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课评课考试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738153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说课评课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说课评课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说课评课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说课评课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说课评课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说课评课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说课评课考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模板(一)40分 姓名 宋谊 所教学科 语文 课题 生命之线 教学对象 初一 课时数 一课时 所用教材 上教版试用本 教学目标:(按新课程三维目标表达,至少写出 3条要点) 1知识与能力:复习插叙的手法,学习两次登山遇险的不同经历,理解“生 命之线“的双重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由阅读和小组讨论理解“生命之线“的双重含义, 在文中找出艰难、恐怖的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困境中生死与共、团结互助的“守望相 助”的精神,以及勇于追求更高目标的勇气。 教学重点: 1、理解插叙的作用。 。 2、作者与马尔在困境中是如何生死与共、团结互助、 “守望相助”的。 教学难点: 1、理

2、解“生命之线”的双重含义。 2如何看待西蒙“砍断了绳索,生命线另一头的我,一下子栽入 40米深的 冰隙里”这一举动?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认(提示:“重点”是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知 识与技能;“难点”是指教师难教、难讲,学生较难理解或易失误的一部分内 容。请写出“确认”的课标中的依据、内容构成中地位的依据以及教学实际的 依据)教学重点的解决办法(提示:“解决办法”主要指教学程序设计合理、教学方 法的改进与学法指导的贴切性和针对性) 1、课文讲述了英国登山运动家乔辛普森两次在不同地点登山的经历。 1985年、1992年,他分别和西蒙、马尔在秘鲁和尼泊尔登山,有着相同的遭遇, 最后都脱险。但

3、课文并不是按这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学生对插叙的特点以及作 用不清楚,马尔和西蒙对“我”的做法有着不同之处,内容多、篇幅长,又属 于自读课,因此,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自读课文通过疏通词句大致了解文本 内容的基础上,把两个情节做一些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应当 怎样面对困难如伤痛、恐惧。插叙部分虽然内容不多,却又是文章结构的重要 组成部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体会:生死近在咫尺的滋味, 感悟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从而理解插叙的作用。 2“守望相助”的主题,是“我”和马尔登山遇险故事中体现出来的,所以 要做详细分析。当时“我”精神几欲崩溃,而且身体严重受伤;马尔也受了伤

4、, 脸上全是血,又是寒冷彻骨。课文用大量笔墨,描写了环境、气氛,马尔的语 言、动作,让学生从中感悟马尔是如何竭尽全力支持我、挽救我、成了我的依 靠、我的精神支柱,使我迎来了生的机会。让学生理解:身处困境时,应该同 甘共苦,互相照顾,生死与共,彼此成为对方的精神支柱,然后一起走出困境。 由于篇幅较长,时间有限,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可以突出重点,逐渐引入难 点的教学。 关于教学难点的化解: 1“生命之线” ,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是全文的主旨。阅读、分析课 文动人、曲折的故事情节后,学生情感上有了很大起伏,这时,进入课文主旨 分析,时机成熟。 “联结登山者的绳索” ,这条物质之线,即课文的明线,学

5、生 容易理解,但是,难的是如何去理解“登山者的生死连接在一起,要有生死与 共、团结互助的品格,这是精神之线,是一条暗线” 。如何突破,就需要迁移和 拓展。列举今年发生的 512特大地震,展开议论,让学生懂得:生命不是单 独存在的个体,更是互相依存的整体,很多时候,我们彼此需要,守望相助。 2、文中西蒙这个人物,为什么作为难点来处理呢?学生大多认为,西 蒙是个自私、可鄙的形象,插叙,是与马尔高尚品质作对比。这是一个误区。 从文中“内疚” 、 “急迫”可以看出,马尔是不得已而为之, “砍断绳索” ,才使 西蒙“侥幸逃生” ,客观上西蒙救了“我” 。让学生理解到;:生命是守望相助, 生命需要追求,生

