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学校信息技术年终工作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849038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学校信息技术年终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年学校信息技术年终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年学校信息技术年终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年学校信息技术年终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年学校信息技术年终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学校信息技术年终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学校信息技术年终工作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学校信息技术年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为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党的“十七大” 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认 真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大力推进素质 教育,加强了学校的教育装备工作,充 分运用学校的教学仪器和现代化的教学 设备,对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标 准,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端正办学思 想,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硬件、软件建 设,开展师资培训,积极推广运用信息 技术手段,掀起信息技术普及、应用、 探索、创新的高潮,使教育教学质量迈 上新台阶,现将我校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如下: 一、 加强领导,分工明确,完善了 组织建设。 由于近来学校的人员有所变动,现 代教育技

2、术领导小组进行适当的调整。 具体分工:分管信息处副校长敖姝琴:全面负 责学校信息技术工作,检查各项信息技 术工作。 信息处主任黎斌:负责信息技术工 作的安排、监督。承担学校机器人比赛 的学生培训工作及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工作。 林海斌:电教器材和多媒体管理, 闭路电视系统。承担学校信息学奥林匹 克竞赛的学生辅导工作及教师信息技术 的培训工作。 胡小原:微机组组长,负责微机组 的机房管理分工及机房损耗统计。承担 学校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辅导工 作以及四号微机房卫生员和管理员。 罗凡:二号微机房卫生员和管理员。 谢南斌:小钢花电视台节目的编辑。李名祥:三号微机房卫生员和管理 员。承担学校信息技

3、术大赛的学生培训 工作。 熊新华、何梅梅、谢宜:负责实验 室、仪器室的管理,做好仪器的借还登 记工作和器材的管理。 二、推进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 不断加强硬件、软件建设。 2011年由于学校领导的努力,我校 在信息技术硬件设备上进行了更新,改 善了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条件。 1.我校现有三个学生电脑房,1个多 媒体厅,1个电子阅览室,一个机器人实 验室,今年又花了四万余元添置了笔记 本电脑,现共有电脑240余台,为信息 技术与课程整合创设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信息处做好了全校计算机配置情况的统 计工作,实行统一标签、统一编号管理, 并且及时做好了学校计算机的维护和更 新工作。2.添置了

4、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提高 了学校因特网的覆盖率,安装了绿坝反 黄软件,加强了学校网络安全管理,严 防黑、黄等有害信息,确保网络安全通 畅。学校一方面要使用好防火墙、杀毒 软件;另一方面严禁教师、学生上不健 康的网站。 3.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筹集资金两 万余元更新了语音室设备。 4.筹集资金两万余元完成了建立科 学实验室和仪器室的计划。 5.花巨资重建了学校广播播音系统。 6.申请了域名,并在 国家信产部进行了备案,备案号:赣icp 备08101047号。 三、全面推进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水平。 1.订好了现代教育技术软件、录音 教材,方便教师们使用。2.在全校开展教师计算机基

5、础培训, 让所有教师都会简单的电脑操作,大多 数教师会使用ppt制作课件,部分教师 还会使用flash制作精美的课件。 3.对学校计算机网络花费巨大精力 进行整理,调试接通了新建的综合楼每 间办公室和教室的网络。 4.将电子阅览室从新楼五楼搬迁至 原一号机房,方便了教师们上网查阅资 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5.学校花巨资在新楼五楼建起的四 号机房,更是为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 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生的 信息技术课每周两节,确保每周有一节 上机课。 6.对学校网站进行了全新改版,重 新制作了一遍,并发动了部分有能力的 教师参与到网站的建设、管理和完善中 来。比如,吴芳芳老师就主持了学生园

6、地栏目,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网上指导点 评,成为我校网站应用的一大亮点。还对中层领导进行了网站管理的培训,使 学校的最新信息在学校网站上能得到及 时的更新。 7.建立了新钢一小博客圈,为新钢 一小教研活动的革新搭建了一个方便的 平台。 8.建立科学实验室和仪器室,使我 校的实验教学有了实施的平台。 四、积极开展计算机培训,促进教 学研究信息化,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管理 工作,提升了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 1.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省、 市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重点科研课题研 究,在校内掀起了人人参与实验研究、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热潮。 为提高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我们在校内开展了多轮

