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八年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4849077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八年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八年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八年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八年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八年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八年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八年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病理生理学 英文名称: Pathophysiology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理论课50学时。本标准适用于八年制医疗、口腔专业。 三、课程地位、性质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机制的学科,并根据其病因和发病 机制进行实验性治疗,分析疗效原理,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和实 验依据。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它是一门主干课程,也是沟通基础 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生理学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为疾病发生发展带有共性的 发病规律和基本发病机制,从而为医学生学好临床课程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奠定

2、坚实可靠 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基本理念 1紧密结合临床,理论联系实际 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疾病, 因此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有责任把学生从学习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 对患病机体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病理生理学知识讨论分 析某些临床现象,使学生深刻的认识二者的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在教师的启 发、引导下,应用病理生理学知识联系临床问题,如烧伤病人可能出现哪些病理生理改变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DIC,发热,应激等),培养其面向临床 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人为本,重视学生

3、的主体地位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 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达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 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教学中,把时间交给学生,教师运用点拨、 启发、提问、引导、总结等方法,通过学生自读、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活动,使学生参 与到教学实践中。 3结合传统教学,突出多媒体及网络课程优势 我教研室编写了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程,为学校网络课程的范本,并结合教学实际对如 何运用网络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多年的摸索实践。病理生

4、理学网络课程运用了网络和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图文并茂,视听同步,使医学 基础理论的学习不再枯燥难懂;在线视频点播、测试系统、答疑系统对自主学习起辅助作 用;同时提供本学科研究进展方面的文章及相关站点,扩大了学习空间,可以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充分利用 VCD、电视录像、幻灯、投 影仪、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多媒体课 件的选用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步,学生才能对课程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 兴趣。走信息

5、化教学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也要注意不能丢弃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 法。 五、课程设计思路 第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是在充分理解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印发的军队院校 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的前提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我教研室多年的教学经验、 研究总结,在进一步调查、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总体思路 1课程标准符合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体现“创新思维” , “以 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新观念。 2课程标准力求构建我校新的病理生理学课程体系,更新、拓展课程内容。不再局限 于课堂基本理论教学,而是把实验教学、前沿专题讲座、读书报告、课外科研活动等内容 纳入课程中,丰富了病理生

6、理学课程的内涵。 3课程标准在全面贯彻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下,结合我校学生 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既有前瞻性、科学性又实事求是,便于操作与管理。 4课程标准要体现现代科技含量,在学生学习评价、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 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具体设计 病理生理学有理论课、网络课程自学辅导和学员课外科研等形式。理论课的安排, 一般是先学习总论,包括 9个章节:缺氧 、 发热 、 应激 、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 酸碱平衡紊乱 、 缺血-再灌注损伤 、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 休克 、 全身炎症反 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 ,从总体上把握疾病发生

7、发展的一般规律。再按系统学习各器 官病理生理的内容,包括 4个章节:心功能不全 、 呼吸功能不全 、 肝功能不全 、 肾功能不全 。实验课由教学实验中心统一实施,因此在此标准中不做说明。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特别是临床各科所涉 及的各种单一疾病的特殊发病规律和机制,为医学生进入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络课程教育已成为教育的新手段、新模式,是教育面向大众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 理论课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我们自建的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程,加深病理生理 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视频点播可以让学生和在课堂上一样看到老师的讲解。对

8、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动画可以生动具体地演示抽象复杂的生理现象,具有互动性的 教学课件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学员课外科研需根据学生的需求, 结合本教研室现有的科研方向而开展,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课程主要讲授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 程和系统病理生理学。让学生通过课程理论学习和实验认识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般规律,理解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建立科 学的临床思维,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分析临床典型病例,提出基本的治疗 方案,为今后的临床

9、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根据相关学科及临床需要,病理生理学教学应以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 缺氧、发热、应激、休克、DIC 以及心、肾、肝、肺功能不全为重点,其中以水、电解质 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及心、肾、肺功能不全为重中之重。 通过系统学习病理生理学课程,应使学生: 1掌握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般规律; 2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掌握基本病理生理过程; 4掌握几个主要系统器官的某些疾病的常见病理生理过程; 5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基本病理生理学知识分析临床典型病例 5了解国内外病理生理学重要的新进展。 (二)过

