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文综政治复习资料(名言警句1)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726313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文综政治复习资料(名言警句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高三文综政治复习资料(名言警句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高三文综政治复习资料(名言警句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高三文综政治复习资料(名言警句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三文综政治复习资料(名言警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2 高三文综政治复习资料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部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 观点。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 义观点。 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掩耳盗

2、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 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 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 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

3、规律的统一。2 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 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 形之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 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从哲学上看, 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 质

4、,属唯心主义。 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这告诉我们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 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 想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 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 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

5、识。 “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体现了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 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 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 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 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体 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 论

6、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的哲学观点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 客观,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3 “刻舟求剑”的错误在于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 翔。”这首诗体现了生物的运动变化是有某种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的,生物的运 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 规律的。 “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 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

7、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 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这段话表明的哲学道理是发挥主 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给我们的启示是规律具有客观 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在它具有不可违抗性,要求我们必 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不是风动,不是嶓动,仁者心动” 这两句话都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的,却否认了是物质在运动,是一种典型的 离开客观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 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

8、否收到积极效果。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对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 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这说明思考在认识事 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体现了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有规 律的。 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这样写道:“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归恨不胜,欲就麻 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主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事物运动有其自身 的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的哲学思考是: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 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哲学道理是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4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的哲理是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 要创造一定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