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轻工信息技术与工程培养方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844793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士)轻工信息技术与工程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博士)轻工信息技术与工程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博士)轻工信息技术与工程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博士)轻工信息技术与工程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博士)轻工信息技术与工程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博士)轻工信息技术与工程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士)轻工信息技术与工程培养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82223 轻工信息技术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1.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2.掌握本学科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掌握学 科发展动向及其前沿领域状况,能够运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独立完成能 代表学科前沿水平或具有创新价值的课题;具有在本学科领域内独立从事科研和教学以及 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并具有自我提高和创新的能力。 3.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必须在本学科领域中的某一 研究方向具有创新,并在理论或工程方面作出创造性的成果。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达到能熟

2、练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摘要,具备 国际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 二 研究方向 1. 生物信息技术 2. 轻工过程模型化及控制 3. 网络技术及信息安全 4. 人工智能及应用 5. 模式识别及应用 6. 生物信息学及应用 7. 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与设计 8. 新型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 9. 微电子材料及工艺 三 培养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5年,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3年,最长不超过4.5年(在职攻读 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不超过5年) 。 四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博士研究生课程设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三类课程合计总学分不低于 18学分。 其中必修课 11.5学分为必选;学位课至

3、少选两门。 2. 入学前是本科学历的博士生要补修 34 门硕士生学位课程,单独计学分。3读书报告是培养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或相近领域寻找新知识,将获取的新知识 经过整理、处理运用到学位论文研究课题中去的一种能力。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学位 论文研究工作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与专业和研究方向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料,面向教研 室(所)作学术报告 4次(含开题报告) ,计 2学分。成绩由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打分。 课程设置如下: 开课时间 类 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 时 学 分 秋 春 备注 外语 140 4 新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54 3 050303 应用数学方法 50 2.5 必 修 课

4、200004 读书报告 36 2 必选 050810 神经、模糊和软计算 35 2 120005 应用随机过程及小波分析 54 学 位 课 050305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54 3 必选 050815 计算机视觉 36 2 050511 纳米电子学 36 2 选 修 课 二外(德语、日语) 2 根据研究 方向选 要求: 必修课:11.5学分、学位课:4.5学分,三类合计达到 18个学分 五 培养方式 1. 博士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由所在学院党委负责,为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给博士 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博士生培养要成立以博士生导师为首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协助指 导博士生工作。指导小组要体现知识

5、结构互补,一般由 3-5 名具有副教授及以上高级技术 职称的本学科或相关或基础学科人员组成。要发挥教研室(研究室(所) )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及指导小组除了向研究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 配合学院党政领导对研究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及 人文素养,引导他们走德才兼备的道路。博士生要积极参加导师所在教研室的政治、业务 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等活动。 2. 博士生培养过程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根据 学科的特点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需要,继续深入学习一些课程,加强实验性环节的锻炼, 使博士生在拓宽

6、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 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导师和指导小组根据培养目标及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在博 士研究生入学后一周内制定出个人培养实施计划。 3.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授课方式应有利于培养博士生的自学能力和独 立思考能力,可采用讲授、答疑、课堂讨论、专题报告、读书报告等形式,强调博士生主 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博士自己获取知识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博士生 课程学习要结合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起进行,一般在入学后的一学期内完成。除课程学习 外,导师应该规定博士生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与专业或研究有关的文献。 4. 论文选题是学位

7、论文工作的关键,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选 题工作。论文题目确定后,进行开题论证报告,并要求五位同行专家参加评阅。开题报告 要求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 5.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在校内进行,也可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到导师指定的 有关生产或科研单位进行。对于在校外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生,导师要加强管理,并 报学院和研究生部备案。 六 考核方式及要求 1.研究生在培养实施计划中制定的课程、教学实践和学术论文等环节都必须进行考核。 考核分为考试、考查和答辩等形式(学位课程必须进行考试)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考查 成绩可按百分制也可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计;学位论文答辩

8、成绩按优秀、良好、 中、及格、不及格计。 2.为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第四学期(春季入校为第五学期)对博士生进行中期考 核,从思想政治、业务能力、 (包括课程学习情况,论文开题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 、身 体健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选优汰劣。经过中期考核,少数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秀, 在学位论文选题及其他科研工作中具有相当强的工作能力,具有一定培养潜力,预期取得 突破性成果的博士生,可以按学校有关“国家级优秀博士论文培育”文件精神推荐为“国 家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对象”进行培养。少数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良好,在学位论 文选题及其科研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不具备进一步深入进行博士学位论

9、文研究的 能力,应中止攻读博士学位。对未获硕士学位者,可按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改做硕士学位 论文,对已获硕士学位者,重新分配工作。对于学习成绩差;缺乏科研能力、解决实际问 题能力;不安心学习及其他不宜继续培养者,终止学习,按有关规定进行学籍处理。七学位论文要求 1. 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是对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 门技术工作能力的训练,所以博士生必须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2. 博士生学位论文应选择前沿领域中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中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 用价值的课题。博士生学位

10、论文要突出创新性和先进性,要求基本概念清楚、立论正确、 分析严谨、计算正确、图表清新、语句通顺,理论上有相当的深度,能反映出作者具有坚 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 博士生学位论文中提出的结论和建议,应以自己的科研、实验或计算结果为依据,在 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 八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1. 博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填写学位论文申请书,向校研究生部申请论文答辩。 2. 博士生在博士学位申请前其研究工作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 以江南大学

11、第一作者和责任者单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已被接受发表)以学 位论文的的主要观点为内容的论文三篇以上(至少已有两篇发表,一篇录用) 。其中一篇必 须以被SCI、SCIE、EI(核心期刊) 、SSCI录用或外文发表在SCI、SCIE、EI、SSCI检索源 刊物上,发表论文要求以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至少两篇,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 为第二作者只能用一篇。注: (1)在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综述可算一篇论文; (2)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的科研项目(前三名)或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文科的 国家一级学会、协会奖项可视同为省部级奖) (前三名)或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 专利

12、2项或外观设计专利3项以上(前三名) ,所鉴定项目、所获奖项、所获专利与学位论 文工作相一致,可折算一篇论文。 说明:以上(1)-(2)项所折算的论文最多只能顶一篇核心期刊,不能折算成 SCI、SCIE、EI、SSCI收录或用外文发表在SCI、SCIE、EI、SSCI检索源刊物。 (3)权威核心期刊指:SCI、SCIE、EI(核心期刊) 、SSCI收录源期刊,CSCD核心库期刊,CSSCI期刊和本学科领域排名前2位的核心期刊。 (4)博士发表论文的录用通知必须与原投稿一起交研究生部,博士学位证书必须等发 表的论文刊出后才可领取。 3. 研究生部接到研究生的申请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理暂行

13、实施办法和 江南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对论文进行评审和答辩。论文评阅 的有关工作,均由答辩秘书办理,申请人不得参与; 4. 论文答辩后,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和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意见,按 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5. 论文答辩不通过者,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申请再答 辩一次。6.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若暂时达不到其研究工作中至少具有下列条件中关于“其 中一篇必须以被SCI、SCIE、EI(核心期刊) 、SSCI录用或外文发表在 SCI、SCIE、EI、SSCI检索源刊物上”要求,可先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但不得申请学位, 在毕业后的二年时间内,达到论文发表要求可直接向校研究生部提出博士学位申请。校研 究生部再收到申请后,将申请材料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批,通过这发给博士学位证 书,其学位授予时间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通过之日算起,不通过者不得再申请学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