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南省内黄一中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811007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7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河南省内黄一中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4届河南省内黄一中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4届河南省内黄一中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4届河南省内黄一中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4届河南省内黄一中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河南省内黄一中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南省内黄一中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内黄一中2014届高三最后一卷 理科综合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 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标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 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 A. 线粒体

2、的内膜 B. 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 内质网的膜 D. 篮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 膜结构 2. 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 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 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的F 3 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的F 2 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 n+1 D曲线和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3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CmRNA翻译

3、只能得到一条肽链 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 作用 C. 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 效应T淋巴细胞的 作用 5.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 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 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 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 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

4、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 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 能 6.下列实验操作难呢过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 细胞数占技术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 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快的速率。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起内共三 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 的a-萘乙酸溶

5、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 度。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硅单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B氯气可用于自水的杀菌消毒,说明氯气无毒C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光柱与胶体的性质有关D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少燃煤时产生的SO 2 8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通过测定沸点区别生物柴油和矿物柴油 B用水区别乙酸、溴苯和硝基苯 C用燃烧法区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D用溴水区别环己烷、甲苯和环己烯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SO 2 + 2ClO + H 2 O = SO 3 2 + 2HClO BNH 4 HSO 3 溶于过量NaOH溶液中:HSO + O

6、H = SO 3 2 + H 2 O 3 C向氯化银悬浊液中滴入饱和碘化钾溶液:Ag + + I = AgI D标准状况下672 mL Cl 2 通入100 mL 0.1 molL 1 FeBr 2 溶 液中: 2Fe 2 4Br 3Cl 2 2Fe 3 2Br 2 6Cl 10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4 mol Si-O键的二氧化硅晶体中,氧原子数为2N A B1.8 g重水(D 2 O)中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N A C1 L 1molL 1 的CH 3 COONa 溶液中含有CH 3 COO 的数目为N A D将11.2 L Cl 2 通入足量的石灰

7、乳中制备漂白粉,转移的电子 数为0.5 N A 11分子式为C 5 H 12 O的醇与和它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一元羧酸进行 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15种 B16种 C17种 D18种 12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可做二次电池(如下图所示)的 碳电极。该电池用6 mol/L 的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OH 向碳电极移动 B充电时将镍电极与电的负极相连 C放电时碳电极反应为:H 2 2e = 2H +D放电时镍电极反应为:NiO(OH)+H 2 O+e = Ni(OH) 2 +OH 13常温下,在20 mL 0.1mol/L Na 2 CO 3 溶

8、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盐酸40 mL,溶液的pH 逐渐降低,此时 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物质的量浓度的 百分含量(纵轴)也发生变化(CO 2 因 逸出未画出)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0.1 mol/L Na 2 CO 3 溶液中 c(Na + )+c(H + )=2c(CO 3 2 )+c(HCO 3 )+c(OH ) B在A点:c(Na + ) c(CO 3 2 ) c(HCO 3 )c(OH )c(H + ) C常温下CO 2 饱和溶液的pH约为5.6 D当加入20 mL盐酸时,混合溶液的pH约为8 二、选择题(本小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给出四个选项中, 第141

9、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 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4、伽利略曾利用对接斜面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如图,固定在 水平地面上的倾角均为的两斜面,以光滑小圆弧相连接,左侧顶端 有一小球,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小球从左侧顶端滑到最低 点的时间为t 1 ,滑到右侧最高点的时间为t 2 .规定斜面连接处为参考 平面,则小球在这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v、加速度的大小a、动 能E k 及机械能E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 15、如图所示,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周上,且AC连线与BD A0 B0 O0 O0 C0 连线垂

10、直,A、D和B、C分别关于PQ连线对称,圆周半径为 R,P、Q到圆心O的距离都为 ,现在四点放上相同电量的点电荷, R 2 A、D都放正电荷,B、C都放负电荷,结果Q点的场强大小为E 1 ,如 果同时拿走A、D两个点电荷,结果P点场强的大小为E 2 ,则每个电 荷的带电量为( ) A B k R E E 2 2 1 ) ( 2 k R E E 2 2 1 ) ( 2 C D k R E E 2 ) ( 2 2 2 1 k R E E 2 ) ( 2 2 2 1 16如图所示,在O和O / 两点放置两个等量正点电荷,在OO / 连线上 有 A、B、C三个点,且OA=BO / =O / C。一正点

11、 电荷沿路径从B运动到C,电场力所做的 功为W 1 ;沿路径从B运动到C电场力所做 的功为W 2 。把该正点电荷从A沿OO连线运动到C,电场力所做 的功为W 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 1 大于W 2BW 1 为负值 CW 1 大于W 3DW 1 等于W 3 17.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金属环,半 径为a,总电阻为R(指拉直时两端的电阻),磁 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穿过环平面,在环 的最高点上方A点用铰链连接长度为3a、电阻为 的导体棒AB,AB由水平位置摆下,下摆过程 3R 2 中紧贴环面,当摆到竖直位置时,B点的线速度为v且刚好交圆环的最低点,则这时AB两端的电压大小为( ) A

12、. B. C. D Bav 5 4Bav 15 Bav 3 2Bav 5 18如图所示,一平板AB可以绕端点B在竖直面内转动,在板 的A端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结果小球刚好落在B端,板长为 L,要保证改变平板的倾角后,小球水平抛出后仍能到达B端, 则小球的初速度v 0 与板的倾角( )之间关系应满足 0 0 0 90 ( ) A B sin 2 cos v 0 gL tan 2 gLcos v 0 C D 2 cos sin 1 v 0 gL sin 2 v 0 gL 19如图所示,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 表面光滑,重力为G,其中b的下半部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 下方,

13、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以水 平作用力F,可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该过 程分析,则应有A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B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 G,以后逐渐 减小为0Ca、b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而后逐渐减小到G Da、b间的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 2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 =R 2 =20,R 3 =10,R 4 =5,当 S 1 、S 2 均闭合时,有一质量为m310 5 kg、电荷量为q510 6 C的小球静止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间,与两板距 离均为l10cm。现断开S 2 ,带电小球向一个极板运动并与此极板 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

14、,只是碰后小球带电量发生变化。 若碰后小球恰能运动到另一极板,不计电内阻,则 A小球碰前电性为负 B电电动势为20V C碰后小球电量增加1.2510 6 C D碰后小球电量变化了1.12510 5 C 2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里用两根轻绳连着一质量为m 的小球,绳子都处于拉直状态,BC绳处于水平,AC绳与竖直方向的 夹角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子可能向左运动B车子的加速度一定为 mgtanCAC绳对球的拉力一定是 cos mgDBC绳的拉力一定小于AC绳的拉力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 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一第40题为选考题,

15、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2.(7分)用平木板、细绳套、橡皮条、弹簧测力计等验证力的平 行四边形定则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 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 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即可 C将弹簧秤都拉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且尽量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 说法或做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并矫正零 点B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沿弹簧的轴线,且与水平 木板平行C两细绳套必须等长D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 程E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 23.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