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设计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736366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因为我校正在进行岗位练兵活动,进行了课堂教学四步教学法的研究, 针对科学学科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四步教学法:提出问题合理猜测 实验验证拓展延伸,我这节课是做为研究课在组内进行展示,因此 我设计的教学内容就是按照这四步进行的,在这也希望各们专家、同行们给 予宝贵的意见,我将万分感谢。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二课。 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大自然的风声、 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声、鸟鸣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我们生活在一个声 音的世界里。声音这个单元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探 究有关声音的问题,并且

2、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声音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视步感知声音之 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从多 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并能通过借助其他物体来 观察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学生建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概念。这节 课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节课,只有认识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才能进行后续 研究。 【学生分析】学生在二年级的语文课上就已经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是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振动,物体做怎样的运动叫振动。对于声音,学生很熟悉, 因为在他们生活的九年中听到过很多种声音;学生又很陌生,因为他们只是 听到过很多种声音,但是

3、很少去思考有关声音方面的问题,也就无从去探究 了。因此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能有效的激发的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去疏 理记忆中有关声音的知识。本节课所要做的两个实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容易 的,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但是怎样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对学 生来说有些难度,因此这个部分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在实验记录方面,我校 学生的能力比较差,本节课将使学生认识到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录。 【设计理念】四年级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在教学的 过程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 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 习质量。 【教学

4、目标】 1、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 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 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立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1 把钢尺、1 根橡皮筋 演示实验材料:1 个锣、1 个音叉和

5、1 个装有水的水槽。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 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 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结 果实验验证(搜集证据)进行解释再提出新问题,基于这种认 识,再根据我校对四步教学法的研究,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设计了四个部分, 1、提出问题 2、合理猜测 3、实验验证 4、拓展延伸。这样通过这 四部分学者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提出问题 1、今天老师给同学带来的许多声音,仔细听一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都是由谁发出的

6、?(动物、自然、人造等方面的声音) 2、刚才我们听到很多声音,都是由不同的物体发出的,这些声音是怎样 产生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由于这个单元都是研究声音的,因此利用各种物体发出的 声音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而且学生在听听声 音这节课已经提出了声音是怎样产生这个问题,所以在这里就由教师来提出 这个问题。 ) 二、合理猜测 1、用已有知识进行猜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想要研究声音,我们就得制造声音,你有办法使钢尺和橡皮筋分别发 出声音吗? 3、分组活动:出示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实验记录单(一) 物体 我们的做法 观

7、察到的现象 钢尺橡皮筋 4、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你怎样做使钢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的?看到 什么现象? 5、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我们再来猜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意图:当学生产生问题后,直接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做出自己的猜 测,但是他们的猜测有时往往没有根据,有些同学甚至是在凭空想象,因此 我设计了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做完制造出声音后再来猜测,这样学生的猜测 才能是有根据的。 ) 三、实验验证: (一)比较钢尺和橡皮筋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状态。 1、思考:同学们都说到了物体在颤动或在振动,那你知道什么是颤动或 是振动吗? 2、再做分组实验:分组比较钢尺和橡皮筋在发声时和不发声的现象? 实验记录单(二

8、) 比较:发声和不发声是钢尺和橡皮筋的样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记录。 物体 我们的做法 观察到的现象 弯曲钢尺 钢尺 拨动钢尺 拉伸橡皮筋 橡皮筋 拨动橡皮筋 3、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在使物体发出声音的这个实验当中,看到物体在发声 时都在振动,但是不会用语言来描述,因为学生在做物体发声实验时他们观 察的重点在使物体发声时的方法上,因此,在学生进一步根据实验推测声音 产生的原因之后,我有目的的让学生再一次做实验,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物体 发声时的样子,从而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振动) 4、比较:钢尺和橡皮筋在发出声时有什么相同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头脑中对某个物体发出声音的

9、原因有了一 定的认识,通过对两种物体发声时状态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到不同 物体发声的原因是相同的,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二) 、验证结论。 1、出示音叉,敲击音叉,听到声音,停止敲击,声音还在延续,为什么?2、当我们用眼睛观察不到物体的振动时,我们可以借助其它物体来进行 观察。 3、演示实验: 1)投影出示:在水槽里盛约 2/3 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 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2)找一名同学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 动。 4、汇报: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 的? (设计意图:有些物体,当敲打(撞击)停

10、止后也发出声音,有些物体 的振动是观察不到的,因此借助其它物体观察音叉发声时的振动状态,能引 导学生体会到所有物体在发出声音时,不管我们能不能观察到现象,它们都 是在振动的,也使学生认识到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 5、出示锣,并敲击:这个锣发出的声音很刺耳,是噪音,谁能使锣声停 止?说说这样做的理由?6、现在再来说一说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7、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 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 体振动而产生的。 (这是在学生形成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认识后,一个反证明,这

11、 样学生自己就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此时, “声音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这一概念学生就能建立起来了。 ) 8、 、投影出示:这是我们在二年级语文课中学习的一篇课文,现在我们 一起来回忆小帕斯卡遇到了什么问题,帮助他解决好吗? 9、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拓展延伸 1、判断各种物体发声时是什么地方在振动?(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究的物体是固体,没有涉及液体和气 体,为了不误导学生以为只有固体振动发声,所以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去判 断风声、雨声都是谁在振动发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所有物体都是振动发声 的,也弥补了在探究材料选择上的单一性) 2、分析动物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3、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是怎样变化的?回家利用材料自己探索,下 节课汇报。(学生在建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概念之后,有必要引导学生 把学生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尤其是人和动物的发声很特殊,因此必要引 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因为科学概念的应用是对概念建立的反馈,是 学习科学概念的目的,也是检验科学概念掌握情况的重要标志,还是加深对科学概念理解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运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科学概念,同 时,也才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对于概念的掌握情况,以便进一步有针对性的 加以纠正、完善和深化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 ) 五、板书设计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物体 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学习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