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一历史试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732641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一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高一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高一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高一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高一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一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一历史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 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的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 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 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 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 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2、 B. 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 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D. 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3、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 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 A. 郡县制 B. 皇帝制度 C. 分封制 D. 三公九卿制 4、“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 印记” 主要指(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 D 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 5、苏东坡说:“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

3、来出于九 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材料中“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所指的是( ) A.世官制 B. 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6、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高度成熟的时期。下列关于其“成熟”的表述不正确的 是 ( ) A建立了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的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 B创立了被西方称为“ 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C建立了古代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唐律 D发展完善了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机制监察制度 7、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 为“ 十恶”重罪,属于“ 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

4、” 、“ 擅为更改变乱成法” 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 ) A. 表明君主专制的继续强化 B. 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 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8、清文献通考记载:清政府对边疆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政策, 为实施该政策,清政府在中央设置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是( ) A军机处 B.理藩院 C. 宣政院 D.总理衙门 9、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有利于英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条款是( ) A.勒索大量赔款 B.协定关税 C.开放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岛及九龙司地方一区 10、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

5、一课题, 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列强的侵略 ( ) 由沿海开始深入内地 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 B C D 11、1899 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 ) A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B 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C保持中国领土完整,促进它走向近代化 D步他国后尘攫取本国势力范围 12、列宁说:“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 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 夺政

6、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英国人、法国人等疯狂镇压”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关于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的原因,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 清政府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左宗棠的反侵略斗争符 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 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挫败了侵 略者 军事斗争与外交谈判相互配合 中国的政治制度、军事技术比俄国先进 A. B. C. D. 14、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 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 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

7、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 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 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15、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 壮节公” 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 A三元里抗英中 B 黄海战役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 16、1931 年 9 月 19 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 ;11 月 4 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 A日本侵华使民族矛盾激化 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8、 D国共内战受到一定遏制 17、美国记者谈到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 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他所说的 “统一” 指的是 ( ) A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 B蒋介石获释并重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8、1940 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 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从中可 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 A. 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B. 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C. 在华

9、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 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 19、1937 年 11 月 20 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 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表明淞沪会战 的积极作用在于 (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 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粉碎了日军迅速的计划 D 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20、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 一分析的正确理解是 (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

10、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21、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 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 不能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 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只学习西方先进 技术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 B C D 22、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时代特点表现在( ) 运动规模空前巨大反封建同时反侵略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 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主张 A B C D 23、宋教仁在 1907 和 1908 年的笔记中说“同盟会自成立以来,会员多疑心疑德,余久 厌之。”“ 文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怀坦诚以待人,做事近乎专横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 ”

11、“孙逸仙那样的野心家做领导人,中国革命要达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这段史料 最能说明 ( ) A宋教仁与孙中山的矛盾不可调和 B 同盟会内部对孙中山的领导地位不认可 C孙中山的专断作风为革命带来隐患 D同盟会内部分歧,组织涣散严重 24、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 众心理“ 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 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 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2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一书

12、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 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 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A. 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 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 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26、下列有关国民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 1924 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为国民革命运动开始的标志 B在中国国民党“ 一大” 会议上,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实现第一次合作 C国民革命军经过半年时间,势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D国民革命运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

13、革命 27、中共的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作为中国 革命的圣地,井冈山创造了数个“第一”。下列判断不准确的是 ( ) A是“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道路的起点 B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开展了中国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 28、1963 年董必武畅游嘉兴南湖,忆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挥笔题联:“烟雨楼台,革命 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里的“星星火”是指 (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D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9、全

14、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 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 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 是 ( )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C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鼓舞 30、在 20 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 条道路是 ( )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二、材料解析题(第 31 题 16 分,第 32 题 24 分,共 40 分。) 31、材料一 国军一部分应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 则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1937 年 8 月 20 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军作战指导计划 材料二 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与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把 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功夫一个机 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