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卦象.doc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769941 上传时间:2018-03-0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易卦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周易卦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周易卦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周易卦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周易卦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易卦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易卦象.doc(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易卦象 张延生 前 言 “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观象系辞,圣人则之。 ” “ 八卦成列,象 在其中矣。 ” “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 “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观其象而玩其辞”。 “象“ 是研究易经的基础。 “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果不熟习“ 易 象” ,就无法学习“ 易”理。 “易”理就是通过各种抽象的,具体的事物在 一定时间、一定范畴、一定层次、一定位置上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变化 进行论述及推导的。如果没有直观能感觉到的事物形象,就无法进行 观察、分析、体会、总结、归纳出事物的规性,就无法学习“易”理。 本书就是立图从抽象的八个经卦所代表的各种具体事物形象这个 角度来论

2、述“ 易象” ,使学“ 易一者,对“ 易理能有个初步的了解。学 会“ 易象,没有老师教,也能学“ 易” 。否则,中国古文字是一字多音, 一字多义,再加之,中国远古时的思想方式、方法上,语言特点上又 与现今有很大差异,读“ 易” 就困难了,那只有靠老师手把手的教才能 学“ 易”了。 远古时没有飞机、火箭、火车、立交桥、收录机、电视机等概念 及形象。如今要使用 “ 易” 理指导我们实践,就不能不把古“易象一延 伸。本文中的延伸就可给读者一 些启示,使“易” 理能在现今时代乃能保持其实用性、真理性。本文写作比较苍粗,难免有不少错误之处,欢迎批讲指正,并对本文 参阅书籍的作者深表致谢。 一、爻 象 系

3、辞日:“一阴一阳之渭道” 。 “ 爻也者,效此者也。 ” 又曰: “ 夫 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确然,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故 古人用“一”画代表阳性(正、光明、刚健 高尚、完美、运动等)事物 用“ 一一”画代表阴性(负、黑暗、柔弱、卑下、不完美安静止等)事物。 这“ 一”、 “ 一一” 画就叫做爻 、 爻不但能表达对立统一的一切事 物的发展变化,而且是最简单明了的表达方法。 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的。为了 简单迅速的反映这一阴一阳的变化规律,古人发明了使用爻来描 述道的变化的表达方法。所以,系辞曰: “ 道有变动,故曰爻 “ “ 天地变动,圣人效之。

4、 ”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 其典礼,系群焉以断其吉凶,是故渭之爻 ” “ 爻也者,效天下之 动者也。 ” “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 爻在其中矣。刚柔 相推变在其中矣。 ”, “刚柔推而生变化。 ”说卦日:“ 发挥于刚柔而生 爻 。力由此可见周易往往是通过刚柔爻之属性推断事物的 变化规律的。同时,还可反映这些规律到底对我们生存有什么影响。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 “ 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也。 ” 就是对 这种思想方法的写照。 系辞曰: “爻有等,故曰物。 ”说明:爻是通过不同的类型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但能从抽象方面表达,而 且也是具体实物的表

5、达。系辞还说:“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因六十 四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的,但不管这六个爻是如何的错杂,它都反映 了一定时间条件下的具体事物。 “ 爻彖以情言” 又能说明爻不但能 反映具体事物的表面情状,而且更主要的是反映事物的体质。总而括 之, 爻不但能从事物的总体规律上进行抽象的表达,而且更重要 的是能从不同范围内、不同层次及不同位置上的具体的实物进行具体 的表达。范围、层次、位置、角度、状态不同,表达的具体内容也不 相同。 这时所袭达的是在一定特定时间条件下的具体实物。同一实物, 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它所处的范围、层次、位置、角度、状态也可以 不相同。也就是说, 爻在卦中处的位置、状态不一样

6、。是反映了同 一具体实物在特定范围(系统)内不同时间的规律。 周易中的六十四卦( 由六个爻由下往上发展组成的卦又称: “别卦 、 “重卦”、 “六画卦”) 就足六十四种状态范畴(系统)的特定表达。 而卦中的爻 ,就是反映了一定时间条件下,某个具体实物在这一状 态、范畴( 系统) 内的具体位置。位置不同,表述的规律不同。同样的一 个爻 ( 阴爻或阳爻),在不同的卦中的同一位置上( 爻位),所表达的 具体内容也绝大多数是不一样的。 是不是易经中就无规律可寻了呢?不是。系辞中说: “ 初率其 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 ” 说的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必须按照周易中 系、卦、彖、爻辞所指出的方式方法,比类归纳,