10、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打牢学员专业基础;通过课内外研讨、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网络课程,引导学员利用现代信息 化教学模式巩固和拓展专业知识;通过撰写病案调查报告、参与科研学术等活动,培养学 员信息收集整理和交流、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课堂病例讨论和教员、学员 的双边互动,使学员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养成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 惯,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概括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重视学员端正学习动机,牢固专业思想,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和专业学习竞赛活动,树 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职业理想目标,

11、把对专业的认识和需要内化为自己个性的一部 分,促进学生职业情感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注重培养和 促进学生情感的职业化,形成与社会、医疗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情感和 个性的和谐发展。 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具体的临床工作实践中去。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具备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并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与行 动。牢记我军宗旨,树立爱岗敬业、爱军习武思想,增强打赢现代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 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学时分配 篇、章 教学内容 理论 实验 小计 第

12、一章 缺氧 2 2 第二章 发热 2 2 第三章 应激 2 2 第四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2 2 第五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6 6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6 6 第七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2 2 第八章 休克 6 6 第九章 心功能不全 4 4 第十章 呼吸功能不全 6 6 第十一章 肝功能不全 4 4 第十二章 肾功能不全 4 4 病案分析 2 2 考试 2 2 合 计 50 50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课 【说明:教学内容划分为三级,即核心内容、重点内容、一般内容。核心内容构成课程的 主体框架,是教员必须在课堂上 讲深讲透、学 员必须掌握的内容; 重点内容是核心内容的延

13、伸和丰富,教员在课堂上可以少 讲,但必 须指导学员学习并熟悉的内容; 一般内容指教员可 以不讲,但学员必须通过自主学 习并了解的内容】 第一章 缺 氧 基本要求:掌握缺氧的概念和常用的血氧指标。掌握各型缺氧发生的原因、机制和血 氧变化特点。熟悉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了解 氧疗和氧中毒。 教学要求 主要内容 了解 熟悉 掌握 教学方法与手段 缺氧的概念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一、血氧分压 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信息 化教学 具体实施:课堂提问考察,重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了解 熟悉 掌握 二、血氧容量 三、血氧含量 四、血氧饱和度 复叙

14、述,强化记忆 手段:电子幻灯、CAI 课件、 网 络课程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 机制 一、低张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 方法: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 的教学(PBL) 具体实施:联系临床和生活, 引导学员进行学习,掌握学习 内容 手段:电子幻灯、CAI 课件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 化 一、呼吸系统变化 二、循环系统变化 三、血液系统变化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五、组织细胞变化 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 信息化教学 具体实施:课堂系统讲述熟悉 缺氧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手段:电子幻灯、CAI 课件、 网络课程、视频录像 第四节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

15、的因 素 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 具体实施:结合临床和生活, 了解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 素 手段:电子幻灯、CAI 课件 第五节 氧疗与氧中毒 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 具体实施:通过举例了解氧疗 与氧中毒 手段:电子幻灯、CAI 课件 第二章 发热 基本要求:掌握发热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发热的时相。了解发热机体的主 要功能和代谢变化,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教学要求 主要内容 了解 熟悉 掌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概述 方法:讲授法、以问题为中心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了解 熟悉 掌握 发热和过热的概念、生理性体温升 高 的教学、信息化教学 具体实施:通过举例介绍概念,

16、 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手段:电子幻灯、CAI 课件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一、发热激活物 二、内生致热原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四、发热时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 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 具体实施:课堂系统讲述知识 点,强化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手段:电子幻灯、CAI 课件 第二节 发热的时相 一、体温上升期 二、高温持续期 三、体温下降期 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 具体实施:理论联系实际讲述 发热的时相 手段:电子幻灯、CAI 课件 第三节 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二、生理功能改变 三、防御功能改变 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 式教学 具体实施:结合实际生活通过 提问学习发热时机体的变化 手段:电子幻灯、CAI 课件 第四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 具体实施:通过举例了解发热 的处理原则 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