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内容要点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776175 上传时间:2018-03-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内容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内容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内容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内容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内容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内容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内容要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 一、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三、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 四、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五、空间组合的综合分析。 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公共建筑的类型: 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 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 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 与视 觉艺术” 完美结合。 室

2、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1.群体建筑 2.广场道路 3.绿化设施 4.雕塑壁画 5.建 筑小品 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 公共建筑总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1)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2)环境中的空间与 场所.3)环境中的空间与绿化。 环境布局的最终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 方面的要求。 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 通过设计组合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 环境中应体现的主体建筑为中心,附属建筑的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和谐 的整体的设计思想。 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物质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 场所:1)活动场所 2)停车场所 3)集散场所

3、 作用:1)主要给人们进行活动, 游戏,缓冲休闲等作用 2)主要包括汽车,自行车,停车作用三种类型;3)场 所环境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该综合室内空间构图要求,安排一定的绿 化,雕塑,壁画与小品来丰富空间艺术效果。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是主要的,环境是与空间相结合。最 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组合作到两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 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1)利用环境.2)改造环境.3)创造环境。 利用环境作用:从布局出发提炼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将其纳入公共建筑人 造环境的设计中去,使其成为有机整体。 改造环境的作

4、用:高燥周围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保留有特点的因素。 创造环境的作用: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排除不利因素根据需要进行整体 设计满足设计构思的总体设想。 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 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2: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 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 室外环境。 3: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的空间环境艺趣,取得多 样统一的室外空间环境效果。 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核心问题:1)功能区分 2)人

5、流疏散 3)空间组成 4) 室外环境的联系。 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次要问题: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 采光照明等。 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 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用性质的组成类型:1)主要使用部分.2)次要使用部分. 3)交通联系部分。 总结:空间的使用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主要使用部分与次要使用部分之间, 辅助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楼上与楼下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等等。都离不开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出入口,通道,过厅,门亭,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称 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 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1)水平交通 2)垂直交通 3)枢纽交通。 空间中的水平交通:

6、过道,门厅,出入口 过道:内走廊,外走廊,走道。 设计是要注意:1)满足疏散最小宽度。2)满足功能要求。 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 (一)楼梯的形式:直跑,双跑,三跑,剪刀式,旋转式,曲线式。 楼梯设计的要求:1)选择好适当的位置和数量。2)根据功能和防火规定。 直跑楼梯的特点:方向性强,指向单一贯通空间,可不置在人流较大的大厅中 表达比较严肃。 双炮楼梯:可节省交通空间,紧爽简洁,使用性强, 三炮楼梯:装饰性强可增加空间的活泼轻松气氛,有趣味性。 (二) 坡道:常用于人流疏散集中的地方设置坡道,以利于安全快速疏散的要求: 疏散量大,坡度小,疏散量大,可以提供部分的运

7、输。坡度一般 8%15%。 常为 6%12% 缺点:体量巨大。通行量大,人车共用。 (三)电梯:特点:服务层多,使用方便,效率高。 电梯组成:轿箱吊索起吊机械传动平衡锤滑轴电气控制器。 电梯设计时应该考虑的要求:按放火规定要求,配置补助性质的安全疏散楼 梯。每层电梯出入口前,应考虑有停留等候空间。在 8 层左右的高层公共 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超过 8 层建筑中,电梯就成 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因电梯本身不需要天然条光,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比 较灵活。 自动扶梯:优点:不需要等候。没有地坑和顶部机房。停电还 能使用。 特点:栽客量巨大。缺点:造价贵。不宜作疏散用。体积比较大。

8、功能分区的首要目的和原理:满足各功能的相互独立使用。适当的建立联 系不能破坏第一条。适宜管理。方便人流的引导。 第二章/第二节小结:动,静区域要分开。有联系的空间相互要建立联系。 有嗓声干扰的空间应加以隔离。有污染的空间要加以隔离。将最好的朝 向及位置给予主要功能空间。对外联系紧密的空间应设置在底层。不同类 型的空间要相互分开。主要功能空间与次要空间布局应更于使用。 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内容):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因使用性质不同,往往存在着不同的人流特点,有的人流特点,有的人流集散比较均匀,有 的又比较集中.一般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平面和立体的两 种方式。平面疏散适合

9、与较少的人流场所,立体疏散方式适合于较多的人流场所。 各种不同的建筑,因使用性质的不同,往往存在不同的人流特点,有的集中, 有的分散,这就要求空间的组成有利于人流的疏散。在某些公共建筑的流线 组织中,往往需要运用综合的方式才解决,也就是说,有的活动需要按平面方 式进行安排,有的活动则需要按立面方式加以解决。 主要解决的问题(航空): 货流路线;贵宾路线;旅客路线;外宾路线;行李路线。 公共建筑空间组合的人流组织问题:实质上是人流活动的合理顺序问题。它应 是一定的功能要求与关系的体现同时也是空间组合的重要依据。它以某种意义 上,会涉及到建筑空间是否满足使用需求,是否紧奏合理,空间利用是否经济 等

