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评比实施方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726515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评比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反思评比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反思评比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反思评比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评比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评比实施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大昌汗学区首届中小学教师优秀 “教学反思” 评比实施方案 根据府教发2011184 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激发学区中小学教师教 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实践与研究, 改善自身教学行为,促 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区广 大教师从经验型成长为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切实提升学区教师专业化 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有效教学,结合学区实际,特制定本 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 已成为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对自身的课程和行为进行 积极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通过举行“教学反思”评比活

2、动,引导广大教 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不断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中学,学 中教,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位,进一步推动学区校本教学研究,不断提升 教师专业素养和新课程实施水平。 二、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反思” 评比活 动,促使教 师自觉把握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 学状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通过“经验+ 反思”,进一步充实自己,激 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新课程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新机制 和学生学习的新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推 动学区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活动主题 本次“教学反思” 评比活 动的主题为:“ 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践行有效 教学,提升教学管理”

3、。- 2 -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本项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学区成立首届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 反思” 评 比工作 领导小 组。 组 长:麻建明 副组长:张府忠、王兆宽 组 员:郭世荣、杨成毅、王永胜、 赵勇、马军、郝钢、 杨彩 霞、苏凤 山。 五、活动组别划分及时间和地点 1、组别划分与“ 荣兴杯”教学大赛组划完全相同(初中文科 组、初中 理科组、小学语文组、小学数学 组、 综合组)且 组内成员不变。 2、时间:2011 年 12 月 1 日(第十七周星期四)下午 4:30。郭家湾小学、 石岩塔初小相关老师带自己今学期全部教学设计和经验交流材料于当天 下午 4:20 前抵达中心学校参加评比活动。

4、3、地点: 、初中文科 组(组长:王兆宽):会议室; 、初中理科 组(组长:张府忠):物理实验室; 、小学 语文组(组长:杨 静):化学实验室; 、小学数学 组(组长:马德胜):劳技科技室; 、 综合组(组长:麻建明、 赵 勇):多功能会议室。 六、活动形式和内容 此次优秀“教学反思” 评 比活动,将充分 发挥广大教师在反思活动中 的主体作用,在开展 “ 有效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重点结合我 校申报的市级教科研课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教师在教 学反思中着重体现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策略反思。 七、评比办法。- 3 - (一)、评比范围:全学区各中小学教师。 (二)、评比方式 1、本

5、次优秀“ 教学反思”评比个人成绩实行百分制,由两部分 组成: 、本学期教学 设计中所撰写的教学反思(占 65% ); 、 经验交流 过程(占 35%)。 2、教学反思评比:组内成员根据评分标准人人参与评比、打分,个人 成绩(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分。 3、经验交流:根据学科特点,接合工作 实际,撰写交流材料,并在组 内交流、互评。 八、表彰奖励 1、奖项设置:本次教学反思评比以组设奖,一等奖(10% ),二等奖 (20%), 优 秀奖若干名。 1.获奖教师由学区颁发获奖证书,并表彰奖励。 2.所有参评教师经验交流材料全部上交归档,学校将择优编著成辑, 供广大教师交流见解。 附:大昌汗学区

6、首届优秀教学反思评比评价表- 4 - 大昌汗学区首届教学反思评比评价表 组别: 参赛教师: 任教学科: 项目 评价细则 满分 得分 次数 (20%) 根据学校教学常规要求,接合学科教学 实际,力求在每课时教学设计中体现教学反 思。 注:评委统计填写,共撰写教学反思 次。 20 内容 (20%) 紧扣学科教学特点和教改主线,接合课 堂教学实际,抓住样本教研重点、热点问题, 体现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进行 集中反思,力求形成有价值的教研成果。 20 观点 (15%) 根据学科特点,接合教学实际,自己的 创新观点必须科学;众说纷纭、尚有争议的 问题必须观点鲜明、正确。全文观点力求富 有建设性和指导性。 15 教 学 反 思 (65%) 后进生 转化 (10%) 根据学科特点,接合教学实际,能用行 之有效的“习惯表扬”转化后进生,用良好的 课堂环境激发后进生,用科学的学习技能指 导后进生,用“因人而异“的作业训练后进生, 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考核后进生。 10 经验交流 (35%) 根据学科特点,接合教学实际,把握校 本教研重点、热点问题。自己撰写材料,选 题具有典型性、研讨性、创新性、实用性。 在教学中注意反思的“切入点” ,关注反思的 系统化,注重反思在教学中的实践性和发展 性。 35- 5 - 总体评价 评委签名: 时间:2011年 12月 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