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资料整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746155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复习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克思复习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马克思复习资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复习资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复习资料整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广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 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及组成部分 : 三个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 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 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3马克思主 义的根本特征: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

2、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的问题内容:第一指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先谁后,谁 决定谁的问题.第二指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质的问题。2哲学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 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3社会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及历史唯心主义。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 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

3、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食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 作用。5列宁的物质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 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二,坚持了 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6意 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 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

4、就没有反映.7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世界是 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时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观:时间和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 动与实践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8人类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 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 质性。9实践: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物 质生产劳动时间,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

5、实践。10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二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11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2发展的本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 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3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14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 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 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属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 斗争性

6、。1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普遍性: 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即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有 条件的即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2相互联系:个性体现共性,都同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存 在于个性之中,一般只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3在一定条件下(场 合的不同)互相转化。16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辩证的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

7、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基 础上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 的实质是”扬弃”.1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 与形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含着矛盾分析法.含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关系:既包 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意义:一,只有坚持辩证的否定规,才能 树立全面的观点,才能对一切事物持分析的态度,防止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防止片面性主观性的错误.二,坚持辩证的 否定观对于正确对待历史文化、对待传统具有特殊重要的

8、意义.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是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思想武 器。 第二章:1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在认识中的 决定作用: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二实践为人是提供了可能,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两条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路线三种不同的认识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 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本质:都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 界的反应,反对唯

9、物主义的反映论,坚持唯心主义的先验论。3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定义特点和形式:感性认识是 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有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直接性, 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 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抽象性,间接性。概念,判断,推理。4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度的基本 条件: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认识 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5从理论到

10、实践飞跃 的条件:6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论或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客观性: 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绝对性: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现实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 同谬误游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二人类意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 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相对性:一真理所反映的现象时有条件的, 有限的二真理反映客观现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第三章1社会存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是社会存在

11、的反映。辩证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病反作用于社 会存在。2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二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4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劳动 对象,是劳动者,是科学技术。5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 系.构成: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类型及特点: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12、,特点:生产资 料为劳动者共同所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特点: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占有,劳动者占有很少或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人与 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 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7经济基础: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

13、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 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其矛盾运动规律:是辩证统一的;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8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 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变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9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矛盾。根本动力:其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 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

14、最终决定力量。其二,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 史冲突的根源” ,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其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 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10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决定作用:一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章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使 用的价值和价互值是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 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

15、于使用价值之中。劳动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 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3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作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 社会收入的分配。4资本积累:资本累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影响:资本积累必然加剧两极分化,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16、,社 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无产阶级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5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 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的构成6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 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俺比例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值, 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三种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 本,商品资本。 第五章1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资产阶级国家力 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一是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 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二是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三 是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四是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对 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质:新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 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