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成像质量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816744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显微镜成像质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显微镜成像质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显微镜成像质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显微镜成像质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显微镜成像质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显微镜成像质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微镜成像质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显微镜成像的关键因素- 像差 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系统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像,各种像差的存在影响了成 像质量。所谓像差(aberration ) ,是指测量显微镜或者体视显微镜透镜或反射镜所呈的像 与原物面貌并非完全相同的现象。像差又可以分为几类,例如球面像差是由于一点光源发 散的光线被分聚在不同的点上的缘故。色彩像差的原因是透镜的折光指数随光波的长短而 变化,从而引起像的边缘呈现色彩。可以理解为实际像与根据单透镜理论确定的理想像的 偏离,这些偏离是折射定律造成的。像差是由透镜对色光的不同弯曲能力所致,并造成带 有色晕的像。与色无关的像差(“单色像差” )包括使像变形的像差(“畸变”

2、、 “场曲” ) 和使像模糊的像差(“球差” 、 “彗差” 、 “散光” ) 。 像差在金相显微镜、数码 CCD、生物 显微镜和其他光学显微镜中可以通过透镜的组合减小到最低限度。镜面也有与透镜一样的 单色像差,但没有像差。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 )色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发生在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差。 白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组成,各种光的波长不同,所以在通过透镜时的 折射率也不同,这样物方一个点,在像方则可能形成一个色斑。色差一般有位置色差,放大率色差。位置色差使像在任何位置观察都带有色斑或晕环, 使像模糊不清。而放大率色差使像带有彩

3、色边缘。显微镜光学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消色 差。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球差是轴上点的单色相差,是由于透镜的球形表面造成的。球差造成的结果是,一个 点成像后,不在是个亮点,而是一个中间亮边缘逐渐模糊的亮斑,从而影响成像质量。球差的矫正常利用透镜组合来消除,由于凸、凹透镜的球差是相反的,可选配不同材 料的凸凹透镜胶合起来给予消除。旧型号显微镜,物镜的球差没有完全矫正,应与相应的 补偿目镜配合,才能达到纠正效果。现一般生物显微镜、工业显微镜包括体视显微镜的球 差完全由物镜消除。慧差(Coma)慧差属轴外点的单色像差。轴外物点以大孔径光束成像时,发出的光束通过透镜后, 不再相

4、交一点,则一光点的像便会得到一逗点状,型如慧星,故称“慧差” 。使用轴向平行 光可以消除慧差。 像散(Astigmatism)像散也是影响清晰度的轴外点单色像差。当视场很大时,边缘上的物点离光轴远,光 束倾斜大,经透镜后则引起像散。像散使原来的物点在成像后变成两个分离并且相互垂直 的短线,在理想像平面上综合后,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斑点。像散是通过复杂的透镜组合来 消除。场曲(Curvature of field)场曲又称“像场弯曲” 。当透镜存在场曲时,整个光束的交点不与理想像点重合,虽然 在每个特定点都能得到清晰的像点,但整个像平面则是一个曲面。这样在镜检时不能同时 看清整个像面,给观察和照相造

5、成困难。因此研究用显微镜的物镜(包括奥林巴斯显微镜、 尼康显微镜、蔡司显微镜等系列)一般都是平场物镜,这种物镜已经矫正了场曲。畸变(Distortion)前面所说各种像差除场曲外,都影响像的清晰度。畸变是另一种性质的像差,光束的 同心性不受到破坏。因此,不影响像的清晰度,但使像与原物体比,在形状上造成失真。 (1)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以外时,则在像方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形成缩小的倒立实像; (2)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上时,则在像方二倍焦距上形成同样大小的倒立实像; (3)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时,则在像方二倍焦距以外形成放大的倒立实像; (4) 当物体位于

