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本研究旨从青少年身体意象满意度探讨其对青少年自尊及...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9KB
约8页
文档ID:3475579
本研究旨从青少年身体意象满意度探讨其对青少年自尊及..._第1页
1/8

第一章 緒論本研究旨從青少年身體意象滿意度探討其對青少年自尊及同儕關係,於緒論部分將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並加以說明相關名詞界定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青少年時期是介於兒童期與成年期之間的銜接過程,不管在生理、心理、智能、情緒、社會及人格等方面都有其特殊需求青少年於此階段產生身高體重陡增、肌肉骨骼快速成長、出現第二性徵等生理方面的變化,常使青少年對自己的身體變化感到關係與敏感青少年時期的主要發展任務之一便是接納自己的身體、瞭解自己身心的發展,包括相貌、體型及性別等(王煥琛、柯華葳,1999) 其中,身體意象(body image) 的建構,是發展自我概念重要的一環,不但在此時最被關注、也最具有可塑性,並且影響著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甚至關係著未來成年的生活(Hauser, Powers & Noam, 1991) 青少年的身體意象與其生理發展息息相關,伴隨著自我身體的急遽改變,加上社會上的理想身體典範的錯誤認知,經常造成青少年的困擾,如怕胖、怕身材不好等,並且深深地影響其自尊(Brodie, Drew, & Jackman, 1996) Walsh(1994)指出個體對自己的外表的觀感會影響自尊。

國內相關研究證實,青少年所抱持的身體意象愈正向、積極,則自尊程度愈高(李曉蓉,1997) 研究指出,個人若無法接受自我的身體意象,將影響其自尊、自我概念、社交行為(周玉真,1992) 另外,朋友扮演著青少年建構身體意象的重要角色,同儕在此時便代表著社會標準,任何對身體的評論都會影響著青少年身體意象的觀點(Friedman,1997) 青少年在此階段對於自己的身體、體重、乳房發育、臀圍的大小等問題相當敏感且在意,因此朋友無意的玩笑話,或他人對於身材體型的戲謔,都會影響他們對自我身體意象感受,進而對自己的身體意象存有負面評價許多青少年為了讓自己的體態符合社會價值,嘗試運用各種方法,藉此達到外在身形的改變,以博取他人讚賞與認同因此,身體意象不但反映著一種青少年的文化,成為青春期情緒的重要指標Lerner(1991)針對青少年研究發現,正向的身體意象能提升自我概念、促進良好的同儕關係與親子關係,並增進課業的學習相反的,遭到曲解的身體意象,容易導致為減重所引起的飲食失調、營養不均衡,甚至造成低自尊、情緒憂鬱等心理疾病因此,我們應協助青少年建立積極、正向的身體意象,提供青少年適切的心理和和健康的維護,協助青少年適應青春期的變化,建立健康的身體意象,接納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身體,避免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傷害。

本研究針對青少年對於外表、體能、健康、體重等層面之身體意象的自我評估與重視程度,探討其與自尊及同儕關係之相關性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一、瞭解青少年之身體意象二、探討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同儕關係有何關連第二節 名詞釋疑本研究中相關名詞界定之定義說明如下:一、青少年(Adolescence)張春興(1995)認為青少年時期乃指由青春期開始到身心漸漸成熟的發展階段,女性約自 12 歲到 21 歲之間,男性約自 13 歲到 22 歲之間本研究所指之「青少年」係為 13 歲到 18 歲,目前就讀於國中和高中職的學生二、身體意象(Body image)Fisher(1990)認為身體意象包括四個層面:個體對於自己身體魅力的知覺、對於體型扭曲的知覺、對自己身體外形的知覺,以及以及瞭解自己對身體知覺的正確性Banfield 和 Mccabe(2002)認為,身體意象之概念已由早年所認定的單一面向,延伸為複雜而多面向的概念,包括知覺、情感、認知和行為層面,深受身體、心理和社會因素之影響本研究將「身體意象」界定為個體對於身體自我的評價、認知和行為的態度傾向,包含評價、感受和關注,是以研究對象在「身體意象量表」所得之份數來評估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各向度的狀況,包括外表重視程度、外表自我評估、體能重視程度、體能自我評估、健康重視程度、健康自我評估、體重自我評估、體重重視程度等八個層面。

