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妇女参与度提升研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788003 上传时间:2018-03-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妇女参与度提升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献综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妇女参与度提升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献综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妇女参与度提升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献综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妇女参与度提升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献综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妇女参与度提升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妇女参与度提升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妇女参与度提升研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研 究 课 题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妇女参与度提升研究 -以永州市为例 学 位 类 型 专业硕士 学 生 姓 名 领 域 名 称 农村与区域发展 研 究 方 向 农村人力资源与战略管理 年 级 导 师 姓 名 所 属 学 院 论文工作的 起 止 时 间 年 月 日 填 写 1引言 .31.1选题背景.3 1.2研究目的及意义.4 1.3 相关概念 .5 2 相关文献综述.8 2.1 国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8 2.2 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10 参考文献.11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妇女参与度提升研究以永州市为例 (文献综述) 1引言 1.1选题背景 随着新时期农村劳

2、动力结构的变化,妇女逐步成为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重要 力量,农村妇女的就业与创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庭的富裕、经济的繁荣、社会 的和谐及稳定。妇女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发展全局,也关系到新农 村建设的进程。唤醒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意识,帮助广大妇女树立全方位参 与农村建设的理念,切实促进广大农村妇女由农业生产主力军向生产经营主力军的 转变,引导妇女自主创业,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手段。目前, “三农” 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妇女占整个农村人口的半数,能否做好 农村妇女工作,有效推动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对提高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和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具有

3、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地方政府应突出政策扶持、 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引导,有组织、有步骤地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身农村 经济建设,切实提高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组织化程度。然而,由于社会、经济、 历史、地理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相对农村男性和城镇妇女,农村妇女在 获取创业信息、寻求发展机会等方面,仍处于弱势。因此,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进程中,鼓励引导农村妇女创业致富,使广大农村妇女成为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 建设过程中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东连郴州,南界广东清远,西接广西桂林和贺州,北 邻衡

4、阳、邵阳。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自南至北纵贯全境。地理坐标为 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长245千米,东 西相间最宽144千米。总面积2244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18.02万。经调查,多种资料显示: 永州市农村妇女已成为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村良好社会 风尚的主要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在民主管理中积极行使权利,成为推进农村 民主政治建设、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不可缺少的力量。建设“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科学”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做出的惠及亿 万农民的战略决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

5、人民 必须承担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妇 女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越来越 明显,在家庭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离不开妇女的参 于、妇女的智慧和妇女的创新。因此,分析与研究永州市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进程中的作用,在新时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相关理论依据 (1)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理论是在满足成人学习这一特定需要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 莎,李盛聪(2013)认识到了正规教育理论的局限性,于是开始研究“成人教学法” , 即成人学习理论 1 。柳士彬(20

6、07)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 2 。John M.Dirkx(2009)认为,以往的学习心理学大多建立在有关动物和儿童学习实验的基 础上,不适合于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所以,要科学地说明成人学习,要根据成人 的特点与需求,运用一种有机的,具有能动性的心理学理论,而不能照搬儿童教育 学运用的心理学理论 3 。SharanB.Merriam 经过理论研究,认为成人学习者具有四个 方面的突出特征:(1)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其自我概念将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化:(2)成 人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为成人学习提供了丰富资源;(3)成人学习计划、学习目 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等都与其社会角色人物密切相关;(4)

7、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 学习目的逐渐从为将来工作准备知识向直接应用知识转变。由此说明,成人学习者 与儿童学习者无论是在学习心理上,学习任务上,还是学习目的上等都有很大差别。 具体地说,在学习心理上,儿童依赖性较强,而成人自主性较强;在学习的认知过 程上,儿童主要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而成人主要以生活经验学习为主:在学习任 务儿童以身心发展为主,而成人以完善社会角色为主;在学习目的上,儿童是为了未来的生活,而成人是为了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因此,成人教育应根据成人学习 心理的自主性、学习任务的时效性性及学习目的的实践性等特点而使用不同于儿童 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模式与方法 4 。 MacDonald(2

8、011)在成人教育与成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农村妇女教育与 培训应根据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较差、教育资源缺乏、学习环境和学习风气较差及 男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等实际情况,以及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偏低、学习自主性不 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学习动机时效性和学习目的的实践性较强等特点,开展既 要符合农村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能符合农村妇女的心理特点、满足她们 实际需求的一种特殊的成人教育模式与方法 5 。 (2)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Gender)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女权运动之中,是美 国当代女权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女性学的基本内容。刘军奎(2012)探究妇女受 压迫的原因、男女