7、就一定能认识到太周易这部精典著作中所记载的那种不可变的普遍方法;这种普遍方 法是什么呢?说卦曰: “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 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面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 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 就是说一阴一阳的天道的规律是,通过脚 踏实地地去研究体会具体实物的刚柔直观感觉才能认识到的。是否掌 握了“道”的规律,做为人来说,表现在其对人及制事方式方法的态度。 因为人是生活的天地之间的,人的一切行动都必须遵寻天地的规律性。 所以易用六画组成一卦,表示天地生“三才”。一卦六爻中的上面 两爻(五、上) 表示天下面两爻( 初、二) 表示地,中间两爻(三、四)表 示人

8、。初爻为刚,二爻为柔,三爻为仁,四爻为义,五爻为阳, 上爻 为阴。在这六爻中,初、三、五爻为阳位。是表示刚性物质的阳爻所 应在的位置。阳以一、三、五为发展高升之秩序。因为一、三、五为 奇数,即阳数,故谓阳位。二、四、上爻为阴位。是表示柔性物质的 阴爻所应处的位置:阴以六、四、二为内聚之步聚。因为二、四、六 (上)是偶数,即阴数,故谓阴位。 另外,一个六个爻组成的卦中, 由初爻到上爻表示一个事物由初 生、萌芽( 开始) 、发展、成长、壮大、一直到衰老、消亡(终止)向自己 的反面转化的全过程。系辞曰: “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 也。 ” 易经这本书是考察了事物的开始,探求了事物的最终结果,

9、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规律以后,才写成的。还有一层意思,就是: “ 研 究易学,首先要抓住你所研究的事物,开始产生的实质及最终消 亡的实质,这也就是说易经这本书的本质特性(研究事物的恩想方法)是抓“两头” ,以保证研究系统能完整性。我们平时说: “ 任何事物 都有前兆。 ”也就是说,一个事物产生的同时,就予示了另一个事物的 消亡;一个事物消亡的同时,又预示了另一个事物的产生。这也就是 易经中所说的“剥极必复 ” , “ 复极必剥 ” , “ 否 极泰来”的思想。任何事物要向相反方面转化是易学的主体思 想。这也是符合如今的“物质不灭” 定律的。 “其初难知识,其上易知,本末也” “ 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10、。 ” 一个事 物刚刚产生的时候,很难知道它将来到底是怎样发展的。所以初爻的 爻辞大多都是比较含混的。到一个事物最终消亡的时候,其发展的全 过程及其最终结果,都清清楚楚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就很容易 得出事物的结沦。所以上爻的爻辞大多都是肯定明确的。 上爻表示事之终,时之极。与初爻相较,则“居初者易贞,居上者 难贞。易贞者,由其所适之道多;难贞者,以其所处之之位极。 ”故六 十四卦的初爻多得免咎,而上爻多有不可救可救者。这就是初、上始 终之际,所面临的难易不同之结局。 “ 贞者,问也。 ” 居初爻之位,动 静在于一念,可行之道比比皆是,极其自在。居上爻之位则为成事之 末,所由之道窄,故遇有难

11、之将生,则唯有指出可行之方;遇事之既 成,则只有示以保存之道。则位之差异盖如是,能配合时位而变,亦 可免过无咎了。 爻为卦之体相,论爻而不涉及卦,则流于空洞,且爻动即是卦象 之变化。故卦爻之不分,实为简明易知之理。易理不可拘泥于一偏之 见,变动周流,上下无常,刚柔相交。易之演化,即取决于爻的变动。卦有交互现象,爻有通情关系, 其法则不外阴阳二爻象之更易。所谓交互现象,就是指卦体的变化。 即一卦去其初、上两爻,以余下的中间四爻为卦体的变化。即一卦去 其初、上两爻,以余下的中间四爻为卦体的取材对象,三、四、五爻 组成的卦为外卦,二、三、四爻组成的卦为内卦,如鼎卦的变互 卦为是卦, 观卦的交互卦为剥

