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845047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校本教材 滕州市井亭矿区学校 儿歌小学生学习习惯 时间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儿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习惯养成。 教学难点: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小学生学习习惯儿歌 小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 早晨起,不懒睡,背着书包上学去; 见同学,问声好,讲究礼貌要做到; 见老师,行个礼,尊师重教讲礼仪; 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打牢成绩好; 勤于思,善动脑,积极发言才聪明; 不唯书,不唯上,超越文本当自强; 做笔记,细整理,积少成多能进步; 写作业,用心记,炼就本领比高低; 课堂外,多自

2、习,博览群书采信息; 天文晓,地理知,人见人爱有志气; 好习惯,我第一,健康向上有活力 二、理解儿歌本身,联系生活。 三、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习惯。 教后反思:二年级校本教材 滕州市井亭矿区学校 儿歌好习惯,金不换 时间 教学目标:知道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习惯养成。 教学难点:自觉养成好习惯。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好习惯,金不换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小学生,勿怠慢,习性成,从小管。 德智体,齐发展,有作为,靠习惯。 品格正,皆欢喜,习惯好,事事安。 学习时,不贪玩,

3、讲方法,用心钻。 身体好,勤锻炼,有规律,不间断。 生活上,重勤俭,勿挑剔,成自然。 待他人,心胸宽,敬童叟,言行善。 寸有长,尺有短,以人长,补己短。 身坐直,腿放平,三个一,记心中。 二、理解儿歌本身,联系生活 三、让儿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教后反思: 二年级校本教材 滕州市井亭矿区学校 儿歌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时间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儿歌,使学生了解中华书法艺术。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了解中华书法艺术渊源。 教学难点:书法中蕴含的情感。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河南安阳处中原,华

4、夏文明是摇篮。 殷墟出土甲骨文,独一无二世界传。 书法艺术是瑰宝,源远流长最古老。 传统文化要继承,培养成材在从小。 中国汉字魅力大,来华求学遍天下。 炎黄子孙多自豪,博大精深在华夏。 书法艺术要精到,基础知识最重要。 勤学苦练意志坚,持之以恒见功效。 二、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三、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教后反思:二年级校本教材 滕州市井亭矿区学校 儿歌养成书写好习惯 时间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良好的书写习惯,自觉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

5、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并识记儿歌 养成书写好习惯 习惯养成最重要, 正确坐姿最重要。 体形优美视力好, 写字才能见成效。 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二、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三、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四、练习如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教后反思: 二年级校本教材 滕州市井亭矿区学校 儿歌执笔歌 时间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良好的执笔习惯,并自觉养成执笔的 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儿歌,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执笔习惯。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执笔习惯。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并识记

6、儿歌 执笔歌 拇指食指捏笔杆,指离笔尖一寸远。 总之在下托住笔,其余指曲要自然。 笔尖对着左前方,掌跟小指放桌上。 笔杆稍斜别平直,紧紧靠在右后方。 二、理解儿歌本身,联系学习书法本身。 三、让诗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情感。 四、练习如何做到:一尺、一拳、一寸。 教后反思:二年级校本教材 滕州市井亭矿区学校 风 时间 教学目标:熟练背诵诗歌,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教学重点:识记诗歌风,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教学难点:诗人、背景及诗歌的意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歌,并识记诗歌 风 李 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

7、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二、理解诗歌本身,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三、分析,解释: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二月:早春,农历二月。这首诗 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 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四、识记诗歌。 教后反思:二年级校本教材 滕州市井亭矿区学校 咏柳 时间 教学目标:识记诗歌咏柳,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教学重点:识记诗歌咏柳,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教学难点: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歌,并识记诗歌 咏

8、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理解诗歌本身,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三、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 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 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 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前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 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9、”自答。这 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春风能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 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四、识记诗歌。 教后反思:二年级校本教材 滕州市井亭矿区学校 回乡偶书 时间 教学目标:识记诗歌回乡偶书,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教学重点:识记诗歌回乡偶书,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歌,并识记诗歌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

10、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理解诗歌本身,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 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 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 ,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 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三、分析,解释: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 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行来,心情很不平静: 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首句用“少小离家” 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

11、实,暗寓自伤“老大 ”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i 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 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 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二年级校本教材 滕州市井亭矿区学校 垫。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 成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 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 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四、识记诗歌。

12、 教后反思:二年级校本教材 滕州市井亭矿区学校 春江花月夜 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诗歌春江花月夜,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教学重点:识记诗歌春江花月夜,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课时:2课时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歌,并识记诗歌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

13、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二年级校本教材 滕州市井亭矿区学校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教后反思:二年级校本教材 滕州市井亭矿区学校 春江花月夜 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诗歌春江花月夜,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教学重点:识记诗歌春江花月夜,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

14、义。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 课时:2课时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二、理解诗歌本身,了解诗人,背景以及诗本身的意义。张若虚,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 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 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 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隋乐 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 ,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 觉。 三、分析,解释: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 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 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 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 明月与潮水以活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