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七的退位减法》说课稿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735695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几减七的退位减法》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十几减七的退位减法》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十几减七的退位减法》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十几减七的退位减法》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几减七的退位减法》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几减七的退位减法》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几减七的退位减法说课稿 讲讲我对教材的理解: 十几减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中 的一节。内容包括:准备题、例 1、例 2、例 3 及“做一做” 。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 20 以内的进位加,十几减九、减八,初步感知了加减法之间 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十几减七的计算方法,巩固 20 以内的进位加, 进一步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为今后学生学习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 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体验,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

2、, 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这节课。 谈谈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 确立的: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认知感以及思维的逻辑美感,树立解决问 题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自我表露技能,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参与性。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验到 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知识点目标: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提供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 流、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出多种算法,

3、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 7。 2引导学生从依靠操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 7 方法的多样化, 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掌握十几减七的计算方法。 说说我的教学思路: 1.通过动手操作和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出数学问题; 2.紧密结合数学概念和实际应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步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形 成认知结构; 3.在认知形成的过程中组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提升合作意 识。 聊聊我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诱发情感,导入新课 这一

4、部分由课前谈话与复习旧知组成。针对一年级小朋友喜欢动物的特点我设计了让 学生参与到小动物的计算比赛当中去。首先出现的是之前学习过的口算题,即复习旧知。 然后与学生谈话:狮子王又给动物们出了一道题,可是动物们却遇到了困难,他们知道我 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想让你们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吗?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激 起了他们“想参与”及积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提高情感,自主探究 1.问题引思 出现动物们感觉困难的题目,即例 1。让学生先用小棒摆摆看,先拿出 1 捆又 2 根,想一想,要从中拿走 7 根,有哪些拿法? 2.自学探究,讨论质疑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了以下想法: (1)从 12 根

5、里一根一根拿,拿走 7 根,就是从 12 根里减 1,减 1一共减了七个 1,还剩 5 根,所以 12-7=5。算式:12-1-1-1-1-1-1-1=5 (2)先从 1 捆中拿走 7 根,剩 3 根,再把另两根加上得 5,所以 12-7=5。算式:10- 7+2=5 (3)想:7 加几等于 12,7 加 5 等于 12 所以 12-7=5 。算式:7+(5)=12, 12-7=5, 这是通过想加算减得出的。 (4)从 1 捆又 2 根中先拿走 2 根,再从 1 捆中拿走 5 根,还剩 5 根。所以 12-7=5。 算式:12-2-5=5 (5)从 12 根中拿走 1 捆,剩 2 根,多拿走了

6、 3 根,用剩下的 2 根再加上 3 根是 5 根, 所以 12-7=5。算式:12-10+3=5 学生每说出一种想法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另外还有一种想法很独特,很有创新意识。他的想法是用减数 7 减 2 得 5,10 减 5 得 5。所以 12-7=5。这种想法在平时教学中比较少见。这时教师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和全 班一起讨论,得出这种想法是正确的。12-7=10+2-7=10-7+2=10-(7-2)=10-5=5 3.揭示课题,引导归纳 出示例 2,让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被减数都是十几,减数 都是 7。教师揭示课题:十几减 7。 让

7、学生自己想一想还有哪些十几减 7 的算式,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出 示例三。 教师通过让学生摆小棒,自己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计算 12-7 ,打破了以往的“想加法算减法”的唯一思路,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与大 胆尝试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三、增添情感,实践反思 1.跳一跳,摘苹果 将教科书第 12 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放在苹果树的苹果上,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谁 回答对了苹果上的题目,这个苹果就奖给谁。 练习中采用了“奖励法”的形式,学生的参与劲头浓厚,同时又巩固了新知识,并对 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了一个新的要求。 2.数学小游戏 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

8、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变教师的“讲”为“引” ,变学生被动的听 为主动的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附:教学进程设计 一、诱发情感,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喜欢动物吗?你喜欢哪些小动物?(生:小白兔、小松鼠、狮 子) 师:这天,森林里举行计算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遇到了什么题目,好吗? 出法小黑板: 12-9 16-8 14-9 13-8 7+8 6+7 15-8 15-9 17-9 9+7 10-7 14-8小朋友们会不会做?和小动物们一起做吧! 师:狮子王又给动物们出了一道题,板书:12-7= ,可是动物们却遇到了困难,他们知 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想

9、请你们来帮助他们?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呀? 生:(愿意) 二、提高情感,探究新知 1.问题引思 师:你们都是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那我们就先用小棒摆摆看,看看怎样计算 12-7, 一会请你们告诉他们,好吗? 2.自学探究 师:从你们的学具盒中用最快的速度拿出 12 根小棒,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拿的?(生: 1 捆又 2 根)12-7 也就是从 12 根小棒中拿出 7 根,想一想,有哪些拿法?同桌两个一起拿 拿看(同桌讨论) 。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边摆边说你的想法? 生:我从 12 根里一根一根的拿,拿走 7 根,就是从 11 根里减 1,减 1一共减 7 个 1。 师列式:121111111 师:从

10、 12 根里一根一根的拿出 7 根,还剩下 5 根,所以 127=5,这是一种方法,还 有什么办法? 生:我先从 1 捆中拿走 7 根,剩 3 根,再把加两根加上。 师:(1)指名说是怎样想的?这种拿法真不错,很有创新? (2)还有谁是这样想的?再指名说一说。 (3)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生:我想 7 加几等于 12,7 加 5 等于 12 所以 127=5。 师列式:7+(5)= 12 127 = 5 师:这位小朋友能联系刚刚学过的知识,通过加法想减法,真了不起,还有其他的方 法吗? 生:从 1 捆又 2 根中先拿走 2 根,再从 1 捆中拿走 7 根,剩 3 根,再把另两根加上。 师列式:

11、107+2 = 5 师:(1)指名说是怎样想的?这种拿法真不错,很有创新? (2)还有谁是这样想的?再指名说一说。 (3)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生:我想 7 加几等于 12,7 加 5 等于 12 所以 127=5。 师列式:7+(5)= 12 127 = 5 师:这位小朋友能联系刚刚学过的知识,通过加法想减法,真了不起,还有其他的方 法吗? 生:从 1 捆又 2 根中先拿走 2 根,再从 1 捆中拿走 5 根,还剩 5 根。 师列式:1225 生:从 12 根中拿走 10 根,多拿走了 3 根,再加上 2 根,是 5 根。 师列式:1210+3 3.讨论质疑 生: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127

12、 =5 我的想法是用减数 7 减 2 得 5,10 减 5 得 5。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帮小动物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上前面来摆 一摆,向小动物们做个介绍好吗? 学生上前摆小棒,边摆边说想法。4.提示课题,引导归纳 师: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计算得比较快?小组讨论,得出 (1)7+(5)=12 127= 5 (2) (107)+2 = 5 这两种方法比较简便 师:以后同学们再做这类题就可以用你喜欢的,而且最快的方法来解答了。 师板书:147 师:147 你们会算吗?请你用一种最快的方法来计算。 (指名回答,说思路) 师出示:117 167 让学生独立计算 师: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特点?(生:被减数都是十几,减数是 7,师 出示课题:十几减 7) 师:你能不能再出几道十几减 7 的题?(学生出题,其他同学回答,师同时板书) 三、增添情感,巩固新知 1.将书第 12 页“做一做”中的题目放在苹果树的苹果上,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谁 回答对了苹果上的题目,这个苹果就奖给谁。 2.数学小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学习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