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定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745543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定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 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 基础理论、知识、技能等的综合考核。毕业论文综合地反映了学生 是否具有大学本科毕业水平。为了加强我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的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目的 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 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工作的基本训练。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 1培

2、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 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在调查研究、理论思维、科学计算、实验及数据处理、外 文资料文献阅读、计算机使用、文献资料和手册使用、综合写作等 基本技能及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4.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论文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理工科专业 是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要完成一定量的项目设计工作,并结合项目总结理论,论文的字数三千以上;而文科类专业则以毕业 论文为主,但也需结合实践,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理论,论文字数 五千以上。论文不论长短,必须言之有物。

3、 毕业论文(设计)属必修课,一般安排在本科阶段最后一学年进行, 各系负责人应在学生进入第四学年后安排教师为学生开设毕业论文 (设计)写作的辅导课。 二、选题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使 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素质、能力训练。 (二)选题应与经济社会、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任务相 结合,难易适中,并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原则上一人一题。 (四)选题一般应由指导教师确定后向所在系申报,经审定后向学 生公布,供学生选择。选题公布时间应早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毕业论 文(设计)开始时间,原则上应在第七学期公布选题,具体时间由 各系自行确定,宜早不宜迟。选题范围可由各专业老

4、师提出,也应 允许学生自选题目。 (五)选题确定后,须进行开题论证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题 目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更换,须经指导教师和系领导 批准。 三、安排指导教师(一)指导教师是决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安 排指导教师的指导任务时,要考虑其水平和能力。指导教师的安排, 可实行学生和教师的双向选择,各系作适当调整并最终落实。指导 教师确定以后,不得随意更换。 (二)指导教师负责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记录 检查结果,作为指导教师评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依据。 (三)指导教师应以科学严谨的学风、循循善诱的教风、认真扎实 的作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5、工作,努力提高指导水平。 (四)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应当在校内完成,如确有需要在校 外单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并聘请校外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本系须指定相关教师负责协调工作。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过程及要求 (一)写作过程 写作提纲由学生和指导教师讨论后拟定,提纲的确定不应迟于第七 学期第十六周。学生必须在写出初稿后将论文初稿送指导教师审阅 并提出修改意见,须确保在定稿前留出充裕时间以供修改论文;经 指导教师同意后,论文方可定稿。毕业论文应在最后一学期第十周 前定稿。 (二)写作格式 1毕业论文(设计)的结构包括(按定稿后的排列顺序):主标题、 中英文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一般不少

6、于5000字)、注释、参 考文献。2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编辑格式: (1)字体:主标题一般用三号宋体加粗,正文内各主要部分的大标 题用四号黑体;正文内文使用小四号宋体;中文摘要用五号楷体 (其中“论文摘要”四字用同号黑体并加方括号),英文摘要用小 四号新罗马体(Times New Roman);注释、参考文献依次列在篇末, 均用小五号宋体(其中具有标题性质的“注释”、“参考文献”左 边不空格,采用同号黑体加冒号)。 (2)论文内文各大部分的标题用“一、二(或1、2)”, 次级标题为“(一)、(二)(1.1、2.1)”,三级标题 用“1、2(或1.1.1、2.1.1)”,四级标题用“(1)、

7、(2)”。不再使用五级以下标题。 (3)版式:使用A4规格打印。 (4)毕业论文的封面、封底由学院统一印制。 (三)对学生的要求 需要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一位本科毕业生,应当各自完成毕业 论文;毕业论文不采用两人或两人以上合写的形式。但在资料准备、 观点讨论、实验实习环节中,应当允许相互帮助和进行交流。 1毕业论文(设计)可以采取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综述等形式; 可以是理论研究文章,也可以是实证研究文章。 2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应该体现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自己的研究心得。3除特殊专业以外,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书目必须有外文资料。 4. 毕业

8、论文(设计)写作必须有良好的学风,研究态度严谨,对所 用资料必须在注释和参考文献中加以列明。严禁抄袭、剽窃行为。 抄袭、剽窃行为严重的,应取消其毕业论文(取消)成绩并作为考 试作弊处理。接受处分后的学生(除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外),若 对其错误确有痛改前非的态度与行动者,可允许其延长修习一年或 在其结业后一年内补做毕业论文(设计),并与下一届学生同时完 成。 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将已发表的论文、文章、调 查报告等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经系领导审批后,可以作为毕业 论文(设计)提交,但需按照学院的论文格式重新排版,并加封面、 封底。 五、评阅和答辩 各系务必在每年的五月二十日以前完

9、成论文评阅、答辩工作。 (一)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须经指导教师评阅。 (二)学院实行毕业论文(设计)随机盲评制度。 (三)各系依据具体情况组成若干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本院系毕 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由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 师担任。系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向系全体师生公布。(四)各答辩委员会评定答辩成绩,写出答辩评语,并结合指导教 师给出的成绩和评语,评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总成绩。总成 绩=指导教师评分*50%+答辩委员会评分*50%。 (五)有下述情形之一的论文,不得参加答辩:1.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评阅成绩低于60分(其中选题质 量得分低于12分,论文(设计)

10、质量得分低于18分); 2.毕业论文(设计)的随机盲评成绩低于60分(其中选题质量得分 低于12分,论文(设计)质量得分低于18分);3.有抄袭、剽窃行为;4.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间,缺勤达三分之一及以上; 5.经系认定不符合答辩规定。 六、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五 级记分法;与百分制相比较,其中优秀即10090分,良好即89 80分,中等即7970分,及格即6960分。毕业论文(设计)的 绩点亦按此计算。 (一)毕业论文(设计)是选题有相当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心 突出,逻辑严密,表述准确,富有新意,条理清晰,论证有力,文 字

11、流畅,格式正确。其中有无创新性是衡量论文能否达到优秀成绩 的基本标准。创新可以包括理论观点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研 究角度的创新等。实证性的论文要看其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是否较 强。(二)良好毕业论文(设计)是选题有比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中心明确,逻辑合理,表达比较准确,有一定新意,条理比较清楚, 论证比较规范,文字比较畅顺,格式符合要求。 (三)中等毕业论文(设计)是选题有一定的理论或实践意义,中 心尚属明确,逻辑结构无明显缺陷,表述基本准确,创新不足但观 点无明显错误,论证过程基本合理,格式符合要求。 (四)及格毕业论文(设计)是选题意义不大但无不妥之处,中心 尚属明确,逻辑结构存在局

12、部缺陷但表述尚有条理,个别观点有误 但主要观点正确,文字尚属通顺,格式基本正确。 (五)不及格毕业论文(设计)是选题不当,或逻辑混乱,或主要 观点有明显错误,或基本概念不清、错别字多和格式不符合要求。 七、总结及存档 (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各系要组织指导教师认真总结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情况,复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情况,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协调处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发 现的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全面总 结的书面材料,下学期开学初送交教务部。 (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所有的毕业论文(设计)资 料(包括图纸、试验记录、原始数据、上机程序、实物照片、图片、 录音带、录像带、设计手稿、打印本、样品实物等)学生不得自行 带走,由各系负责收回作为教学资料妥善保存,整理归档。 八、附则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部负责解释。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二00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