )、蔡 (襄 )四大家。 (4)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 _的创造。 第 7课 课堂导学 自觉 怀素 有意无法 个性化 【 合作探究 】 探究点: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 材料一 第 7课 课堂导学 材料二 材料三 苏轼认为: “ 书必有神 、 气 、 骨 、 肉 、 血 , 五者阙一 , 不成为书也 。 ”“ 我书意造本无法 。 ” 材料四 明代 , 几乎同时生活于苏州的祝枝山 、 文 徴明虽为好友 , 但书法情态迥然有别 。 祝枝山的书法潇洒风流 , 如斜雨疾风;文徴明的书法则温柔婉约 , 如春

9、日柳莺 。 第 7课 课堂导学 第 7课 课堂导学 请思考: (1) 材料一中的书法艺术作品是谁的作品?其作品有何特点? 王羲之。特点:虚玄灵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观察材料二中的两幅图 , 说明张旭和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 并总结出隋唐时期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 张旭的狂草体现了盛唐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 、 笔势开张 、 雍容大度 。 唐朝书法的特点: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 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 , 也出现了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 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 第 7课 课堂导学 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 倡导 “ 有意无法 ” 。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

10、进一步平民化 、 世俗化 , 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 第 7课 课堂导学 (3) 请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书法的特点。(4) 请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明代书法发展的趋势。 第 7课 课堂导学 【拓展提升】 时代变迁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特点的影响 (1) 随着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统一的巩固及教育的发展,使单体汉字的数量极其庞大,知识群体形成,这样,汉字在保持其实用性的同时,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东方审美情趣的艺术功能开始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2) 隋唐盛世的出现,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

11、,使书法艺术达到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在社会走上正轨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而在书法艺术上也呈现出讲究法度和规范的特点。 (3)宋代统治者出于消除地方割据的政治需要 ,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 知识分子队伍扩大;同时 , 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 市民阶层的兴起 ,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 书法艺术呈现出各具情态和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的特点 。 (4)明代城市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 政治思想上专制色彩日趋浓厚 , 这使得明代的书法艺术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 (5)清代世运转衰 , 书风抱残守缺 , 了无生气 。 第 7课 课堂导学 第 7课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第 7课 当堂集训

12、 1 余秋雨说: “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 它是活着的图腾 , 永恒的星辰 。 ” 下列关于汉字发展顺序的排列 , 正确的是 ( ) A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B 甲骨文 隶书 楷书 小篆 C 甲骨文 楷书 小篆 隶书 D 甲骨文 隶书 小篆 楷书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汉字演变的顺序应该是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 故选 当堂集训 2秦始皇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在全国推行了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的文字是 ( ) A 甲骨文 B 小篆 C 草书 D 楷书 B 解析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 下令把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在全国推广 。 故选 第 7课 当堂集训 3临沂有着灿

13、烂的人文景观,城内有 “ 洗砚池 ” 和 “ 晒书台 ” 等遗址,来自这里的东晋 “ 书圣 ” 给人们留下了不朽的作品。这位 “ 书圣 ” 是 ( ) A 欧阳询 B 颜真卿 C 张旭 D 王羲之 D 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 “ 东晋 ”“ 书圣 ” 可知 ,此人是王羲之 。 故选 第 7课 当堂集训 4 “ 颠张醉素 ” 是对唐代两位著名书法家的雅称。关于这两位唐代书法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 颠张醉素 ” 指的是张旭和怀素 B “ 颠张 ” 被称为 “ 草圣 ” C 两位书法家的作品都注重规范法度 D 张旭 、 怀素把草书艺术推向了高峰 C 解析 张旭 、 怀素是草书大师 ,

14、忽视法度 。 故选 第 7课 当堂集训 5关于宋代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 书法艺术呈现多样性 B 市民阶层兴起 , 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 C 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 倡导 “ 有意无法 ” D 书法重视法度 , 忽视个性 D 解析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 北宋书法审美情趣提高 , 书法追求 “ 有意无法 ” , 故选 第 7课 当堂集训 6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元明尚态,清人尚变。据此标准,宋人 ( ) A尚意 B尚态 C尚志 D尚理第 8课 笔墨丹青 A 解析 晋人书法有着丰富的内涵 、 潇洒自然的风韵;唐人书法讲究规范和法度;宋人书法强调 “ 有意无法 ” ;元明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清人尚变 , 即追求变化 。 故选 第 7课 当堂集训 第 8课 笔墨丹青 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