10、方面的问题。所以人流组织中的顺序关系是极为重要,应结合各类公共建筑 的不同使用要求,进行深入分析。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问题:是人流组织中的又一个重要的内容,尤其对于人流 量大而集中的公共建筑来说更加突出。公共建筑中的人流疏散有连续性的(医 院,商店,旅馆)和集中性的(影剧院,会堂,体育馆) 。有的公共建筑的疏散 属于两着之间的,兼有连续和集中的特性。 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在高等学校中阶梯教室所容纳的人数,小型的为 90- 150 人,中型的为 180-270 人,大型的为 300 人以上。 对于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组织常用基本方法:出入口合并设置出入口分开 设置。 影剧院,会堂人流疏散的特点:

11、电影院的人流活动多具有连续性,且各场 次中间休息的时间一般较短,所以常要求入场口与散场口分开设置但是出入口 的位置,应密切结合总图的道路系统和室内席位的具体情况妥善安排,使疏散 设计达到方便,安全,快捷的要求。因此在考虑剧院,音乐停,会堂建筑的疏 散时,需要密切注意缓冲地带人流停留时间,切忌各部分之间的疏散时间失调, 超过,安全疏散的允许范围。 体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点:体育馆建筑具有集散大量人流,疏散时间集中 的特点,所以在安排人流活动时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口,以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体育建筑的席位排列与交通组织,对疏散设计的影响颇大。 体育建筑常用的布置方式:在观众席内设置横向通道,即在同一标

12、高疏散口 之间的联系通道上只设纵向走道方式,即以纵向走道直接通往各个疏散口。 总结: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功能分区流线特点,疏散设计等方面,分析 功能问题的,但是在公共建筑空间环境的创作中争取良好的朝向,合理的采光 适宜的通风以及优美舒适的环境等。同样也应给予重视,而且它们在一定程度 甚至会影响建筑布局的形式。所以在考虑功能问题时应结合具体的设计条件。 综合考虑,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公共建筑的艺术造型问题:多样统一。形式美。传统与创新。 多样统一:公共建筑是由各种不同使用性质的空间和若干细部组成的,它们形 状,大小,色彩,质感等不相同,这些客观存在着的千差万别的因素,是建构 建筑形式

13、美多样变化的内在基础。 统一与变化:变化多但统一到一个主体上。变化有大小,高矮,色彩但它体现 出一个主题。 清幽典雅:由人工潮,山,水,房子,建筑共同组成请亲典雅, 宁静平和的环境。 联系与统一:虽然公共建筑的用途不同空间的组成不同,组成空间因素千差万 变比如形态,大小,色彩,质感等等,但却是依某种意境,巧妙用不同的内在 联系加以处理,利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如对比,主从,重点,形成对立统一。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的最不同点(最大特点):建筑艺术可提供使用的空间 其他艺术形式没有。人们在一定时间中活动于建筑空间序列中,所感受艺术 效果,加上时间因素共同组成,建筑艺术是 4 个向量的艺术(四维空间 )

14、其他艺术形式没有。 对比和微差:应有对比,但不做太大,应要微差。 均衡与稳定:稳定不一定均衡,就是均衡可以稳定。 尺度:人们对物体的大小用心理去感受参照标准上衡量物体(不是用尺子量出 来的) 。 视觉与视差:视觉是人们看事物。视差是人看事物时产生的误差。 构图原理:形式美规律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称为建筑构图原理。 建筑的空间与实体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运用一定的构图技法解决好:建 筑技术水平对建筑的空间形状是有很大约束力的。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又 给空间形式的创新提供各种可能性。 艺术的更新和发展:当今建筑越来越复杂,促使在建筑创作中进行各种探索 和尝试,尤其对建筑环境艺术方面的问题是值

15、得我们深入研究的。纵观现代 公共建筑发展,其功能的含义日益广泛和复杂,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心理上和视 觉上的要求,而且改善和美化环境也成了普遍的要求。现代公共建筑的空间组 合,极为关注空间序列的整体感及架构与创造。 艺术创作中值得深入思考:(1)多样统一应是所有的建筑环境艺术创作中的重 要原则。 (2)形式与内容的辨证统一,既是建筑艺术形式创作的普遍法则。也 是公共建筑艺术形式美的创作准绳,因而需要正确解决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协调, 并善于运用娴熟的艺术技巧和新的技术成就,更好地为创新的建筑艺术形式服 务。 (3)正确对待传统与革新的问题,善于吸取建筑历史传统优秀的创作经验, 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做到

16、“古为今用,外为中用” ,在公共建筑艺术创作中, 力求不断创新。 空间形状:(常见的有几何图形和不规整图形)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 在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空间所处的环境特点,功能要求以及具体的技术条件,再 加上特定的艺术构思来选择建筑的空间与造型。规则对称的几何造型给人 严肃,压严,沉重的气氛和感觉。不规则的自由型给人浪漫,活泼,轻松 的感觉。 空间的围合与渗透虚约与实际空间的辨证关系:围中有透;透中有围;虚中有 实,实中有虚。 1、空间的尺度:(就是人们权衡空间大小粗细等,感觉上的一种量度)参照物 体。 2、空间的尺度:(内容):空间的尺度感表现在参照物体与建筑的内部构件 的比例关系上。人们观察空间时,尺度以及和人体相关的细部尺度(如踏步, 栏杆等)作为参照物。来衡量空间的体量,以此体会到空间气氛的宏伟粗壮和 亲切。细部尺度的设定影响人们对整体空间的感受的比如在大空间中如果缺 乏细部则大空间的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