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整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730229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整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整合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与科学课整 合,为创建科学课新型教学方式提供了全新的环境。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 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的方式。把信息技术 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就像使用粉笔、黑板一样自然、流畅,这里是一个“糅合”的概 念,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 “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 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 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便小学科学教学朝着自主、特色、个性化的教学方向 发展。

2、 信息技术在科学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科学课引进信息技术是学生认知特点的需要 小学生对科学事物的认识始于感知。他们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身等 感官把自然事物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得信息 的来源是多方面的,特瑞赤拉在 1967 年提出这样的结论,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 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0是通过听觉,83.0是通过视觉。从中可以看出,人们通 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 94这充分说明了人类的听觉和视觉对学 习的重要作用。而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正好符合这一认知特点,有些信息可以通 过像电

3、影、电视这样的媒体模式间接地感受到,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 法,解决思维过程中的瓶颈,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 二、科学课引进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学科教学的经验使计算机技术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发挥特殊的功能, 在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即质量和时间、精力的双重标准,也 就是说要一看效果,二看效率。计算机不是简单的表述科学知识,利用它可以揭示科学知 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而且表述的方式很灵活,可以以文字、图形、动圃、图表等多种方式 多窗口呈现,如果说使用印刷技术呈现的信息是线性的,那么利用超文本技术就能够以网 络

4、状数形结构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呈现信息。这些特别适合于表达科学。与录音机和录像机 不同,计算机能提供可交互的实验环境,于是学生可以利用它学科学。如:在概念教学中, 利用计算机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科学的科 学实验环境,能够使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具有弹性,能灵活自如地进行“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能生动高效地把班级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 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小学科学教育需要计算机辅助,让计算机的运用给小学 科学教育增添新的活力,使科学教育如虎添翼。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科学课程整合后,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5、, 而且随着学科课程的学习,师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将会逐步提高,但这两个 课程的整合还没有一个模式和实施方案,还是处在一个探索阶段,本人就根据对两个课程的特点,初步探讨信息技术教育和小学科学课程如何整合。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整合 信息技术的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课件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信息技术使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直观而形象。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直观记忆 力远远胜过抽象记忆力。实验证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只能记忆 15的内容;单凭视觉 获取知识,只能记忆 50的内容;但如果同时调动视觉与听觉,就能记忆 65的内容。信 息技术充分发挥声、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

6、能,使科学教学突出形象性,注重 感染力,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 探求知识。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犹如“身临其境”的情景,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三年级上册教材认识自己一课中有一活动叫“仔细观 察找特征。 ,其中有个留指纹的游戏,教学时先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关于银行人员进入金库 的视频,接着启发:国家金库的门是怎样打开的,银行其他员工的指纹识别后为什么就不 进去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此时学生探究的欲望强烈,学习兴趣浓厚,就会积极主动地参 与到学习中。 2.利用课件演示辅助教学,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前

7、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及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 理,借助信息技术可采用 Flash、PowerPoint 、Authorware 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时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适时地对课文内容用课件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课件接受学 习任务或获取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种方法比较适宜教学时间 比较紧张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可控性大,课堂上不容易失去控制,在平时的 教学中利用最为广泛。 例如:在六年级太阳系的奥秘一课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 示一些动画影片( 主要展示太阳和八大行星等之间的关系。例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有关资 料, “哈雷”彗

8、星的资料等)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空间的概念。教师提问。你们向往 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乘上宇宙飞船飞向 太空去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教师再让学生驾驶虚拟的宇宙飞船升空,学生用鼠际点 击各种按钮,当学生“启动”发动机让“宇宙飞船” “起飞” ,计算机会模拟出“宇宙飞船” 的各种姿态,并且显示宇宙太空的情景,学生们从各种角度仔细观察太阳系,激发了学生 探索无穷宇宙奥秘的欲望和兴趣。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影片及示意图片结合具体问 题,对学生进行介绍。在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时,同时播放音乐,让屎堂气氛轻松活跃,从 而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最后,利用一段影片

9、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完整的回顾,再次加深 学生对太阳系的理解。 3.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在科学教材中,有一部分拓展性知识需要学生自己搜集查找资料,如冀教版五年级科 学教材中第八课仙人掌的刺里有一个拓展题:“对狐狸的研究” ,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 面的限制。很少有学生了解有关狐狸的知识。这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 习,通过资料搜索。展开网上人机对话获取新知识,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获取相关信息,从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或方法。 4.利用信息技术克服室外考察的困难,帮助学生直观有序认识事物发展规律 小学科学中介绍的一些知识连接着广阔的自然界,室外观察和考察是科学教学中常用

10、 的方法。由于环境的局限,特别是生活在城市、县城的小学生,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缺乏 感性认识。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室外考察的困难,还可以设计一些课件来帮助学生直 观有序认识事物发展规律。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视觉上的感受真 正去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如一些天文知识、国家的地理环境、古代生物、生物的生长 过程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现,使学生如临其境,印象深刻。如:小学四年级科学 毛毛不见了一课,学生通过平时观察只是了解毛毛虫的基本形态,对它的变化过程并 不了解,感受不到毛毛虫变化过程的复杂多样,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如果这时 教师设计动画展示更多的动植物种类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感受动植物世界的多姿

11、多彩,可 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大自然,获取更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科学 的浓厚兴趣。 5.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课强调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经历,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 主的学习活动,在引领学生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进行开放式教学,将学 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教师可以 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使学生在不断克服 困难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

12、过使用信息工具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和知 识;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提出、验证假设;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已经知道的知识相 联系,对此联系认真思考,并根据需要分析、整理;然后向同学作汇报交流,进一步完善 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形成书面材料,在学校橱窗、黑板报以及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展示。例如: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县里个人网页设计比赛。学生们运用科学课程所学的知 识组成不同主题合作学习小组,通过上网获取相关信息,利用所得资料进行素材加工,建 立小组网页。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总结。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帮 助学生理解深化知识,增强思维力和想象力,还能扩展知识、发展智力,也为学生提供了 动手的

13、机会,培养了其实践能力。 6.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元化、多角度交流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 的团队合作精神 科学课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给他们营造宽 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开放头脑,使之敢想、敢说、敢做。 教师可以借助 NetMeeting 、Internet Phone、OICQ 、BBS、Email 等网络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交互学习,实现师生、学生相互之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流,并参加各种 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这也使课堂信息由师生双向交流向多元化、多角度转换。 如讲授毛毛虫的一生一课,课前我搜集大量有关资料建成一个小型网站毛毛

14、虫 的一生 ,供学生查阅,并在网站上设立聊天室、BBS 论坛,提供即时性交互学习界面。 教师、学生都可以发表言论,答疑解惑。除此之外还向学生提供一些其他科普资料,如: 中国科普网(http:www.kepu.gov.crg) 等网站,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通过信息技术的 帮助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教师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 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 务。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更重要的 是,使教学不再单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练习,便可达到交流和反馈 的目的。

15、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 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这比单纯地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 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 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 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 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可渗透科学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的思想,培养他们的 科学志趣。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教师指导用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7,7. 3科学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 4宋营弟.科学课.湖北教育报刊社 2008,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