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要讲形象思维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696492 上传时间:2018-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要讲形象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要讲形象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要讲形象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要讲形象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要讲形象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要讲形象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要讲形象思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要讲形象思维古往今来,有关诗词创作方面的评论和资料,真可谓汗牛充栋,一辈子也读不完。具有相当诗词功底的同志,可以选择一点前人的诗话、词话,今人的诗词赏析、艺术探幽之类的书籍读一读,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而初学者若想依赖这些读物来提高自己的诗词创作水平,那就像进了大商场,商品琳琅满目,看得眼花缭乱,一时很难选中你所需要的东西,往往费时甚多而所得甚少。所以,在学习中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现在诗坛上有所谓老干部体,这名称有褒有贬。褒者,认为这些作品内容健康,爱憎分明,格调高昂,反映了老干部丰富的生活、斗争经验和革命豪情;贬者,大实话,不讲比兴,缺少艺术夸张,缺乏含蓄蕴藉,诗味不

2、浓。还有一种情况:虽然作品的句式、韵脚符合要求,但不讲平仄,缺乏古典诗词所要求的音乐节奏感。这样的诗,只要构思好,有诗意,也不失为好诗,但不能算是律诗,也不能标以词牌。我认为毛主席给陈毅同志的信中所指出的两点,对我们学习旧体诗很有指导意义:-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毛泽东诗词集)266 页)-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同上 264 页)毛主席所说的形象思维,不仅限于诗的创作,而是有关文艺创作的科学论断,深刻地阐释了文艺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方法,揭示了文艺创作中思维活动的特征。形象思维也叫艺术思维, 是作家、艺术家认识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形象化的思

3、维活动。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生活不断进行深入地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同时始终凭借种种最能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具体的感性材料,在明确的思想指导下,在强烈的思想活动和丰富的想象基础上,把那些富于形象性的感性材料,加以概括、集中,构成完整而富有意义的艺术形象。作家、艺术家的形象思维活动,总是受他们的世界观的支配的。丰富的艺术修养与创作经验对形象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见辞海形象思维条)形象思维是相对逻辑思维而言的。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或理论思维、科学思维。这种思维是运用客观事物的抽象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形式是三段论式。例如:凡是金属都是导体,铁是金属,所以铁是导体。第一

4、个判断-凡是金属都是导体-叫做大前提;第二个判断- 铁是金属-叫做小前提;第三个判断-铁是导体- 则是推绎出的结论。一般说来科学家、哲学家、理论家基本上运用逻辑思维,基本上,也就是说,并非完全排除形象思维。一切科学发明创造,在它研究论证之前,没有一点想象力是不可能的。科学论证中的假设,也离不开想象。形象思维是运用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联想、想象乃至幻想的过程。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的,也就是说反映事物内部属性的,给人以认识上的深化;而形象则反映事物外部特征,给人以美感。在前面怎样学会读诗词一章中曾提到,毛主席推崇李贺的诗。我以为李贺的诗,除具有飞腾的想象力之外,还非常善于描绘事物外部特征。例如:剑叫玉

5、龙,除反映剑的洁白、明亮形象外,还反映舞剑时,剑如龙的飞腾;酒叫琥珀,则反映了它的颜色和清澄明亮的特征;太阳叫苍圆,则反映了它的形状和背景特征;春草叫寒绿,秋花叫冷红,反映了二者时令和颜色特征。形象思维不是判断、推理的过程,而是运用形象的联系,进行想象乃至幻想的过程。逻辑思维,要求推绎出科学的结论来,反映事物本质;形象思维,则要求创造出鲜明的、典型的形象来,以具体的人和事,具体的生活现象和细节,来反映作家的社会观念。形象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它容许夸张,容许虚构。这里以李白的夜宿山寺为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由危楼之高,联想到接近于天,于是手可摘星辰;虚构天上有人,于

6、是不敢高声语。一般说来,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基本上用的是形象思维。说基本上,也就是说,并不完全排斥逻辑思维。例如,艺术家创作之前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进行分析、综合,则需运用逻辑思维;在小说、戏剧等作品中,人物某些对话,特别议论性的对话,往往也用逻辑思维。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里,有所谓: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说法。这说法既表明了各别文体的职能,也表明其创作的思维特征。文章要讲道理,主要用逻辑思维;诗要抒发情感,主要用形象思维。国外也有类似的说法:艺术家,即以用形象的言语来说话为主的人,那宣传家,即以用论理底言语来说话为主的人(蒲力汗诺夫论艺术)在诗词创作中运用形象思维,也遵循一般艺术思维的规律,排斥概

7、念化、公式化,但它又有其特殊的规律:作者要在严格的模式、短小的篇幅之内,用生动的语言,将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感情,化作可见、可闻、可触的形象。正如唐代僧虚中所说:真诗之人,心合造化,言合万象。且天地日月草木烟云,皆为我用,合我晦明。(诗学指南)诗词(主要指抒情诗,不包括叙事史诗和戏剧诗)中的形象既不同于小说、戏剧中那种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同于音乐的听觉形象、绘画的视觉形象给人以直接的感受,它更精粹,更富于象征性、符号化。明人屠隆在论诗文中说:诗道之所以为贵者,在体物肖象,传神写意,妙入玄中,理超象外。一首好诗(词)往往要通过读者思索,乃至想象,才能领会其中的情意,而且越咀嚼越有兴味。

