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737722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灵魂,其特点在于技巧性和程式化。如果说语文教学面对人生的问 题,需要用情感陶冶去解决,那么数学教学面临的数量变化课题,必须用灵巧的思维和繁复的 计算程序去解决。一方面是灵活机动的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是固定的公式计算,两者缺一不可.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 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对以后学习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勾股定理及 图形面积计算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内容共安排两个课时,这次说课是其中第一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道完全平方

2、公式与多项式乘法的关系,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 2、经历完全平方公式的探求过程,熟悉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一 些简单问题。 3、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算法的多样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完全平方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 的计算。 难点:判别要计算的代数式是哪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四)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学情的分析 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化能力有限,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 释、推

3、导过程、结构特点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完全平 方公式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基本形式,并用语言表述其结构特征,进一步 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化能力。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 (一)说教法:由本节课实际,我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 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 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遵循知识产生过程,从特殊一般特殊,将所学 的知识用于实践中。采用小组讨论,大组

4、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二)说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 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将以“扩建后的正方形广场面积是多少?”这 个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关于两数和的平方公式通过实例、推导、验证几个步骤完成。关于两数 差的平方公式,将为学生提供三种不同的思路,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理解,然后再归纳方法, 再通过分层次练习,加以巩固。 五、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在复习整式乘法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有一个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广场,现要扩建该广场, 要求将其边长增加

5、b米,试问这个正方形广场的面积有多大? 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情景出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运用数学的能力。 要求:(1)分别写出每一块的面积;(2)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广场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可用填空形式引导: 四块面积分别为:_、_、_、_; 两种形式表示广场的总面积: 整体看:边长为_的大正方形,S=_; 部分看:四块面积的和,S=_。 在学生探究出 的基础上,提问:你能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说明理 2 2 2 2 ) ( b ab a b a 由吗?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多项式乘法法则推导出 2 2 2 2 ) ( b ab a b a 并说出每一步运算 的道理。学生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

6、从代数角度推导公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两种思路:利用图形方法、利用多项式乘法) 2、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提问:如果将该正方形广场的边长缩减 b米,则其边长又为多少?面积呢? 要求:让学生分组动手拼图:用手头的彩色纸,在原有的正方形广场上,拼出现在的广场, 探究其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及其内在联系,体会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小组成员之间要 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学生探究出 2 2 2 2 ) ( b ab a b a 的基础上,提问:你能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说明理 由吗?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 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鼓励

7、算法多样化,尤其是对 2 2 ) ( ) ( b a b a 这种用已获 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应给予肯定。(三种思路:利用图形方 法、利用多项式乘法、利用换元思想) 3、观察特征、建立模型 在学生自主探究出 2 2 2 2 ) ( b ab a b a 和 2 2 2 2 ) ( b ab a b a 这两个公式, 并明白其几何解释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这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 问题: 这两个公式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两个公式吗? 顺口溜强化记忆: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中间放,中间符号看首尾。 设计意图: 教材对这两个公式的语言叙述比较抽象,理解

8、有一定难度,为此结合两个公式 的特征,可用顺口溜强化记忆。 4、范例解析,深化新知 、探求规律,注重双基 练习一:给出一组简单的习题,对照公式,模仿练习。(口答)2 ) 5 )( 1 ( a 2 ) 7 )( 2 ( y 2 ) 3 )( 3 ( x 2 ) 2 )( 4 ( y 2 ) 2 )( 5 ( y x 2 ) 10 )( 6 ( b a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一般步骤: (1) 确定首尾,分别平方; (2) 确定中间系数与符号,得到结论。 练习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法则的理解,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以下练习: 2 ) 3 2 ( y x 2 ) 3 2 ( y x 2 )

9、 3 2 ( y x 2 ) 3 3 ( t 2 ) 3 2 ( y x ) 1 3 )( 3 1 ( x x 六个小组选代表回答问题。 、运用法则,解决问题 练习一: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何改正? 2 2 2 ) ( b a b a 2 2 2 ) ( b a b a 2 2 2 2 2 ) 2 ( b ab a b a 设计意图: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作及时的预防。练习二:回到导入情景,要求学生求出扩建后的正方形广场的面积比原广场的面积增加了 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构建完全平方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建模思想。 、发散练习,勇于创新 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2) (3)

10、2 99 2 1 . 100 2 2 1 10 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可让同桌相互出题,比一比,再次体会公式的妙用,实现了对完 全平方公式的理性认识。 设计意图:基本的数学运算是数学知识最直接的应用,也是学生体会公式“优势”的最佳 实例。上题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也获得了升华。 4、归纳总结,反思新知 本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乘法的两个公式: 我们在运用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公式中的字母 a、b 可以是任意代数式; 公式的结果有三项,不要漏项和写错符号 5、分层作业,延伸新知 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分层要求。必做题是基础训练题,全体同学必须完成;选做题是提 高训练题,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 设计意图:作业布置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满足不 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学习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