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应养成哪些习惯(修订稿)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777788 上传时间:2018-03-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新生应养成哪些习惯(修订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一新生应养成哪些习惯(修订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一新生应养成哪些习惯(修订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一新生应养成哪些习惯(修订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一新生应养成哪些习惯(修订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新生应养成哪些习惯(修订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新生应养成哪些习惯(修订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初一新生应养成哪些习惯(修订稿)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约凯恩斯(美)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做好事的习惯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华人 首富 李嘉诚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一个人是否优秀,就是看他的习惯如何。是否成功,就是看他有没有一些好习惯。 习惯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随着行为的不断重复,自动化的增加程度不断 递减,直到达到稳定,则认为习惯已经形成。 形成或改变一个习惯需要21 天,也有的说需要66 天。对于希望养成某些习惯的人们来说,坚持最

2、重要。坚持就是胜利! 有关好习惯的小故事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他们智力超群,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自己具有良好的学习 习惯。13 岁进入科技大学的周峰,认识汉字、记忆英语单词,每天都是10 个,即使走亲访友也不间断, 就这样在一年内他便分别记住了3000 多个汉字和英语单词;周峰学习时一心一意,自觉性强,从不需要 别人的提醒,更不需要他人的强制,他学习时全神贯注,从不开小差,精神略有溜号,便立即自我调整。 这些都得益于他自动养成一心向学、专心专心致志的良好习惯。1978 年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有人问他们:“你在哪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白发苍 苍的学者出人意料地回答:

3、“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学者回答:“比如,把自己的东 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 要表示歉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 这些。”科学家普遍都认为在学校养成良好习惯让他们终生受益。伟大领袖毛泽东青少年求学时常常把书籍拿到闹市上去读,培养锻炼自己专心学习的意志力;伟大 的革命导师列宁连坐在理发店排队等候理发时都要阅读一会报纸;雷锋在汽车启动前都要读一会名人著 作,并且坚持每天写日记;我们敬爱的温总理讲话时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就是因为他在大学读书时把2 的时间和

4、精力都用在涉猎群书、广泛阅读上。托尔斯泰六七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把每天有趣的是记下来。九岁的时候,他专门记了 一本外祖父的故事,里面记满了外祖父打仗时的非凡经历和有趣故事,他还喜欢收集激励自己的名 言警句,记了满满一本子,后来收集名言警句也成了他一生的习惯,逐渐发展到把自己关在书屋里,终 日与书为伴,专心读后,最终开始自己创作。丰富而深厚的积淀使他的文学作品传到各地,感动了一代 又一代人。因此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道德规范的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 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

5、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决议还告诉我 们,行为规范属于道德规范的范畴,是道德规范的基础,因此,要搞好中学生的思想建设,就必须抓好 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文明礼貌习惯、尊守纪律习惯、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爱心的习惯、讲卫生的习惯,学会倾听的习惯是重点。 初一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 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习惯是由于重复或有意练习

6、而巩固下 来,并形成行动需要的具有神经过程稳定联系的方式。 1.文明礼貌习惯“一个人有好的礼仪习惯,可以让他在人群中更受欢迎。”就从这一简单的道理和初一新生讲,他 们很能够接受的。 一要学习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教育新生掌握并会使用。二是对学生 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文明礼貌习惯对自身的发展成长的重要性。三是对讲文明讲礼貌的同 学及时给与表扬,树立典型,逐步形成氛围。四是利用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大张旗鼓的讲文明礼 貌,让文明礼貌走进校园的角角落落。五是和家长的沟通配合,把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在学校中的表现 进行融合,让文明礼貌在学校、家庭、甚至社会上开花结果。

7、 2.遵守纪律习惯 曾有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你成功的秘密是什么?”这位化学家回答:“在幼儿 园养成的守纪习惯。” 纪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公共生活中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严守纪律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 尊规守纪是孩子形成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条件。任何一个人要自由、幸 福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而这种稳定的环境,如果没有秩序和纪律的保证是 无法实现的。 尊纪习惯的养成,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必须经常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和纪律的教 育,晓之以厉害,使他们懂得,任何一个人,必然要受到集体、社会、国家纪律和制度的制约。违法就3

8、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纪就要受到纪律处分。让他们懂得:做为中学生,首先要熟悉国家为中学生制定 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校园纪律、集 体活动纪律、图书馆纪律、食堂纪律等。熟知交通规则、治安条例以及各个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时刻 不忘遵守这些规章制度。要让学生懂得: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必须守纪律。 3.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会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和劳动效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要培养学生的 良好习惯就必须要求孩子能按照身心运行的规律来组织自己的活动,这将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提高学习效 率。 要珍惜时间。时间是宝贵的,对任何人都是有限而又

