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论文题目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851532 上传时间:2018-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法》论文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际法》论文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际法》论文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际法》论文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法》论文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法》论文题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国际法 作 者 吴占君 考试批次 1503 学籍批次 1309 学习中心 辽宁铁岭昌图 层 次 高起本 专 业 法学 完成时间 2015.03.09 第 2 页 共 4 页 2 国际法案例分析 一、案例 根据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的罗马规约第十二条规定:“行使管辖权的先 决条件(一) 一国成为本规约缔约国,即接受本法院对第五条所述犯罪的管辖权。 (二) 对于第十三条第1项或第3项的情况,如果下列一个或多个国家是本规约 缔约国或依照第三款接受了本法院管辖权,本法院即可以行使管辖权:1. 有关 行为在其境内发生的国家;如果犯罪发生在船舶或飞行器上,该船舶或飞

2、行器 的注册国;2. 犯罪被告人的国籍国。(三) 如果根据第二款的规定,需要得到 一个非本规约缔约国的国家接受本法院的管辖权,该国可以向书记官长提交声 明,接受本法院对有关犯罪行使管辖权。该接受国应依照本规约第九编规定, 不拖延并无例外地与本法院合作。 ” 第十三条:“行使管辖权,在下列情况下,本法院可以依照本规约的规定, 就第五条所述犯罪行使管辖权: 1. 缔约国依照第十四条规定,向检察官提交 显示一项或多项犯罪已经发生的情势;2. 安全理事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 章行事,向检察官提交显示一项或多项犯罪已经发生的情势;或3. 检察官依 照第十五条开始调查一项犯罪。 二、就以上案例本人分析如下

3、(1.)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关于管辖权的规定有何特点? 第一, 国际刑事法院所能管辖的犯罪是特定的,也即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是 有限的。规约第5条规定,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应限于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 最严重犯罪。并明确了对下列四种国际犯罪灭绝种族罪、反人类罪(危害人 类罪)、战争罪和侵略罪具有管辖权。其中规约第6条具体规定了灭绝种族罪的 定义与1948年防止及惩治种族罪中的完全一致。规约第7条规定了反人类 罪,是在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中规定的反 人道罪的基础上,根据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发展而来的, 它与作为战争犯罪之一的反人道罪相比,涉及的范围更广泛。规

4、约第8条对战 争罪进行了详尽的列举。超出这个范围国际刑事法院是没有管辖权的。有学者 指出规约未将恐怖主义罪、针对联合国和有关人员的犯罪、非法贩运麻醉 品和精神药品的犯罪和使用或威胁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武器罪行 纳入管辖范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缺陷。8但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是国际 法朝着可操作性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的标志,因为任何一个国际司法组 织从来都没有获得过同样的授权。 第二,国际刑事法院所管辖 的犯罪主体仅限于个人。在国内法中,个人是刑 事责任的承担者,这是基本的刑罚原则。规约以列举的方式详尽的规定了个人 对规约规定的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规约第25条第2款规定,实施本法院管

5、辖 权内的犯罪的人应依照本规约的规定负刑事责任。第3款则具体规定了一定情 形下犯罪人应负刑事责任。值得一提的是,规约第26条还界定了个人承担刑事 责任的年龄,即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不受本法院管辖。 第 3 页 共 4 页 3第三,国际刑事法院只有在特定前提下才能行使管辖权,也就是说规约规定的 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只是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补充,这是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最重 要的特征之一,也是罗马规约最引人注目引起争论最大的“补充性管辖原 则” 。规约前言第10段规定:“强调根据不规约设立的国际刑事法院对国内刑 事管辖权起补充作用。 ”第1条规定:“兹设立国际刑事法院(本法院)。本法院 为常设机构,有权

6、就本规约所提到的、受到国际关注的最严重犯罪对个人行使 其管辖权,并对国家刑事管辖权起补充作用。本法院的管辖权和运作由本规约 加以规定。 ”规约第17条规定了当一国正在调查或起诉,或已调查并决定不起 诉时,国际刑事法院不得受理,同时也规定了例外情况,即当该国不愿意或不 能够切实地进行此项工作时,法院可受理,而且是否存在此情势,应“由本法 院酌情考虑”判断。同时根据其他规定,国际刑事法院在以下4种情况下不 能受理案件:(1)对案件具有管辖权的国家正在对案件进行调查或起诉;(2)对案 件具有管辖权的国家已经对案件进行调查,而且该国已经决定不对有关的人进 行起诉。在这两种情况下,法院必须排除一国“不愿

