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四层级的体貌系统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817409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四层级的体貌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汉语四层级的体貌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汉语四层级的体貌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汉语四层级的体貌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汉语四层级的体貌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四层级的体貌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四层级的体貌系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汉语时体系统国际研讨会论文(2003 年 2 月 28 日3 月 2 日,上海外国语大学) 汉语四层级的体貌系统 * 陈前瑞 北京语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本文研究汉语的体貌系统,重点研究现代汉语普通话及其基础方言北京话中的体貌问题。 这里的体貌包括由谓词内在语义特征构成的情状类型、由“起来、下去、完、好”与词语重叠 等半虚化成分以及更为虚化的“着、了、过、来着”等所表示的各种语法意义;,它是事件内 在的时间结构的表现。本文主要理论基础为 Smith (1991)、Binnick (1991)、Olsen (1997)、 Bybee, Perkins & Pagliuca (1994)、Dah

2、l(2000b) 。 在前人的多种理论体系和笔者的一系列微观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汉语的体貌系统 是一个由情状体、阶段体、边缘视点体、核心视点体组成的四层级系统。下面着重论述四层级 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关系,并对四层级的体貌系统进行初步的类型比较。 一 汉语四层级体貌系统的内部结构 1.1 情状体 情状体(situation aspect)是对事件抽象的时间结构的分类。抽象的时间结构是指事件本 身所具有的时间语义特征。时间语义特征主要指动态性、持续性、终结性。情状体主要理论基 础为 Vendler (1957)、Smith (1991)、Olsen (1997)。目前情状体的论述主要是吸收现

3、有的研究成 果,特别是 Olsen (1997)的研究。基本的情状体或情状类型分为四类:状态(State) 、活动 (Activity) 、结束(Accomplishment) 、达成(Achievement)。它们之间的语义区别是基于有无 对立的缺值对立(见表1) 。 表1 基于缺值对立的情状体 情状体的类别 终结 (Telic) 动态 (Dynamic) 持续 (Durative) 例证 状态(State) + 知道、是、有 活动(Activity) + + 跑、画、唱 结束(Accomplishment) + + + 摧毁、建造 达成(Achievement) + + 死、赢 情状体根据

4、是否具有+终结特征而分为两大类:非终结性情状和终结性情状。前者包 *本文是笔者即将答辩的博士论文汉语体貌系统研究中结论部分的节选。论文是在李宇明教授的指 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得到北京语言大学青年研究项目及崔希亮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支持。崔希 亮教授对本文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括状态情状和活动情状,其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动态 ;后者包括结束情状和达成情状,其 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持续 。 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形成了整个小句所表达的事件内在时间结构的重要基础,小句中其他 的名词性成分、副词性成分、介词结构等也对事件的时间结构起一定的作用。小句的时间结构 是由动词及相关成分组合而成的。

5、例如, “打”只具有+动态的特征,其情状地位不明确; “打球”还具有+持续的特征,是活动情状;“打一封信”更具有+终结的特征,是 结束情状;“打字母 P”不具有持续特征,是一次性情状,通常不列为主要的情状类型。 1.2 阶段体 阶段体(phasal aspect)是对情状的具体阶段的表现,或者说表现的是情状的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具体的阶段包括起始、持续、暂停、结束、短时、反复等。特定的语言对情状具体阶 段的表现会有所不同,汉语对情状多个阶段采取了专门的语法手段来表示:用虚化的趋向成分 “起来”和“下来、下去”分别表示的起始体、延续体,用补语性成分“完、好、过”与“到、 得、着”等分别表示的完结

6、体、结果体,用动词重叠与“说来说去”之类的复叠结构分别表示 的短时体和反复体。汉语的阶段体可以分为两个小类:基本阶段体和涉量阶段体。前者包括起始体、延续体、 完结体、结果体,它们涵盖事件的基本阶段。后者包括短时体和反复体,它们都跟动作持续的 量有关,也涉及到动作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汉语的阶段体具有严整的内部结构,其形式和意 义也自成系统。 1.3 边缘视点体 边缘视点体(peripheral pointview aspect)是指语法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视点体,包括完成 体和进行体两类。 完成体表现的是发生在参照时间以前并对参照时间具有相关性的事件。汉语完成体的标 记包括:“过” 、句末“了” 、

