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824262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肇庆市统计局能源科 目前,肇庆经济正处于平稳和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需 求很大,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拉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如何化 解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是节能降耗的首要途径。现就近几年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 业结构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一、全市能源消费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近几年,全市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保持 了较快增长。2005年-2008 年,全市能源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情况如 下(见表一) 。 表一:2005年-2008年GDP和能源消费增长情况表2005年 2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GDP增长率(%) 14.4 15.4 15.3 14.2 能源消费增长率(%) 10.5 10.96 10.69 10.2 (二)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 单位GDP能耗是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 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2005年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 逐渐下降,由2005年的0.9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08年的0.887 吨标准煤/万元,表明能源利用效率逐渐得到提高。 2 图一: 2006年-2008年期间各年度GDP能耗下降率 -3.03 -4.04 -3.5 -5 -4 -3 -2 -1 0 2006年 2007年 2

3、008年 能耗降低率 (三)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 例关系。短期内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常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来分析。它直接反映出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当经济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科学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低 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增速通常会大于经济增速,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大于1;反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则会小于1。 表二: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0.72 0.76 0.96 0.97 其中: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1.33 1.06 1.04

4、1.00 (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逐年下降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 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内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 该指标是观察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与落后,管理水平高 低等的重要指标。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提高,对节能降耗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反3 之,则会促进能耗水平上升。 图二: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 59.8 57.6 55.1 52.5 48 50 52 54 56 58 60 62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能源加工总效率 二、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分析 (一)从能源消费品种看,

5、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我市的能源消费品种主要有煤炭、石油、燃气和电力(见 表三),它们消费量合计占全市消费总量97%以上。其中,煤炭和石油 两个品种占据消费总量的70%以上。 表三: 2006-2008年能源消费品种构成表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吨标煤 330 371 408 终端消费量 比重(%) 100 100 100 吨标煤 107 124 142 其中:煤炭消费量 比重(%) 32 33 35 吨标煤 136 154 155 其中:石油消费量 比重(%) 41 40 38 吨标煤 11 12 14 其中:燃气消费量 比重(%) 3.4 3.5 3.5 吨标煤 69

6、78 89 其中:电力消费量 比重(%) 21 21 22 注:表中数据按当量值计算 综合来看,近几年全市的煤炭消费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样 低质型的能源消费结构客观上造成我市能源总体利用效率低,带来环4 境污染、产品能源成本较高和产品竞争力偏弱。减少固体燃料的消费 比重,提高电力和燃气等优质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是我市未来能源消 费品种品种结构调整的重点。 (二)从三次产业能源消费看,结构节能未有效发挥作用 开展节能降耗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直接节能,二是结构节能。结 构节能是指通过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高低能耗行业比重,降低 高能耗行业比重来实现整体能耗的降低。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

7、了解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 利用2007年和2008年我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和能源消费相关数据,对 2008年三次产业节能总量和结构节能量(表四)进行了测算,数据表 明:2008年三次产业节能总量为-20.81万吨标煤,其中,直接节能 为-28.14万吨标准煤,结构节能为7.33万吨标准煤。 表四:三次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及节能量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万吨标准煤)07年单位 增加值能 耗 08年单 位增加 值能耗 07年增加 值比重 08年增 加值比 重 08年三次 产业节能 总量 08年三 次产业 结构节 能量 合计 0.919 0.887 1.000 1.000 -20.

8、8087 7.3364 第一产业 0.28 0.23 0.2269 0.2087 -2.1081 -0.6917 第二产业 1.29 1.02 0.336 0.3651 -14.4911 8.9122 其中:工业 1.38 1.11 0.2944 0.3266 -9.291 9.4375 第三产业 0.58 0.552 0.4317 0.4262 -4.1911 -0.884 注:节能总量=【本期某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本期某行业增加值比重上年同期 某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上年同期某行业增加值比重】本期增加值5结构节能=【本期某行业增加值比重上年同期该行业增加值比重】上年同期该行业 单位增加值

9、综合能耗本期增加值直接节能=节能总量结构节能 总体来看,我市直接节能效果显著,是目前节能的主要途径;结 构节能为正数,一定程度阻碍了节能总量的增加,三次产业中,一、 三产业结构节能为负数,第二产业结构节能为正数。从数据可以看出, 我市能源消费节能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 产业结构调整节能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作用。要实现“十一五”规划单 位GDP能耗下降16%目标任务,更应该从结构调整入手,不断加快第 三产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促进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 提高第二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 (三)从工业结构重型化发展看,高能耗行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所 在 从三次产业节能总量

10、看,第二产业节能量占69.64%(见表四),第 二产业节能量为64.12%由工业来实现。然而从结构节能看,第二产业 和工业结构节能量分别为8.91万吨标准煤和9.44吨标准煤,结构节 能均为正值。因此,进一步减少高耗能行业的比重,优化第二产业尤 其是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将是未来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所在。 长期以来,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投资倾向,使得我市重 工业发展不断加快。数据显示2008年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 值比重达69.24%,比2007 年增加1.93个百分点。其中高能耗行业产 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34.56%,比2007年增加1.28个百分点。 三、 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

11、调整中需要关注的问题6 (一)处理好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方向与节能降耗整体要求之间的 矛盾 2006年-2008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如下(见表五) , 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 升。第二产业是能耗最高的行业,无形中加大了第二产业,特别是工 业的节能压力。形成了产业结构变化方向与节能降耗整体要求之间的 矛盾。 表五:2006年-200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情况表单位%2006年增加值比重 2007年增加值比重 2008年增加值比重 合计 100 100 100 第一产业 25.88 22.69 20.87 第二产业 29.88 33.60 36.51 第三

12、产业 44.24 43.71 42.62 (二)工业发展加快与整体能耗降低之间矛盾 近几年,我市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结构重型化比重逐年上升。 2006年-2008年,全市工业增长速度均在30%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 增速在20%左右,能源消费增长偏快。工业增速大大高于同期生产总 值增速。 目前,我市依靠工业支撑GDP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产业结构重 型化格局短期内不会有显著调整,并有比重加大的可能。企业淘汰落 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的主动力不足,政府对投入节能减排的一些重点治 理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工业发展加快与完成“十一五”规划的节能目 标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三)低质型的能源消费结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

13、矛盾7 近几年承接产业转移,大批陶瓷和建材企业落户我市,能源消费 结构发生了以煤炭消费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低质型的能源品种, 客观上造成能源总体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量偏大,带来环境污染, 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严重影响。 四、未来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协调发展的方向与对策 (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极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的 比重,扭转结构能耗上升的局面。 其次,我市工业高能耗产业比重偏高,高耗能企业较多,给节能 降耗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要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一是把好 能耗增长源头关,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强制性门槛,努 力遏制高能

14、耗行业增长过快的势头;二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 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成长性,低能耗和高附加值的产业。 三是要坚决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能耗水平高的产品和企业。 (二)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加大能源转化力度 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年增大,不仅给环境和运输带来 压力,而且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企业准入建设不仅要把好 能源标准审核关,而且要控制好能源消费项目审核关。不断提升电力、 油、燃气等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对能源消费大的项目准入要结合资源 综合利用项目捆绑审核,努力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循环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有意识地建立8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多 产出、低排放,使废弃物质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从而达到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全市“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还有两年时间,必须切 实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 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促 进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强化节能减排激励和约 束机制,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撰稿:陈福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