6、命也是宽容。学生也体会到对西蒙不应有任何的怨恨,有的 只是理解、体谅、宽容。教学难点的化解(提示:所谓“化解” ,一般是从增加趣味性,放慢速度,讲究 直观,分散难点等方面来寻找化解的策略) 注:以上“确认” 、 “解决办法”与“化解”三个栏目总文字量不得少于 300字! 考试模板(二)40分 姓名 宋谊 所教学科 语文 所选实录课题 小学语文到太空 去 网上观课次数 2次观看课堂实录后的评价(提示:评课是用教育理论评价教育实践,用教学 目标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时建议从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导学三方 面,用新课改理念进行审视作出评价;也可以从师生互动探究、现代信息技术 与教学整合以及随堂及

7、时教学效果三方面,用现代教学理念进行审视作出评价。 具体分两大层面一是教学特点或优点,二是存在不足或值得改进的地方)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新活动。新课 标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并非师生一问一答,而是师生间各自向对方和精 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扬莉俊老师的这堂 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课堂气氛融洽、自然,做到了以读为本、抓住重点、 长文短教。并且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令人耳目一新。 一、突出教学重点: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读准字音,然后抓 住字形比较难的象

8、“乘”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说“乖”加撇、 捺,教师用电脑展示它的笔顺,再让学生自己写。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提 高了学习效率,时间化得又比较少。 二、教材处理得当:扬莉俊老师不是四面出击、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 句子和重点段落,很有特色。一是抓住描写“梦境”的非常优美的句子,二是 抓住描写太空的非常有趣的句子,并且让学生找出有趣的原因。这几方面的处 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描写梦境的句子不难,但很优美,采用画面、音乐用多 种方式让学生读。只是读书还是枯燥的,用多媒体的镜头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 离,学生看了后,完全有了一种直观的感受,感觉到太空的有趣,这又使学生 在读课文时把一种感情表

9、达出来了。 三:巧用实验老师在讲“引力” 、 “飘浮” 、 “失重”这些词语时,用一根线、 一个乒乓球飞快转动,这时,学生理解了三个词的意思。 四、有待改进的方面:识字教学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低段小学生, 应当留点时间。例如:“糊”字,还可以用其它偏旁组成哪些字呢?让学生讲一 讲。又如:“向别人介绍”,也是一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当场说说,培养思维和 表达能力。 观课后我的感悟与体会注:以上总文字量不少于 400字! 考试模板(二)40分 专供幼儿园教师使用 姓名 所教班(指大、中、小班) 评价材料幼儿园故事活动“好主意(大班)说课稿 (见表格下面的说课稿) 评价内容: 观课后我的感悟与体会注

10、:以上总文字量不少于 400字! 幼儿故事活动“好主意” (大班)说课 说选材: 这次活动是由主题“我是中国人”引伸出来的:由了解首都北京到我去过 的地方,孩子们对地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们对地图方位 的认识只停留在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一概念,而对地图在生活中的运 用甚为陌生,存在只会看不会用,甚至不会看也不会用的现象。如在“设计幼 儿园路线图”时,大多数孩子只会采用顺着一条路的方向画,而没有一人能运 用地理方位进行设计,导致在表述时自己也说不清具体路线,更不用说让同伴 理解了。故事好主意以夸张的手法讲述了小松鼠的父母几次藏食物失败, 而爱学习、勤动脑的小松鼠利用图示藏食

11、物成功的故事。它与目前主题活动涉 及到的内容联系十分贴近,我的预设意图是以故事为引子,引领幼儿逐步还原 于现实生活,不仅仅是要让幼儿按图示找物,而且要让幼儿在探索、讨论的过 程中进一步了解图示和实际方位在生活中的意义,通过活动还能激发孩子主动 地、有意识地去关心身边更多的图示,真正感受图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说活动目标: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因此目标要注重全面性,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 展。根据本教材的内容与特点,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 1、在听赏故事的基础上,逐步了解图示的作用。 2、具有辨别图示和实际方位相对应的