7、 “来着” 、复合趋向补语中位于句末的“来” 、 “来了/去了”等。 本文比较汉语若干完成体的标记时发现,过去时间性越强,现时相关性就越弱,过去时间性与 现时相关性成反比,形成了这样一个序列:来了 了 来着 来 2 过。其中“来了” 的现时相关性最强, “过”的过去时间性最强。现时相关性和过去时间性太强和太弱,都会偏 离完成体的典型意义。比较而言, “了”是最典型的完成体标记。 进行体表现的是相对于参照时间动作在持续。汉语的进行体标记有“正、正在、在、呢” , 它们之间的内部差异反映了聚焦度的不同。 “正”和“正在”是高聚焦的标记,表示事件多在 趋近于参照点的时间发生。 “在”是低聚焦的标记,

8、表示的事件可以在特定的参照时间发生但 不必然发生。 “呢”是无聚焦的标记,可以用于状态动词和形容词,具有明显的情态意义。 把边缘视点体作为一个独立的层级是可行的,它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表示参照情状 与另一个所要表现的情状之间的关系,而且是语法化程度相近的一组标记。 1.4 核心视点体核心视点体 ( core pointview aspect) 是指语法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视点体,包括完整体和未 完整体两类。 Dahl(2000b)把完整体与未完整体的对立看作一种超级的语法类型,它在不同的语言里 可以运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这种对立。Dahl (1985:78)对完整体给出了以下原型性的描述:完整 体动词通

9、常表示单个的事件,并把该事件视为一个发生在过去的、未分析的整体,一个可清楚 界定的结果或终结状态;该事件一般是瞬时的,至少被视为向对立状态的一种转变,事件本身 的持续可以被忽视。在汉语的研究成果里,完整体与未完整体的语义是“实现”与“持续”的 对立。词尾“了”不限于“完成或结束”的含义而是宽泛的“实现”的意义。词尾“着”不仅 可以表示动作的持续,而且还能表示状态的持续。 本文还根据内部观察和外部观察的不同,把视点体分为内部视点体和外部视点体。内部 视点体包括核心视点体的未完整体和边缘视点体的进行体,外部视点体包括核心视点体的完整 体和边缘视点体的完成体。上面分层论述的汉语四层级体貌系统可以用表

10、 2来表示。表 2 汉语四层级体貌系统 未完整体(内部视点体) 完整体(外部视点体) 核心视点体 着 词尾“了” 进行体(内部视点体) 完成体(外部视点体) 边缘视点体 正、正在、在、呢 句末“了” 、过 、来着、句末的“来” 、 来了 起始体 延续体 完结体 结果体 短时体 反复体 阶段体 起来 下来、下 去 完、好、 过 到、得、 着 动词重叠 (说说) 复叠 (说说笑笑) 状态情状 动作情状 结束情状 达成情状 情状体 知道、是 跑、玩、唱歌 创造、建设 死、赢 二 汉语四层级体貌系统的内部关系 2.1 层级之间 的共时关系 汉语体貌系统的各个层级都可以根据是否具有某种终止点分为两类:有

11、某种终止点和无 某种终止点(表 3) 。各种终止点的有无对各层级之间的配用关系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 1 首先来看情状体与视点体的关系。终结性情状与外部视点体之间、非终结性情状与内部视 点体之间存在着非常自然的对应。或者说,它们之间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相互关联的强度非常 大。而非终结性情状与外部视点体之间、终结性情状与内部视点体之间联系的强度则比较弱。 说话人在观察终结性情状是采取外部视点,如“鱼塘里的鱼都死了” ,这是一种无标记的方式; 反之,则是一种有标记的方式,如“鱼塘里的鱼正在一条一条地死去” 。 视点体与情状体之间 1这里的有无某种终止点与沈家煊(1995)所说的有界无界是相通的。此处不