三、自尊(self-esteem)張春興(1995)認為自尊是指個體對自身的感受,對自己有價值感、有重要感,因而接納自己、喜歡自己也就是說,自尊係指對自我的看法與評價本研究參考林瑞欽(1990)翻譯修訂 Rosenberg(1965)編製之自尊量表四、同儕關係(peer relationship)係指與同等地位的他人互動交往的情形與程度本研究是以受試者在人際關係量表上的得分情形內容包括是否喜愛友伴、是否為友伴所喜愛、社交技能是否良好、是否在團體中覺得快樂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受限於研究地區與人力經費,本研究僅以彰化縣內的高中,高職及國中之學生為研究樣本,因此研究結果之推論將受限制另外,本研究提供量表供受試者填寫,受試者填答正確性可能影響結果,抑或造成誤差,此為研究之限制第二章 文獻探討第一節 身體意象身體意象是個人腦海中,對自己整個身體所形成的心理形象,其中又包含了身體知覺(body perception)與身體概念(body concept ) 國內研究者提出在「The Image and Appearance of the Human Body」一書中,身體意象定義為 「個人心中對自己身體所形成的形象,由感覺神經系統、心理層面及社會層面三者互動所形成」 ,是一種調適、動態的過程。

(尤嫣嫣,2002) 自 1950 年開始,研究者發現身體意象應包含許多不同的層面,如:個體對於自己身體魅力的知覺、對於體型扭曲的知覺、對於自己身體輪廓的知覺以及個體對於身體知覺的正確性(Fisher,1990) Cash 和 Pruzinsky(1990)則將身體意象的概念整理出以下七個特性:(一)身體意象是對身體與身體經驗的知覺、想法與感覺;(二)身體意象的建構是多面向的;(三)身體意象的經驗與對自我的感覺是相互纏結的;(四)身體意象是受社會影響的;(五)身體意象非固定或靜止的;(六)身體意象會影響訊息的處理;(七)身體意象會影響行為國內學者張春興(1995)認為身體意象為個人對自己身體特徵的一種主觀性的、綜合性的、評價性的概念此概念包括個人對自己身體各方面特徵的瞭解或看法國內研究者周玉真甚為身體意象是個動力的概念,隨著身體的發展和改變、個人與外在的人、事、物等交互經驗、比較於同儕與社會文化對外表美醜所持的標準,並接收來自他人對其身體特徵的評價與反應,影響個人身體意象滿意的情形研究者許玉雲和陳彰惠(1999)認為身體意象是一種生活調適的動態持續過程,具有四個鑑定性的特徵,包括(一)個體對自己身體的一種意識或潛意識的知覺和感受;(二)是一種社會性的產物;(三)是一種動態性的過程;(四)會影響個人的行為。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身體意象是一種多面向的概念,在持續與環境的互動當中逐漸形成,不僅與個人的認知、思考、經驗有關,亦受外在環境影響身體意象亦會影響個人思考、感受和行為第二節 自尊與青少年身體意象之相關研究李曉蓉(1997)研究發現國中生對身體意象與自尊成顯著正相關周玉真(1992)以國中一到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與其自我概念、班級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指出青少年對於自我身體意象不滿意者,自我概念越負向黃雅婷(2000)以台北市、台中市及台南市的國中生為研究對象,對於國中女生早、晚熟與身體意象,自尊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發現自尊與身體意象具有相關性趙國欣(2005)研究台北市國中生自尊、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的現況,結果指出整體自尊、身體自尊和社會自尊均與身體意象總得分有顯著正相關賈文玲(2001)針對台北縣市國中與高職學生 481人進行的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社會因素關係之研究也指出,青少年自尊與身體意象呈現顯著正相關顯示青少年「自尊」愈正向、積極,對自我的「身體意象」的看法與評價也愈正向、積極國外學者研究也顯示自尊與身體意象之相關性Fisher(1990)的研究指出對自己身體評價較高、或對身體較滿意的人顯然比低評價者擁有較高的自尊。