6、透镜物方焦点上时,则像方不能成像; (5)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焦点以内时,则像方也无像的形成,而在透镜物方的同侧比物体远的位置形成 放大的直立虚像。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就是利用上述(3)和(5)的规律把物体放大的。当物体处在物镜前 F-2F(F 为 物方焦距)之间,则在物镜像方的二倍焦距以外形成放大的倒立实像。在显微镜的设计上,将此像落在目 镜的一倍焦距 F1 之内,使物镜所放大的第一次像(中间像) ,又被目镜再一次放大,最终在目镜的物方 (中间像的同侧) 、人眼的明视距离(250mm)处形成放大的直立(相对中间像而言)虚像。因此,当 我们在镜检时,通过目镜(不另加转换棱镜)看到的像与原物体的像

7、,方向相反。 如今的显微镜在物镜设计上已经逐步设计出了平场消色差物镜、半复消色差物镜、甚 至全复物镜,对于显微镜成像质量给了很好的保证 影响显微成像质量的因素- 显微镜镜头 显微镜镜头分不同类型,但即使对于同一类型的镜头,其成像质量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这 主要是由于材质、加工精度和镜片结构的不同等因素造成的,同时也导致不同档次的镜头 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的巨大差异。比较著名的如四片三组式天塞镜头、六片四组式双高 斯镜头。对于镜头设计及生产厂家,一般用光学传递函数 OTF(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 来 综合评价镜头成像质量,光学系统传递的是亮度沿空间分布的信息,光学系统

8、在传递被摄 景物信息时,被传递之各空间频率的正弦波信号,其调制度和位相在成实际像时的变化, 均为空间频率的函数,此函数称为光学传递函数。OTF 一般由调制传递函数 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与位相传递函数 PTF(Phase Transfer Function )两部分组成。 像差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方面,常见的像差有如下六种: 球差: 由主轴上某一物点向光学系统发出的单色圆锥形光束,经该光学系列折射后,若原光束不 同孔径角的各光线,不能交于主轴上的同一位置,以至在主轴上的理想像平面处,形成一 弥散光斑( 俗称模糊圈),则此光学系统的成像误差称为球差。

9、慧差: 由位于主轴外的某一轴外物点,向光学系统发出的单色圆锥形光束,经该光学系列折射后, 若在理想像平面处不能结成清晰点,而是结成拖着明亮尾巴的慧星形光斑,则此光学系统 的成像误差称为慧差。 像散: 由位于主轴外的某一轴外物点,向光学系统发出的斜射单色圆锥形光束,经该光学系列折 射后,不能结成一个清晰像点,而只能结成一弥散光斑,则此光学系统的成像误差称为像 散。 场曲: 垂直于主轴的平面物体经光学系统所结成的清晰影像,若不在一垂直于主轴的像平面内, 而在一以主轴为对称的弯曲表面上,即最佳像面为一曲面,则此光学系统的成像误差称为 场曲。当调焦至画面中央处的影像清晰时,画面四周的影像模糊;而当调焦

10、至画面四周处的 影像清晰时,画面中央处的影像又开始模糊。 色差: 由白色物体向光学系统发出一束白光,经光学系统折射后,各色光不能会聚于一点上,而 形成一彩色像斑,称为色差。色差产生的原因是同一光学玻璃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折射率 不同,短波光折射率大,长波光折射率小。 畸变: 被摄物平面内的主轴外直线,经光学系统成像后变为曲线,则此光学系统的成像误差称为畸变。畸变像差只影响影像的几何形状,而不影响影像的清晰度。这是畸变与球差、慧差、 像散、场曲之间的根本区别。 我们在评价镜头质量时一般还会从分辨率、明锐度和景深等几个实用参数判断。 分辨率: 又称鉴别率、解像力,指镜头清晰分辨被摄景物纤维细节的能力