12、用有界无界是为了避 免术语之间的混淆以及描述的精确性。 的关系,可以用图 1来表示(线条的粗细、虚实或有无,表示两者在实际使用中联系强度的强 弱,下同) 。 表 3 汉语体貌系统层级之间的共时关系 体貌层级 终止点的类型 无 有 任意终止点 状态 活动 情状体 自然终止点 活动 结束、达成 阶段体 限定终止点 延续体 反复体 短时体、起始体 完结体、结果体 边缘视点体 核心视点体 实际终止点 进行体 未完整体 完成体 完整体非终结性图 1 视点体与情状体的对应关系图 其次看阶段体跟视点体与情状体的关系。这里仅以短时体与反复体这两种阶段体为例,简 要概述它们与视点体与情状体的关系。从图 2看出,

13、阶段体作为一种中间层级的体貌,它对情 状体和视点体都存在选择限制。短时体自身是有终止点的,因而跟非终结性情状联系强度大并 使之具有限定终止点;也正是由于自身是有终止点的,所以它只能以外部观察的方式与外部视 点体配用。反复体自身是无终止点的,因此对下它可以与两大类情状兼容,对上可以与两类视 点体配用。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一条规律:无限定终止点的阶段体跟有限定终止点的阶段体相 比,跟其他层级之间的选择关系更为自由。 再来看视点体内部的关系(图 3) 。未完整体与进行体、完整体与完成体之间有着非常自 然的联系。比如汉语“正、正在、在”与“着”的搭配,句末“了”与词尾“了”的配用都很 常见。未完整体与完

14、成体之间也可以有限地配用,比如, “我带着地图来着。 ”而完整体与进行 体在汉语里不能配用。这同样反映出未完整体作为不具有终止点的核心视点体,比有终止点的 完整体有更强的兼容性。另外,进行体与完成体之间也能配合使用,比如, “妹妹已经在吃了, 你不要怪她。 ”英语中也有完成体和进行式配合使用形成所谓的完成进行时的用法。非终结性情状 终结性情状 内部视点体 外部视点体 图 2 阶段体跟视点体与情状体的选择关系图为图 3 视点体内部的选择关系图 左思民(1997)曾提出汉语的体标记具有复叠性,张国宪(1999)也认为对言语中高度语 法化的体标记的叠加现象难以解释。本文提出的四层级的汉语体貌系统不仅

15、能提供新的视角以 观察体标记之间的叠加现象,而且也因为不同层级的体标记具有不同的体貌意义、不同的语法 化程度,因而可以比较自然地解释体标记的叠加现象。 汉语的体貌系统虽然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但是各个层级之间的对立还是有着一致性的方面。 体貌是对事件内在时间结构的表现,而在具体表现事件的内在结构时最关注的还是事件的终止 点。因此,本文与认知语言学的统一解释有一致之处。从共时的角度看,汉语四层级的体貌系 统是由“终止点”的概念一而贯之的。 2.2 层级之间 的历时关系 四层级的汉语体貌系统是为了解决不同语法手段之间的配合关系而提出的,体现了共时 层面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由实到虚的连续性。共时的虚实联系

16、与历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该系统也能用来反映不同层级之间的历时关系。 就汉语的完整体标记而言,现代汉语的“了” 、近代汉语的“来” 、 “去”都是从相应的动终结性情状 非终结性情 状 外部视点体 内部视点体反复体 短时体 未完整体 完整体进行体 完成体 词意义一步一步虚化而来的;它们作为动词都属于结束情状,都有内在的终结点。就未完整体 标记而言,现代汉语的词尾“着”最早是由“附着”义的“着”发展而来的,进行体的“在” 也是由动词和介词发展而来。 “附着”义的“着”和动词“在”也都属于状态情状。因此,情 状体与视点体之间有着语法化方面的自然联系,非终结情状的成份倾向于虚化为内部视点体标 记,终结性情状的成分倾向于虚化为外部视点体。 汉语的核心视点体标记“了”与“着”分别经历了完结体与结果体这一发展环节,基本 遵循了从情状体到阶段体,再由边缘视点体再到核心视点体的语法化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 汉语体貌系统四层级之间的历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