12、初步能力。 3、在按图示寻物的过程中,体验按图示寻物的乐趣。 根据活动目标的具体要求,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分别定为: 活动重点:感受图示对生活带来的方便,体验按图示寻物的乐趣。大班幼儿有自己的思想,思维活跃,有一定的理解力,有表达与表现的欲 望,本次按图示寻物要求对幼儿而言是有难度,但本次活动我们的定位重点是 引发他们参与按图示寻物的兴趣,有兴趣才能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才有进一步 学习的可能,才能感悟到图示的意义所在。 活动难点:在理解图示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按图示寻物。 教学中我把故事好主意作为活动的引子,主要帮助幼儿通过理解故事 内容,初步了解图示的作用,并借鉴故事中的方法来尝试按图寻物。由于

13、幼儿 平时对辨别图示、按图示寻物的方式几乎没有涉及,所以是有一定的新颖性与 挑战性。解决难点的方法是运用多媒体动画,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理 解,亲自操作。 说教学程序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环节:故事设疑认识图示按图寻物生活链 接 1、故事设疑。以故事的前半部分为载体,在小松鼠的爸爸妈妈为了藏食物 而想出一个主意后,提问:“这个主意究竟好不好,食物有没有被狐狸偷走? ”这样的设疑不仅能紧扣主题,而且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继续听故事的兴趣。 2、认识图示。这部分环节以故事的后半部分为载体,在三次藏物失败后, 先让幼儿自己来想一个藏物的方法,因为不同的孩子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理 解,让幼儿自由地谈谈自己

14、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尊重了幼儿的主 体性。然后过度到小松鼠想出的好主意:在藏食物的周围有的栽上草,有的插 上木牌,有的印上大象的脚印,先迷惑狐狸,再设计好一张地图,既让狐狸偷 不走食物,也方便自己以后按图找物。 以上两个环节我运用多媒体动画,创设模拟真实情境让幼儿亲自操作,在 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理解,初步认识图示的作用。即为活动难点服务。 3、按图寻物。幼儿学习常常需要借助材料、环境等作为师幼互动的媒介和 途径。因此我把活动室四周布置成藏物迷宫,把这个环节设置成两部分,第一 部分由老师提供一份藏宝图,由全体幼儿一起来看图示对应活动室的方位,指 出宝物的具体位置,再请多个幼儿分别验证,

15、这部分内容巩固了幼儿对图示的 进一步理解,对接下来的环节有一个启发性的示范作用。第二部分由幼儿分组操作,满足幼儿自己探寻宝物的愿望,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是为活动的重点部 分服务的。 4、生活链接。这里我为幼儿提供了一组生活中的图示照片,尊重幼儿的生 活经验,使主题得到延伸和拓展,以完成活动的难点。 以上每个环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由识别故事中的图示活动室的图 示身边的图示,范围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从理解简单的符号记录 依据图示方位与实际方位寻物了解不同的方位图示的意义,最终,学会 将获得的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新经验。 说幼儿: 二期课改中提出:教育应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教育的重点应让幼

16、 儿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 指南解读中又提出:应把学习内容还原于幼 儿的生活,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我班孩子好学、好问、好探究,但限 于年龄小对周围较复杂的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不强,因此我将故事进行了适当 的改编、充实,帮助幼儿理解图示的作用,分辨图示与实际方位的对应关系, 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根据我班男孩子个性活跃,思维比较敏捷, 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女孩子胆小,好盲目随从的特点,我想尝试让幼儿在“藏 物经验”的刺激下,倾听故事的讲述、观察多媒体的演示,依据故事发展情节, 扩展想象,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为正确识别图示,并在此基础上探 索图示与实际方位的对应关系作铺垫。同时,通过操作活动,获得按图示寻物 的成功体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这将会对他们今后生活和个人的性格起着 很关键的作用。 说教法手段: 1、多媒体动画的应用。代替了原有的教学挂图,希望幼儿在动态中对故事 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达到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效果。 2、遮伏法。此种方法的运用能激发幼儿的继续听赏故事的兴趣,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学习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