11、,制约镜头分辨率的原因 是光的衍射现象,即衍射光斑(爱里斑) 。分辨率的单位是线对/ 毫米。 明锐度(Acutance) : 也称对比度,是指图像中最亮和最暗的部分的对比度。 景深(DOF): 在景物空间中,位于调焦物平面前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还能够结成相对清晰的影像。上 述位于调焦物平面前后的能结成相对清晰影像的景物间之纵深距离,也就是能在实际像平 面上获得相对清晰影像的景物空间深度范围,称为景深。 最大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 相对孔径,是指该镜头的入射光孔直径( 用 D 表示)与焦距(用 f 表示) 之比,即:相对孔径 =D/ f 。相对孔径的倒数称为光圈系数(aperture scale)

12、,又称为 f/制光圈系数或光孔号码。 一般镜头的相对孔径是可以调节的,其最大相对孔径或光圈系数往往标示在镜头上,如 1:1.2 或 f/1.2 。如果拍摄现场的光线较暗或曝光时间很短,则需要尽量选择最大相对孔径较大 的镜头。 镜头各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一个好的镜头,在分辨率、明锐度、景深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对各种像差的校正也比 较好,但同时其价格也会几倍甚至上百倍的提高。如果我们掌握一些规律和经验,就可以 使用同档次的镜头达到更好的效果。 1. 焦距大小的影响情况 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越小,畸变越大; 焦距越小,渐晕现象越严重,使像差边缘的照度降低; 2. 光圈大小的影响情况光圈越大

13、,图像亮度越高;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越大,分辨率越高; 3. 场中央与边缘 一般像场中心较边缘分辨率高 一般像场中心较边缘光场照度高 4. 光波长度的影响 在相同的摄像机及镜头参数条件下,照明光源的光波波长越短,得到的图像的分辨力越高。 所以在需要精密尺寸及位置测量的视觉系统中,尽量采用短波长的单色光作为照明光源, 对提高系统精度有很大的作用。 * (1)显微镜的主要性能 分辨力:也称分辨本领,是指区分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 力。能把两点分辨开的最小距离叫分辨距离。分辨距离越小,则分辨力越高;相反则低,所以,分辨力以分辨距离来表示。一般肉眼 的分辨距离为 0.25mm 左右,所以比

14、这个距离小的两点会被误看成 一点。显微镜也有它的分辨距离和分辨力,这是显微镜性能中最重 要的指标,它主要由物镜性能所决定。显微镜的分辨距离跟照明光 的波长和物镜镜口率有关,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分辨距离(R)0.61/ NA :照明光波长 NA:物镜镜口率 从上式可见:照明光波越短,物镜镜口率越大,分辨力越高。 一般可见光的彼长范围为 400700nm,若使用镜口率为 1.25 油镜, 用可见光中最短波长的紫色光,则分辨距离约为 0.2m,这是一般 光学显微镜分辨力极限。用高速电子束(其波长短到 0.005nm)作 为电子显微镜照明,分辨力可达 0.2nm 左右。比光学显微镜分辨力 提高 10

15、00 倍。 镜像亮度:镜像亮度与物镜镜口率平方成正比,与总放大倍数成 反比,即镜口率越大,镜像亮度越大;总放大倍数越高,镜像亮度 越小。所以,总放大倍敢相同情况下,要使镜像亮度增加,就应使 用镜口率的物镜与低倍目镜配合。例如:总放大倍数都是 200 倍, 则用镜口率为 0.65 的 40物镜与 5目镜配合,其镜像亮度比使用 镜口率为 0.25 的 10物镜与 20 目镜的镜像亮度高 6.75 倍。因目 镜放大倍数过大,得到的放大虚像很不清晰。 视野宽度:目镇光柱所围绕的圆即视野宽度,视野宽度越大,观 察标本的面积越大,则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所以,视野宽度与放大率成反比。因此,当将低借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时,必须先把标 本移到视野正中央。否则玻片标本的影像会落到缩小视野的外面。 清晰度:清晰度是指显微镜能形成明显物像的能力,影响物像清 晰度的主要是物镜,由于照明光的光谱不同,造成色差和透镜本身 球面像差。放大倍数越高,像差越大,像就越模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