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复习案及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852500 上传时间:2018-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晏子使楚》复习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晏子使楚》复习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晏子使楚》复习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晏子使楚》复习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晏子使楚》复习案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下)语文导学案 第 1 页 共 3 页 初三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晏子使楚复习课 设计:黄培兵 审核: 蒋其雷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自主学习】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1)晏子将使楚 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谓: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 (4)王曰:“何坐?” 坐: (5)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 (6)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 (7)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8)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 【合作交流】2.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2、答: 3文中的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 【点拨拓展】 4.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 5.你知道吗,从现代植物学看,橘和枳是不同种的,因此“橘化为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了。 那么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反驳楚王吗? 答: 6.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九(下)语文导学案 第 2 页 共 3 页 D 【达标检测】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

3、也。王曰,何 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 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 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7翻译句子 翻译“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8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现出楚 王当时什么样的心态? 答: 9 “寡人反取病焉”的结果可用一句成语来概括

4、,那就是 。 10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分别用两个以上成语概括 ) 晏子: 楚王: 11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答: 【总结全文】 文章描写了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背诵全文 2 晏子使楚 参考答案 1略 2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A九(下)语文导学案 第 3 页 共 3 页 3晏子机智善辩、不卑不亢、义正词严、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4齐,楚,不盗之民,盗贼 5只要能举出事例证明有很多事情是后天学的,而不是先天就决定的就行了。

5、 6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 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 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 、 “耶”等一类虚词, 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下辞严而又不 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 7略 8尴尬的笑,羞惭的笑,难堪的笑等 自嘲无奈的心态 9自取其辱 或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0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心劳舌拙,不堪一击 晏子机智善辩、义正词严、不卑不亢,所向无敌。 11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 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 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 、 “耶”等一类 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下辞严 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