12、卦, 解卦的交互卦 为既济卦, 蹇卦的交互卦为耒济卦等,即是交互卦之实 例。 易经六十四卦,各有交互关系,除乾、坤两卦交互为自身,既济、 末济交互为彼此外,其余六十卦皆与他卦相互为交互。但若深而论 之,一卦交互两次后,则又回归乾 坤、既济、未济四卦之象了。如决卦的交互卦为乾卦,剥卦的交 互卦为坤卦,既济卦的交互卦为未济卦,未挤卦的交互卦为既济卦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回归现象呢?我们仔细观察卦象会发现,一个六爻卦 中间的三、四爻实力操变化之关键。一个六爻卦交互两次为什么卦; 完全要看原卦三、四两爻的阴阳而定。三、四爻匀为阳,则交互的为 乾;匀为阴,则交互为坤;分别为一阳一阴,则其交互卦不是既济卦

13、, 就是未济卦,由此可断定:乾、坤、既济、未济四卦,是六十四卦产 生之根本现象。所以三、四两爻有“心易” 之说。 “心”变则象变, “ 象 随心变”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就一卦的三、四爻来说,其对卦象、易理 之贡献甚大。以其言于人事也是如此,不论精神物质的交互演变,德 业利用之消息,若要辩其前因后果,皆须在其自身内部的变化找原因,就卦来说,由内在“三、四爻” 之因素决定外在之结果。所以说: “ 若 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中爻不备。 ”六爻卦要反映各种不同类别 的事物的物质,辩别这些爻之间的事非关系的正确与否,只是用初上 两爻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掌握中间二、三、四、五爻之间的特性规律 以及“承 “

14、乘” “比” “ 应” “ 据” “中” “ 正” 规律。因为一个交爻卦中,不只 是反映了上下两个经卦, (即三个爻组成的卦),而且由下往上,任何 三个紧靠在一起的爻都可组成一个经卦。故六十四卦的每一个卦,都 是由四个相互有公用爻的经卦所组成。而二、三、四、五爻正好是由 下往上数四个经卦各卦的中间一爻。 另一层意思,如要辩别重卦中每一爻的好与坏,一定要与二爻, 与五爻进行比较。因为二爻为下卦的核心,五爻为上卦的核心。二爻 为阴爻之聚,五爻为阳爻之终。阳尊阴卑,二爻为阴之贵,五爻为阳 爻至荨。阴爻以上为衰。阳爻以初为弱。 那么中间四个爻到底有那些性质特点是我们研易必须掌握的 呢? 系辞目: “

15、二与五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就是说二爻与四爻都是阴爻,有相同的功能,但它们在卦中的位置不 同,其表现的好的程度不同。二爻由于处于下卦的核心中位上,又与 五爻尊位相呼应,故二爻的爻辞多有美誉之辞。四爻由于据五爻尊位 较近,又处于上卦的下位(初始阶段),又与初爻(下卦的初始阶段)相应, 所以四爻的爻辞多为忧疑危惧之辞。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 其用柔中也。 ” 二爻是“ 三才”之地的柔位,同时二、四、上均为阴柔之 位,离二爻柔位越远越不利。对于阴爻来说,最主要的是达到不偏不依,无任何过错的中合就可以了。其最主要的就是以柔占据下卦的中 位与上卦中位(五爻) 相应达到

16、中和。系辞曰: “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 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 ”三爻与五爻都是阳位,有其相同的功用, 但它们在卦中的位置不同。三爻由于处在下卦的上爻,表示一事物发 展到最后阶段,与五爻尊位同性相斥,其又与上爻相应,上爻(卑贱之 阴位)又为整个事物至穷消亡阶段。所以,三爻的爻辞多为凶险之辞(即 表示不吉利之意)。五爻处于上卦之中位,又是阳极至尊之位,还与二 爻(下卦中位) 相应,故其五爻的爻辞多吉利赞誉之辞。 “ 其柔危,其刚 胜邪?”正因为三、五两爻应为阳爻之位,如果阴爻居此两位,则为危 弱(不当其位) 。如果是表示刚性的阳爻居此两位,则能胜任(当位)。即 阴爻居阳位为不利,阳爻居阳位是正当的;阳爻处阴位为不利,阴爻 处阴位是正当的。换言之,即阳本吉,阴本凶。不中不正,则阳未必 能保其有吉。得中得正,阴则或可缓免其凶。唯独阳爻得中当位,才 有吉象;唯有阴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