此外,Thomas(1997)也提出:一個不適當的身體意象時常讓自尊低落Furnham, Badmin, and Sneade(2002)對英國 235 名 16-18 歲青少年身體意象不滿意程度的研究,結果也支持自尊與體型不滿意之間是有相關性的綜合上述文獻可知,多數研究發現身體意象與自尊關係密切,低自尊可能導致自我認同上的困難,進而影響青少年交友、生活適應等層面第三節 同儕與青少年身體意象之相關研究青少年階段與同儕的互動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面向之一同儕與朋友的態度行為皆會對個人產生影響McCabe 和 Ricciardelli(2003)檢視青少年影響身體意象的相關因素時發現,青少年男女生會在同性好友的影響或比較下,企圖去運用身體身體改變策略,以達成理想中的身體意象Paxton 等人(1999)深入探討 523 位青少女所在的同儕團體對個人減重意圖與自我意象的影響,發現同儕團體中的態度與價值觀更能影響個人的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Lerner, Hess, and Schwab(1991)針對青少年研究發現,正向的身體意象能提升自我概念,促進良好的同儕關係與親子關係國內研究中,王麗瓊(2001)發現,身材外表受到同儕負面評價經驗越多者,以及越在意他人對身材外表評價者,其對自己身體滿意度越差,由此可見,同儕的負面評價是造成身體滿意度低的重要因子之一。

莊文芳(1998)也從研究中發現,青少年容易將自我對身體的評價,構築在他人的意見及回饋的態度之上,缺乏自我肯定的能力同儕對青少年具有不小的影響力,尤其是互相比較彼此身體外觀、特徵的差異時,言語中的評論或嘲諷,都會影響個人身體意象的發展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第一節 研究架構本研究架構如下圖:背景因素※ 性別※ 年齡※ 家庭社經地位身體意象 研究架構說明如下:一、 青少年背景因素與身體意象的關係:以背景因素為自變項,探討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背景之關係二、 青少年自尊與身體意象之關係:探討自尊對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間的關係三、 同儕關係與身體意象的關係:以同儕關係為自變項,探討其與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間的關係第二節 待答問題本研究待答問題如下:一、青少年身體意象的現況如何?二、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背影因素有何關係?三、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有何關係?四、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同儕有何關係?第三節 預期結果根據待答問題,本研究提出下列預期結果:一、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背景因素有顯著相關1.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性別有顯著差異2.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年齡有顯著差異3.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家庭社經地位有顯著差異二、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有顯著相關。

三、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同儕有顯著相關第四節 研究對象自尊同儕關係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母群體為 13 至 18 歲之青少年,針對彰化縣的國中和高中職學生進行施測本研究在預試階段時,基於研究人力、經費與時間的考量,將採用立意抽樣方式,分別以花壇國中一至三年級以及員林高中一至三年級學生共計共計250 位學生為預試樣本希望透過預試過程,針對問卷內容項目進行分析,以考驗問卷的信度效度,並修訂問卷內題項,作為正式問卷正式研究則採用分層叢集隨機抽樣法,將母群體分為國中及高中職兩大群體以隨機的方式抽出樣本代表母群體第一階段以「學校」為抽樣單位,將彰化縣鄉鎮市分為南、北兩大區,然後再隨機選取抽樣學校第二階段則以「班級」為抽樣單位,以所抽得的班級全體學生為研究對象加以施測本研究預計發出 500 份問卷,剔除填答明顯缺漏不完整之問卷,將有效問卷進行分析第五節 研究工具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其內容包含「個人背景資料」 、 「身體意象量表」 、「自我態度量表」和「同儕影響量表」等四個部分以下將研究工具內容加以說明一、個人基本資料(一)性別:男、女兩個變項二)年齡:13 歲以下(含 13 歲) 、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