7、、多层次的计算 机培训。学校一方面对各个学科的骨干 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辅助 教育和internet应用的培训。其目的是 通过他们带头进行应用校园网的教学科研活动,为校园网的应用发展进行探索 工作;另一方面借助中小学教师继续教 育工程,让广大教师参加普及性的计算 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目的是让所有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校园网 的教学应用中,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 用。为鼓励教师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 种比赛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和教学能力,我校制定了明确的奖励条 例,凡是在市级以上的各类比赛中获奖 者,学校均将在教师的评优评先、小教 高级竞聘等考评方案中给予加分,从而

8、使我校教师总是积极参加到各级各类的 论文课件及教具评比活动中,不仅作品 数量而且质量上都大有提高。在2011年 全市中小学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中,我校 王秋萍老师获市二等奖,况玫玲、胡海 燕、付军平老师获市三等奖,胡研同学 获市三等奖。我校在2011年第十五届中 小学、幼儿园教师“三优”作品评比活 动中取得可喜成绩,共12人次获省级奖 励,50件作品获市级荣誉。2.高度重视新余市举办的各类计算 机比赛,在学校内部提前做好选拔推荐 和准备工作,如我校通过举办新钢一小 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和新钢一小学生 电脑制作活动来提升教师们和学生们对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 通过以上这一系列的举措,

9、我校教师运 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组织课堂教学的热 情空前高涨,到多媒体上课的人由几年 前的寥寥无几的情形变成了现在需要排 队预约上课的情形,可谓是变化巨大。 我校在各项学生计算机比赛中也取得了 可喜的成绩,在2011年举行的新余市第 三届腾达“智慧杯“中小学机器人竞赛中, 我校获小学组两项比赛第一名和第二名, 在南昌举行江西省第七届机器人竞赛中, 我校在两个项目中分别获省三等奖。在 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 奥林匹克联赛中我校三名同学荣获市二 等奖,两人获市三等奖。在江西省第七 届中小学英语听力竞赛中我校获省级获 奖一等奖2人、一人获省级二等奖、五人获省三等奖;51人获市级荣誉,其中

10、14人获市一等奖,17人获市二等奖,20 人获市三等奖。我校还同时荣获第八届 中小学英语听力竞赛(新余赛区)最佳组 织奖。在2011年三月举办的第十届全国 电脑制作活动中,我校四(1)班罗锐捷 同学的作品获省二等奖,漆煜瀛、许世 岩等六人的作品获市二等奖,涂尚卿、 杨跳等8人的作品获市三等奖。另外, 罗锐捷和阮睿昱两人分别获省机器人灭 火和足球比赛三等奖。在2011年11月 的装备论文评比中,我校上交参赛的13 篇论文中有3篇被选送参加省里的评比。 3.分别制定和完善了机房管理条 例、计算机房教师管理职责、 计算机房管理考核办法、电子阅 览室使用须知、新钢一小课件小组 工作章程、多媒体厅使用预

11、约登记 制度、电教器材保管员职责、 新钢一小仪器室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 度、新钢一小科学实验室管理守则、语音室使用管理制度等。制度的 建立和完善,进一步做到了有章可依, 任务明确,职责分明,使管理工作落到 实处。 五、存在的不足以及明年的规划 a.存在的不足 1.教师们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水 平方面还有些参差不齐。要进一步加强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2.我校一些电教装备设备已经略显 落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3.多媒体厅数量有限,限制了教师 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覆盖率。建 议逐步实现多媒体进教室,实施“班班 通”工程。 b.明年的规划 1.新余市的各项计算机相关竞赛力 争确保榜上有名且成绩优

12、异。 2.做好教师计算机校本培训工作, 争取做到45岁以下教师人人会制作简单flash课件,刚进校的每位年轻教师擅长 课件制作。 3.继续做好资源建设工作,督促教 师们保质保量完成江西教育资源网上传 下载任务,同时也充实丰富学校网站的 内容。 4.加强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 30岁以下教师运用课件在多媒体上一节 岗位练兵课,并举行教师信息技术大赛。 5.购置笔记本电脑12台,为每个教 研组配备笔记本电脑一台,逐步实现全 校普及笔记本电脑和“班班通”工程。 6.购置台式电脑60台,完成对2号 机房的更新改造。 回首2011,学校在奔向教育现代化 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可喜的步伐。 展望未来,纵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 势,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改 革的潮流。党的十七大提出把“实施素 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作为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信息化带动 教育现代化是落实这一重大举措的主要 途径之一,也是新时期实现教育跨越式 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高举教育现 代化大旗,努力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力推进教育 创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 事业,才能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提供足够人才的支持和知识贡献。我们 坚信,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铿锵旋律,新 钢一小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之花,必然结 出丰硕璀璨的创新教育之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