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练习题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771228 上传时间:2018-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鸿门宴》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鸿门宴》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鸿门宴》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鸿门宴》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鸿门宴》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鸿门宴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 ) 犒劳( ) 鲰生( ) 卮酒( ) 有郤( ) 玉玦( ) 樊哙( ) 目眦( ) 参乘( ) 彘肩( ) 刀俎( ) 杯杓(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 ( ) (2)张良出,要项伯( )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4) 令将军与臣有郤( ) (5)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素善留侯张良( ) (2)籍吏民 ( ) (3)范增数目项王( ) (4)因击沛公于坐( )(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7)

2、沛公起如厕( ) (8)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 4解释本文中的成语 秋毫无犯: 劳苦功高: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6名句填空。 (1)今者项庄拔剑舞,_。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_,天下皆叛之。 (3)_,大礼不辞小让。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让:谦让。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C大王来何操 操:拿,携带。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拜:第二次拜。 8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相去四十里/沛公已去 B沛公不胜杯杓/不胜枚举 C沛公安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D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9.下列各组加

3、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公为我献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 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 10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为之奈何 D何辞为 【第二部分】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 - A卮酒(zh) 刀俎(z) 杯杓(sho) B参乘(shn) 瞋目(zhn) 美姬 (j) C鲰生(zu) 左尹(y) 戮力(l) D玉玦(ju) 隔阂(h) 披帷(wi) 2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距关,毋内诸侯 因击沛公于坐 愿伯具言

4、臣之不敢倍德也 范增数目项王 令将军与臣有郤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皆为龙虎,成五采 张良出,要项伯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毫毛不敢有所近 A B C D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 B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C此其志不在小 D常以身翼蔽沛公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旦日飨士卒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 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 D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6下列句子的句式属于宾语前

5、置句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 C得复见将军于此 D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 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 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 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 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 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 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

6、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 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 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 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 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 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

7、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 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 3 - 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 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 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 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 ,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葬:埋葬。 B愿沛公且留壁

8、 壁:营垒,军营。 C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啖:吃,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 D不如因其解击之 解:通“懈” ,松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沛公之从洛阳南出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C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D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 扣舷而歌之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 )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 A

9、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 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 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 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 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10、。(3)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4 - 鸿门宴答案 【第一部分】 1xin ko zu zh x ju kui z shn zh z sho 2(1)距 拒 把守 内 纳 接纳 (2)要 邀 邀请 (3)倍 背 违背 (4)蚤 早 与“晚”相对 (5)郤 隙 隔阂,嫌怨 3(1)形容词用作动词,与友善 (2)名词作动词,登记造册 (3)名词用作动词,以 目示意 (4)趁机 (5)儿女亲家 (6)意外的变故 (7)往 (8)放弃,丢下 4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

11、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 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5子长 西汉 纪传 130 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十表 八书 黄帝 汉 武帝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6(1)其意常在沛公也 (2)刑人如恐不胜 (3)大行不顾细谨 7D 解析:“再拜”为“拜两次”之意,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8D 解析:D 项,两个“间”都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A 项,句中的“去”为- 5 - “距离” ;句中的“去”为“离开” 。B 项,句中的 “胜”为“能承受” ;句中的“胜” 为“尽” 。C 项,句中的“安”为疑问代词,哪里;“安”为“

12、养” 。 9C 解析:C 项,两个“因”均为副词,趁机。A 项,句中的“乃”为副词,于是, 就;句中的“乃”为副词,才。B 项,句中的“之”为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斗; 句中的“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D 项,句中的“为”是介词, 替;句中的“为”是句末语气词,呢。 10C 解析:A、B、D 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第二部分】 一、1.D 解析:A 项, “卮”应读“zh” ;B 项, “瞋”应读“chn” ;C 项, “尹”应 读“yn” 。 2D 解析:“距”通“拒” , “内”通“纳” ;“坐”通“座” ;“倍”通“背” ; “郤”通“隙” ;“采”通“彩” ;“要”

13、通“邀” ;“蚤”通“早” 。 3B 4D 解析:A 项, “河北” “河南”古义分别为“黄河以北” “黄河以南” ;今义为”河 北省” “河南省” 。B 项, “婚姻”古义为“儿女亲家” ;今义为“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 夫妻关系” 。C 项, “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 ;今义为“程度副词” 。D 项,古今都为 “士兵” 。 5D 解析:D 项,均为“接纳” 。A 项前者为“放弃” ,后者为“放置” ;B 项前者为 “辞谢” ,后者为“感谢” ;C 项前者为“坐下” ,后者为“座位” 。 6A 解析:B 项为判断句;C 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D 项为被动句。 二、7.A 解析:A 项,

14、“葬”这里指厚葬。 8C 解析:A 项“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 项均 为介词,表示对象,译为“率领、带领” 。C 项“与”前者是介词,表示对象,译为“和、同” ;后者是连词,表示并列,也译为“和、同” 。D 项“而”均表示修饰,不译。 9C 解析:是说在沛公出 NF199 辕的时候,张良所采取的行动,是说张良平时 的做法。 10B 解析:“让沛公带兵攻击”不对,张良没有这样特别安排。只是提出了“趁敌 方松懈而攻打”的建议。 11(1)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 (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 住项王的心。 (3)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