9、共同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有人 计算过,一个人一生按80年计算,学龄前6年,退休后20年,睡眠约18年,剩下的只有36年时间。 36年学习要占去七分之一,工作约占七分之二,剩下的七分之四,一般由自己支配。要知道孩子学会安 排好自己的时间,领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盛年不再来,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深刻内涵,努力培养“今天事情今日做,今日功课今日毕”的习惯,正确处理劳和逸,忙和闲,学习 和休息的关系。要是适当的文体活动、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大脑的疲劳,换得充沛的精力。 4.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长期艰苦的脑力劳动,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先导

10、。青少 年正处于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思想集中,记忆力强,有了良好的学习 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养成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听课时能 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听讲的针对性,大大提高听课的效果,不然,就会被动听讲,学习效果自然 会大打折扣。 因此,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可结合布置预习作业进行指导。以语文学科为例,预习 一篇新课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预习“课题”,从中了解课文的体裁、内容、结构、中心等。 B.预习“提

11、示”(“导读”),可以了解作者概况、写作背景、写作特色、学习方法及要求等。 C.预习“课文”,要通读全文,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要了解“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对于不 同文体的课文,初步感知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就记叙文而言,应重点关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 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的性格等;预习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4 顺序和方法等;而对于议论文则要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以及支撑论点的论据。预习时应做到“浏览”与 “精读”相互结合。 D.预习“练习”(“学习建议”),可以找到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E.小结“预习”,总结出预习的收获、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从而为听讲打好基础。

12、 当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要结合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充分认识预习的好处, 克服“预习可有可无”的错误想法。另外,预习时务必做到步骤落实,内容到位,切忌走过场,切实养 成认真预习的习惯。 (2)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是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关键。一些学生之所以没学好、成绩差,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没有做到专心听讲。 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要想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眼、 耳、手、脑并用。要教给他们听课的方法,要眼看、耳听、手记、大脑想,声声入耳,字字入心,做到 “

13、坐得住、盯得紧、听得进、记得牢”。 根据长期观察的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下列问题,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 A.只埋头听,不抬头看。有些同学听讲时,只是埋头记笔记,或者是埋头阅读教科书。应引导学生 在听讲时注意抬头看老师的表情、眼神,看老师的板书、演示等,因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可能有 助于加深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与把握。 B.不能抓住学科的特点和教师的讲课特点,调整自己的听课方法,不管上什么课,都是“听、记、 想”。实际上,文理科课程特点各不相同,老师讲课也不是多人一面。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区别 对待。学生上数学课要特别注意老师的讲解、证明过程,要紧紧抓住关键,从整体上理解

14、和掌握课堂内 容。上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时,要特别注意认真观察实物、模型、标本和图片,要善于动手做实验, 同时要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概念和规律。不过,学生喜欢新奇,往往只被 实验现象、实物等所吸引,不注意进行深入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只看热闹,不看“门道”,这是应当 务必注意的。而语文、外语则主要学习字、词、句、篇等基本知识,是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表达能力的。 因此,在语文、外语课上则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认真地听,大胆地说,积极地读和写,以加强对语 言文字的感知和运用。对于政治、历史、地理等记忆内容相对较多的课程,则要理清思路,善于归纳要 点,以利于记忆,要努力做到内容

15、题目化、题目要点化、要点规范化。 5C.不少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课间喜欢追逐打闹,这样一来,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再上课听讲时,往往有疲劳感,甚至昏昏欲睡,会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这一点在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 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为了保证听课效果,教师就应要求学生课间不能剧烈运动,要充分做 好身体方面的各种准备。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宋人朱熹在训学斋规曾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涌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朱熹的经验告诉我们,认真读书要做到三 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然而我们很多学生只是用口去读,绝非

16、用心去读,所以掩卷茫然,不知 所云。教育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感官读书确实是提高阅读效率的科学方法。 不仅如此,读书不妨再加上一到,即“手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必然会发现 疑难之处,这就需要学生运用自学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批、注。这一过程就是找出难点,扫清 障碍的过程;就是深入思考、反复玩味的过程:就是初步领会、有所发现的过程。读书须经过“手到”, 方可将阅读带入崭新的境界。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讲或课外学习过程中, 都应养成随时圈点、批注的习惯。听讲过程中笔不离手,当老师讲到某个对自己有启发的问题时,可在 纸上或书上简要地记上几笔或画个符号,留待课后重点解决,防止关键地方或有价值的地方被漏掉。做 课堂笔记时,要指导学生努力避免两种偏向。 一种是颠倒了听与记的关系。对老师讲的内容,生怕漏掉了,不分主次,不加选择,只拼命地记, 不动脑去想,甚至是教科书上现成的概念、定理等也无一遗漏,结果是一节课下来累得筋疲力尽,该理 解的理解不了,该记住的也没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