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34843583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测试时间:40分钟(含附加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2 分) 1、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 1可逆反应2A+3B 2C+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是 Av (A) 0.5mol/ (Lmin) Bv (B) 0.6mol/ (Lmin) Cv (C) 0.35mol/ (Lmin) Dv (D) 0.4mol/ (Lmin) 则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C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2、 D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3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 A活化分子能量明显增加 B降低活化分子的能量 C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4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 4 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5、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C(s) + CO 2 (g)2CO(g) H0,达到平衡状态,进行如下操 作: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 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 减少体系中CO的量。 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

3、是 A B C D 6对可逆反应4NH 3 (g)+ 5O 2 (g) 4NO(g)+ 6H 2 O(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 正 (O 2 )= 5 逆 (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 正 (NH 3 )= 3 正 (H 2 O) 7已知:4NH 3 (g)+5O 2 (g)=4NO(g)+6H 2 (g);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

4、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 8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恒容时,温度升高,H 2 浓度 ) H ( ) CO ( ) O H ( ) CO ( 2 2 2 c c c c K 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 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 2 O CO 2 H 2 催化剂 高温 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有2个选项正确,少选且正确得 2分,错选不得分) 9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气)B

5、(气) 2C(气),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 1 ,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 1 s 1 B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 1 s 1 C2 s 时物质 A的转化率为70 D2 s 时物质 B的浓度为 0.7 molL 1 10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气)+3B(气) 2C(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CA、B、C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11在25时,

6、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初始浓度/molL -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 -1 0.05来源: Z*xx*k.Com 0.05 0.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B反应可表示为X+3Y 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12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 2 结合生成HbO 2 ,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 反应:CO+HbO 2 O 2 +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

7、bO 2 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CO与HbO 2 反应的平衡常数K= ) HbO ( ) CO ( ) HbCO ( ) O ( 2 2 c c c c 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 2 也越多 C当吸入的CO与O 2 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48分) 13、 (18分)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PO 4 ) 3 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 衡: Ca(PO 4 ) 3 OH(固) 5Ca 2+ +3PO 4 3-

8、 +OH - 来源:学科网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受腐蚀,其原因是 。已知Ca(PO 4 ) 3 F(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请用离子方程式表 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牙的原因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他促进矿化的办法: 。 14 (16分)在一定条件下,x Ay B z C的反应达到平衡。 (1)已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z之间的关系是 脱 矿 矿化_; (2)已知C是气体,且xyz,在增大压强时,如果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一定向 _移动; (3)已知B、C是气体,当其他条件不变,增大A的

9、物质的量时,平衡不发生移动,则A是 _态物质。 (4)若加热后C的质量分数减少,则正反应是_(填“放热”或“吸热” )反应。 15 (14分)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 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 2 催化氧化生成SO 3 : 2SO 2 (g)O 2 (g) 2SO 3 (g) 某温度下,SO 2 的平衡转化率(a)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根 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将2.0mol SO 2 和1.0mol O 2 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 0.10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10、_。 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K(B)(填“” 、 “”或“” ) 。 *(附加题)16在20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mo1SO 3 (g)和lmo1氧气,在一定温度下使 其反应,反应至4min时,氧气的浓度为0.06molL,当反应到8min时,反应到达平衡, 此时三氧化硫浓度c (SO 3 )= amolL。(1)0min4min内生成O 2 平均速率v(O 2 )= mol/Lmin(2)达到平衡时c (O 2 )=c(SO 2 ),则a= mol/L,在下列来源:学|科|网Z|X|X|K坐标系中作出0min8min及之后SO 2 、O 2 、SO 3 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11、. (3)若起始时按下表数据投料,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三氧化硫浓度大于a mol/L的是 A B C D SO 3 1mol 3mol 3mol 0mol SO 2 2mol 1.5mol 0mol 6molO 2 2mol来源:学#科#网Z#X#X#K 1mol 0mol 5mol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B C B B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AD AC BD AD 13、答案:生成的有机酸,中和OH - ,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加速牙齿腐蚀:5Ca 2+ +3PO 4 3- +F - =Ca(PO 4 ) 3 F;加入Ca 2+ 或PO 4 3- 。 14 (16分,每空4分) (1)xyz;(2)逆反应方向;(3)固态或液态;(4)放热。 15 (14分,每空7分)答案:(1)800Lmol 1 *(附加题)16 (18分) (1) 0.025mol/(L. min) (4分)(2)a=0.05 mol/L (4分) 图象如右(5分) (3)BD(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