7、意”或“不能够”进行调 查与起诉的可能性,才能受理案件。(3)根据一罪不二理的原则,有关的嫌疑人 已经由于作为控告理由的行为受到审判,即根据第20条第3款法院不得进行审 判;(4)案件缺乏足够的严重程度时,法院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充分理由。可 见其中国际刑事法院受理案件的关键在于一国是否“不愿意”或“不能够”进 行调查与起诉,规约第17条第3款对一国是否“不能够”进行调查与起诉的标 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了确定某一案件中是否有不能够的问题,本法院应 考虑,一国是否由于本国司法系统完全瓦解,或实际上瓦解或者并不存在,因 而无法拘捕被告人获取的必要的证据和证言,或在其他方面不能进行本国的诉 讼程

8、序。 ”由此“不能够”多指那些较为客观的情况。对于一国是否“不愿意” 进行调查或起诉的标准,规约第17条第2款中规定了三种情况:一是该国所进 行的诉讼程序或做出的决定是为了包庇罪犯,使其免负国际刑事法院管辖内的 犯罪的刑事责任。此时更多的是从一国主观方面来衡量该国适用程序的目的和 意图;二是诉讼程序发生不当延误,而根据实际情况,这种延误不符合将有关的 人绳之以法的目的,而“不当延误”是国际刑事法院来决定的;三是已经或正在 进行的诉讼程序,没有以独立或公正的方式进行,而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的方 式不符合将有关的人绳之以法的目的。这是在程序方面要求所有有关国家包括 非缔约国,都必须按照规约所规定的人

9、权标准与程序进行,包括无罪推定、法 律不溯及既往、一案不二理、被告的公开审判权、选择律师和免费得到法律救 助权、知情权、质询证人权、沉默权、不被强迫自认有罪和不承担任何举证责 任和反驳责任等。综上,在国内管辖权与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关系上,规约 为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确定了补充性的原则。 第四,国际刑事法院对案件的管辖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国家和地区。在国家接受 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方式上,规约第12条第1款采取了与国际法院规约 完全不同的规定,即一旦一个国家成为了规约的缔约国就接受了法院对有关罪 行的管辖权,第二款规定只要罪行发生地国或罪犯国籍国中的一个国家接受了 法院的管辖权或者是规约的缔约国,

10、尽管其他有关国家,如罪犯拘留国或受害 人国籍国,不是规约的缔约国,而且并不接受法院的管辖权,法院亦可行 使管辖权。有关当事国在接受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时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第 4 页 共 4 页 4 本规约的缔约国即意味着自动接受本法院对第5条规定之犯罪的管辖权;二是虽 然不是本规约的缔约国,但是通过向本法院注册处提交声明而表示愿意接受本 法院对本条所指犯罪行使管辖权。 (2)国际刑事法院与国际法院管辖权的规定有何区别? 上个世纪,国际社会发生了很多犯了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而没有个人被追究责 任的事例。联合国大会最初是在1948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纽伦堡和东京 审判之后,确认有必要建立一种常

11、设机制来起诉屠杀平民的人和战犯。从那时 以来,曾经断断续续地审议过设立国际刑事法院的问题。联大在其第52届会议 上决定召开联合国设立国际刑事法院全权代表外交会议,以期最后拟订和通过 设立国际刑事法院的公约。这个外交会议后来于1998年6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 签署了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4年后,国际刑事法院正式成立。 它与国际法院的主要区别是: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主要是处理 国家之间的争端;而国际刑事法院是与联合国安理会没有隶属关系的一个独立 的国际司法机构,主要是处理个人刑事犯罪问题。 (3)国际刑事法院关于管辖权的规定对我国会产生何种影响? 国际刑事法院有权对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反人类罪和侵略罪进行审判,但是 只追究个人的刑事责任,而且是在各个国家所属的法院不能自主审理的情况下 才可介入。检察官将根据国际刑事法院预审法庭的同意,应某个国家或联合国 安理会的请求对罪犯进行起诉。 这个国际刑事法院对我国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我国的司法权是相对独立和 完善的,司法权不容他国或者其他团体干涉,所以一般不会求助于国际刑事法 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