9、两性不平等关系及妇女解放运动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6 。20世纪90 年代初海外中华妇女学会的学者将Gender译为“社会性别” ,并在中外学术交流的 过程中传入美国。成青(2011)关于社会性别概念的理解,尽管国内外学者有着不 同的见解,但一般都认为, “社会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 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 征和行为方式。 ” 7 。 赵捷(2014)社会性别理论在承认男女两性存在自然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强调社 会文化观念对性别差异的影响,并分析导致两性社会差异的经济条件、文化条件、 家庭背景等影响因素 8 。张幼云(2010)

10、认为,人在自然性别之外,人们还存在着社 会性别观念,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规范中形成的性别规范、性别角色、两性的行为方 式及男女性别角色差异都是后天文化习俗影响的结果,是社会化的产物。其目的是 试图建立社会性别平等的社会运行机制,使男女两性能够平等的占有各种资源,获 得均等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9 。 王砚蒙(2013)社会性别观念认为,妇女如果能够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能够有 效地克服自卑心理和依附思想,开发出自身的潜能,便能促进男女性别平等的实现。 在社会性别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试图通过教育与培训的途径和手段来帮助农村妇女 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与主体意识,提高其生存能力与社会地位,从而获得与男性 平等的

11、权利与机会,平等的享有各种社会资源和利益。此外,社会性别观念还体现在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定位上 10 。韩贺南(2014)从传统的“男耕女织”到现在 的“男工女耕”的分工模式是对“男主外女主内” 、 “男强女弱”等封建思想的再现 与复制。而这种性别分工模式和价值观已经被农村男女所内化,并认为男人一般应 承担有报酬的生产和社会政治活动的角色,而妇女则担负着照顾家庭和抚养子女的 责任。因此,在外出务工的家庭决策中往往选择男性外出,而女性留守,并一致认 为这种分工模式较为合理 11 。 (3)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Schul

12、tz)。他认为, “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力资本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态,是指凝 聚在劳动者身上的能力。若从个体角度分析,是指存在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具有 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的那份质量因素之和。 ” 林道立,刘正良,郑 群(2012) 人的才能有先天赋予与后天获得之分,尤其是后天的努力获得是挖掘人的 潜能的重要途径,而要获得才能就必须进行投资。由此可见,后天的教育投资是人 力资本获得与积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2。严建国(2011)人力资本投资是生产支出 而非简单的消费支出 13 。于卉(2011)认为, “教育方面的开支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 要组成部分,而不应归为纯粹的消费支出。 ”也就是

13、说,教育既是一项消费活动,又 是一项投资活动 14 。杨丽艳(2011)消费的目的在于为受教育者提供满足,而投资的 目的在于受教育者能够从中获取知识和本领,以便将来进一步得到满足,或增加此 人作为一个生产者的未来收入。由此说明,教育投资能够增加受教育者知识、技能、 能力等资本存量,能够增加未来的收益,因此,教育属于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其目 的在于获得人力资本存量。这里的成本主要指“机会成本”(即因失业而减少的收入)和 “非货币成本”(即迁移的时间成本、体力脑力的支出、心理成本等)。迁移收益是 指“迁移后增加的货币收入和诸如社会关系的改善,个人心理上的满足等这些非货 币方面的收益。 ”因此,迁移者

14、在做出迁移决策时首先会考虑迁移成本与收益的比例 问题 15 。 毋丹丹(2010)在农村家庭中,如果居家迁移的成本高于外出打工的收益, 就决定“部分流动,部分留守” ,而在这种决策过程中,一般认为男性劳动力外出的 收益大于女性,从而使得农村妇女不得不放弃外出的机会而选择留守在家,这也是 农村女留守的主要原因之一 16。左聪颖,杨建仁(2010)对农村妇女进行教育与培 训可以说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由于农村妇女文化程度偏低,生产技术不高,人力 资本薄弱 17 。秦永(2010)通过教育与培训以提高农村妇女的知识、技术及能力,从而改善其生存状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 18 。 1.3.2核心概念界定 (1)农村妇女 是指户籍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或非农业劳动的成年女性(包括未婚和已婚女性), 而不管是否居住在户籍地。农村妇女是农村妇女的上位概念,它包括农村妇女、农 村非农村妇女及新生代女性农民。中国对于妇女发展问题一直是采取积极态度进行 可行性战略化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针对妇女地位的改善,社会角色的转变,运 用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