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康复理疗与推拿的历史发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769556 上传时间:2018-03-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康复理疗与推拿的历史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推拿康复理疗与推拿的历史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推拿康复理疗与推拿的历史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推拿康复理疗与推拿的历史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推拿康复理疗与推拿的历史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拿康复理疗与推拿的历史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康复理疗与推拿的历史发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拿按 摩康复 理疗 历史发展 1949 年以前,推拿学科的发展特点是存在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由于当时的卫生政 策不重视中医,尤不重视操作型的医疗技术,所以,推拿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间存在和 发展。如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 川蓉的经穴推拿等等。这些众多的学术流派,是我国推拿学科的一大特色。这个时期,由 于西方医学的传人,推拿与中医其他学科一样受到冲击。但推拿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在冲 击中吸收了西方医学的解剖、生理等基础知识充实自身,如上海的滚法推拿就是在这种情 况下发展起来的。 50 年代以后,推拿学科有了显著的发展。1956 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

2、所推拿专科学 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1958 年在上海建立了国内第一所中医推拿门诊部。通 过设科办校,培养了一大批推拿专业的后继人才,继承和整理了推拿的学术经验。60 年代 初、中期,推拿疗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整理出版了推拿专业教材和专著,开展了 推拿的实验观察和文献研究。70 年代后期和 80 年代中,推拿作为一种无创伤、非介入性 的自然疗法,被国内外医学界有识之士重新认识。高等中医院校正式设置推拿专业,如上 海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于 1982 年招收本科生,培养推拿高级中医师,1985 年上海中医学 院还招收了第一批推拿硕士研究生;全国的医疗机构、康复(保健)机构,普遍设立推拿

3、(按摩)科,推拿被更为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各科;1987 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国性的推拿学术 团体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学会;推拿的实验研究也不断地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中 医推拿特色标志之一的学术流派,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扬。据近几年的统计,我国主要 的推拿学术流派有小儿推拿、正骨推拿、运动推拿、指压推拿、保健推拿、一指禅推拿、 滚法推拿、内功推拿、经穴推拿、腹诊法推拿等 10 余家。 在临床研究方面,50 年代后期。推拿的临床应用范围有伤、内、妇、外,儿等科病 症。如 1959 年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根据世代相传的民间推拿临床经验整理编著的 中医推拿学,所列出的治疗病症即达 70 余种。其中,内科

4、病症有头痛、感冒、中暑、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妇科病症有经闭、痛经、盆腔炎等;伤科病症有椎间盘突出症、腱 鞘炎、伤气等;儿科病症有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腹泻、惊风等;外科病症有痈、乳蛾等。 50 年代末期及 60 年代初期,医学临床开始逐步应用推拿治疗食道癌、胆道蛔虫病、小儿 蛔虫性肠梗阻、小儿腹泻、流行性感冒、白喉、疟疾、乳腺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等。 70 年代初,根据推拿止痛的作用,开展了推拿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摘除、疝修补、剖腹产、 胃大部切除等 10 余种手术。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推拿治疗内儿科疾病有了迅速的进 展,如推拿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糖尿病等疗

5、效及其作用 原理,都可通过现代检测仪器加以证实并作出阐述。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手法是指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照各种特定技巧的动作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 位或穴位操作的方法。手法要求持久、有力、柔和、自然,并有一定深透以达到治疗的目 的。推拿按摩是一种古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此疗法就被 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中,民间医师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抢救了尸厥病人;黄帝内经 中记载了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疗痹症、痿证、口眼歪斜和胃痛等。常用手法有:推、拿、按、 摩、揉、捏、弹、拨、点、摇、滚、拍、击、拔伸、牵引、复位等。临床根据不同病人的 体质、病症、部位及目的等采取不同的推拿按摩手法。

6、推拿按摩法主要具有疏筋通络,理 筋整复,行气活血,祛瘀等作用,通过刺激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频率的快慢以及手 法方向的变化等各种不同性质和量的刺激,对具体脏腑起到治疗作用。 1 推拿按摩治疗八法: 1.温: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等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 使能量深入分肉或脏腑组织,以达到温热祛寒的目的,适用于虚寒症。 2.补:运用推法、摩法、揉法等重点在腹部的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上,再用按法、 摩法、推法、点法作用于背部膀胱经和华佗夹脊穴上,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 衰弱,重点补后天之本脾胃和先天之本腰肾。 3.通:运用推、拿、搓、等法作用于四肢疏通经络,拿