8、从古至今,大多以意境的高下来品评诗词的优劣。什么叫意境?从字面上讲,意就是情意,是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意境就直称境界),是具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在诗词创作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而是通过物象表达出来的;境不能是纯客观的死的物象,而是有灵魂、有情意的载体。简单地说,意境就是诗词中所描绘的形象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境界。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写心而徘徊。这也许是古人对意境最早的概括。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情意美、形象美,并且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当然,这个美字,尤其是情意美

9、,由于时代不同,人的社会地位差别,标准不尽一致,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鲁迅说得好,焦大绝不会爱林妹妹。所以,对诗?quot;意境的见解总是见仁见智的。但是有一点是比较趋于一致的,就是离开形象思维,也就谈不上什么意境。判别一首诗或词运用形象思维如何,就看这首诗或词的每一句,乃至每个字,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生动的画面、场景、情节、背景等。被历代诗评家所称道的温庭筠商山早行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就是用六种事物的声象、形象,反映了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形象思维一点也不神秘。人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发展到逻辑思维的。婴儿就是纯粹的形象思维,他脑袋里还没有形成我、你、他等抽象

10、的概念,只有他自己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他人的形象。大人做梦也是形象思维。谁做梦都没有进行逻辑推理的,都是看到各种各样的形象,经历各种各种各样的境遇。但这种形象思维是不由自主的,形象之间的联系是杂乱无章的。做诗运用形象思维,犹如做梦,所不同的是思维自主的,形象的联系是有序的。梦,人人会做;诗则需要学,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创作经验。对我们许多习惯于逻辑思维的老同志来说,初学诗词最大的难点,可能是逻辑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变。有关诗词形象思维的论述,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笔者诗词功底甚浅,猎涉不广,只能就学习毛主席致陈毅初步探索所得,谈点粗浅的意见,同初学者共同探讨,并请教于方家学者。从大量流传的古

11、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例如上面所举的两首诗:苏轼以扫不开的花影比喻政敌,抒发自己的愤懑;柳宗元以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自况,抒发政治上失意后的孤傲和寂愤。这两首政治抒情诗,并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政治生活感受,而是从深入观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花影的移动、寒江上的钓翁等,以这类形象来折射自己当时的心态。这里再介绍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两首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题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全唐诗只收录黄巢三首诗,另一首是自题像,毛主席在七律.吊罗荣桓

12、同志中借用了这首诗中的记得当年草上飞句。上面两首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咏菊诗,旧时唐诗选本多弃置不选,解放后的新编唐诗选,大都选上了。无疑,如前所述,因为时代不同,黄巢这位农民起义领袖不再被歧视,反被推崇,情意美的标准也随之有别。第一首以挺立劲拔满院栽于飒飒西风中的菊丛,象征劳苦大众;为它的开不逢时-蕊寒香冷蝶难来-而鸣不平;继之,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要彻底打倒这不平-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把春天的温暖同样给予菊花。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意,是诗人对唐王朝腐败政治的强烈不满和极端失望,从而激发出主宰世界、扭转乾坤的理想。这理想也可以说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它借历来文人以象征孤傲绝俗的菊

13、花形象表达出来。第二首据说是黄巢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而写的。这诗赋予菊花以坚强的斗争的性格,用以象征敢于造反的农民起义者的形象。前两句比喻一旦农民起义兴起之后,唐王朝就将像百花凋谢一样,走向灭亡。后两句寄托着诗人的希望,象征着将来起义军胜利占领长安后的美好情景。再介绍两首借小松树的形象寄意寓情的诗。一首是李商隐的题小松: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益衰败的时代,对皇帝昏庸、宦官专政和藩镇跋扈深为不满。他不像黄巢那样起来造反,而是热衷于政治革新,但在当时朋党的倾轧中,他始终被排

14、斥,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不少诗晦涩难解,而这首咏物言志诗却比较通俗明了。大意是:我喜爱你独秀挺立在庭园中的小松,那细叶轻阴带来满座清风。桃李盛开的季节,你虽然寂寞,但进入霜雪繁多的严冬,就显得郁郁葱葱。一年之内桃李等花卉几经枯荣,而你长大后,则具栋梁之功。请告诉那些去西园观花的人们:在雪飞霜落的园中,他们定会为枝叶光秃秃的桃李等花卉而悲伤动容!诗人热烈赞颂小松,寄寓着自己的傲岸清高和政治抱负,以不耐霜雪的桃李嘲讽煊赫一时的显贵和奔走于其门庭邀宠之徒。另一首是较李商隐稍晚的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出身微寒,青年时代才华毕

15、露,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而又不甘潦倒,遂借小松的形象以言志、讽喻。大意是:小松刚出土,被埋没在深草里,现在渐渐高出蓬蒿了。当它还幼小时,人们不识它是凌云木,一直等到它长到凌云之后才赞叹它的高大。作者的寓意在于:目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作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上面介绍的几首诗中所描绘的花影、江雪、菊花、小松等,形象非常鲜明,与比喻的对象非常贴切,作者(失意政治家、农民造反领袖、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便藉此真实地烘托出来。这一类托物言志诗,我们姑称之为移花接木。另一种是触景生情或即境抒怀。但它不是对原物或原景的全息摄影,而是对景物筛选、提炼、夸张之后,创作出的大写意画。在这张大写意画的画面上,涂上作者浓重的感情色彩。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作者手里,所绘出的大写意画,其所取舍,其所着色调往往不尽相同,甚至大相迥异。这里以李白和杜甫分别写的登岳阳楼诗为例。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这诗的大意是:登上岳阳楼,天岳山南面的景色尽收眼底;茫茫江水流向远方,洞庭湖汪洋开阔。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君山衔着美好的月亮,升上天空。在这里,仿佛住宿在云间;又似在天上传杯饮酒。醉后凉风四起,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