7、肩井通气机,行气血,点按背部腧 穴通畅脏腑气血,以达到祛除病邪壅滞的作用。 4.泻:运用按揉法、推法、弹拨法等作用于腹部,一般用于下焦实证。由于结滞实热引起 的下腹胀满或胀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皆可用本法,本法之长在于无药物之俊猛,且 无毒副作用。 5.汗:用先轻后重的手法加强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出,使病邪从表解,达到祛风散 寒的目的,适用于风热外感和风寒外感。 6.和:运用滚、按、揉、搓、等手法作用于四肢和背部,达到气血调和,表里疏通,阴阳 平衡的目的,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主要用于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 情况,可调脉气,和经血,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

8、脾胃不和,周 身胀痛等症。 7.散:主要作用是“ 摩而散之,消而化之”使结聚疏通,不论有形或无形的积滞都可以使用, 对脏腑之结聚、气血之瘀滞、痰食之积滞应用散法可使气血疏通、结聚消散。 8.清:运用刚中有柔的手法在所取穴位、部位上进行操作,达到清热除烦的目的。 推法 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轻推法具有 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重推 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 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 方法与步骤 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据 推

9、法 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一般推 35 次。 (二)动作要领 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 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 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 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擦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具有温经通络,行 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轻擦法多用于按摩 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

10、。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擦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具有温经通络,行 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轻擦法多用于按摩 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 肩关节 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 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 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

11、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 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揉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 ,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具有加速血液循环、改 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活血散瘀缓解痉挛、软化瘢痕、缓和强手法刺激和减轻疼痛的作用。全掌或掌根揉,多用于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拇指揉法多用于关节、肌腱部。拇、 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 (二)动作要领 揉动

12、时手指或掌要紧贴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摩动,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 臂或整个手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动,不要过分牵扯周围皮肤。 揉捏法 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手成钳形,将全掌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 捏动作,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进的手法为揉捏法。具有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 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增加肌力和防治肌肉萎缩,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疲劳和活血散淤 止痛等作用。多用于四肢、臀部等肌肉肥厚处,常与揉法交替使用。 搓法 用双手挟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 动的手法为搓法。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松弛组织,缓解痉挛,加速疲劳消除, 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

13、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关节处最为常 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阶段使用。 (一)方法与步骤 1.双手呈抱物形着力于肢体部位,挟住被 按摩的部位。 2.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2.运动前,若采用压力大、频率快而持续时间短的搓动,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运 动后,若采用压力小、频率缓慢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搓动,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劳。 按法 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 位上,停留一段时间( 约 30s) ,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的手

14、法为按法。具有疏筋活络,放松 肌肉,消除疲劳,活血止痛,整形复位等作用。拇指按法适用于经络穴位,临床上常与拇 指揉法相结合,组成“ 按揉”复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应及缓解用力按压后的不适感,掌按法多用于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发紧、也用于关节处,如腕关节、踝关节等。用 指端、肘尖、足跟等点按穴位,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再由重到轻地 缓缓放松。 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最为常用。拇指或示、中、环指面着力,按压体表某 一部位或穴位,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掌面或

15、掌根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某一部位,称掌 按法。 (二)动作要领 1.按压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操作时用力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由 轻逐重,稳而持续,使力达组织深部。 2.拇指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摩法 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上。以腕部连同前臂,作 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活动的手法为摩法。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 活血散瘀和镇静、解痉、止痛等作用。刺激轻柔缓和舒适,常用于按摩的开始,以减轻疼 痛或不适;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手法,治疗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痛经等病症。 (一) 方法与步骤 1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省

16、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 2肘关节要微屈,腕关节要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轻轻放在体表上;腕部要连 同前臂在皮肤上作缓和协调的环旋移动。 (二)动作要领 1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的连贯操作。 2每分钟频率约为 120 次。 3用力不可太重 。 拍击法 用手掌或手的尺侧面等拍击体表的手法为拍击法。常用的有拍打法、叩击法和切击法 3 种手法。均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筋,消除疲劳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多 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处。缓缓的拍打和叩击,常用于运动后加速消除疲劳; 用力较大,频率较快,持续时间短的切击。 ,常用于运动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单指或多 指的叩击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1拍打时,两手半握拳或五指并拢,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的掌指关节屈曲成空心掌, 掌心向下。叩击时,两手握空拳,尺侧面向下。也可用 5 个手指或 3 个手指或一个手指指 端叩打在一定的部位上。切击时,两手的手指伸直,五指并拢,尺侧面向下。 2 两手有节奏地进行上下交替拍打。 (二) 动作要领 1拍打时,肩、肘、腕要放松,以手腕发力,着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