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二单元 精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4692204 上传时间:2018-02-2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7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二单元 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二单元 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二单元 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二单元 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二单元 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二单元 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二单元 精选(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40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抗日烽火” 。编有主体课文歌词两首狼牙山五壮士 , “快乐读书屋”中编有平型关首战告捷 一个有缺口的馒头 。通过对这些描写抗日战争诗文的学习,增加学生对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篇章抗日战争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在“能说会写”板块中编有“举行一次抗日英雄事迹报告会”和“写一篇读(观)后感” ,让学生围绕抗战这个主题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语文七色光”中安排了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语言积累、历史知识介绍和综合性实践活动,这些内容具有扩展性、

2、学科间的关联性和实践性。进行阅读教学时,注意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不要上成政治课或历史课,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建议本单元教学用课时。歌词两首教材说明松花江上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40解题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写的一首歌的歌词。松花江上是一支震撼人心的抗战歌曲。歌曲用悲怆的旋律诉说了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表达了抗击日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松花江上发表后,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此歌迅速在全国传唱,悲怆的旋律震撼人的心灵,也唤人猛醒。结构分析这首歌词共行,依内容与感

3、情脉络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第行) ,怀念沦陷的故土。写流亡的东北民众诉说家乡的美丽富饶。第二层(第行) ,诉说流亡的凄苦,有家难归。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满怀家乡沦陷的哀痛与逃亡生活的凄苦。第三层(第行) ,呼唤光复。用感慨的发问,向故乡和亲人发出急切的呼喊,渴望收复失地,光复故土,返回家园。语意理解“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40这行歌词满怀浓重的乡恋之情,诉说家乡的美丽富饶。东北是我国原大行政区名,年设置,当时辖辽东、辽西、吉林、黑龙江、热河、松江六省和沈阳

4、、鞍山、本溪、抚顺、旅大五市(后增设长春、哈尔滨两市) ,年撤销。歌词所说的东北,指现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松花江是黑龙江最大的支流。上段称第二松花江,源自吉林省东南中朝边界的白头山天池,向西北流到扶余县与嫩江汇合后称松花江,折向东北流经黑龙江省南部,在同江县境内入黑龙江。全长千米,流域面积 54.56 万平方千米。本句采用借代修辞格,借松花江代指故乡,借森林、煤矿、大豆、高粱,代指发达的工业、农业,概说家乡的美丽富饶。“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这行歌词诉说故乡除美丽富饶外,还有令人牵肠挂肚的亲人。 “同胞” ,本指同父同母所生的兄弟姐妹,这里引申为同

5、一国家的人。 “衰老” ,因年老而体力衰弱。第行重复本诗的首句,突出思恋家乡的情感,第、行转入对人的怀恋,怀恋所有的乡亲,更怀恋年老体弱的父母。前行歌词诉说流亡者怀恋故乡的土地,后行歌词诉说流亡者怀恋养育自己的亲人。这六行歌词由物到人,表达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40了对故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怀恋,抒发了漂流他乡的苦痛之情,为下面渴望回故乡做了铺垫。“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这行歌词诉说流浪的原因,是“九一八”事变使“我们”土地沦丧, “我们”才流浪。 “九一八” ,即指“九一八”事变,是日

6、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年月日晚时分,日本军队在南满铁路上埋下炸药包,炸毁了一段铁路。随即日军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军,制造了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的口实。由于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使区区名日本关东军势如破竹般从西面、北面攻破北大营防线。月日,日军占领沈阳,同一天,长春、安东、营口相继陷落。在短短几个月内,东三省全部沦陷。日军在沦陷区大肆烧杀抢掠,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九一八”反复两次,表明这个日子对东北人民是何等的刻骨铭心,这是国家的耻辱,这是民族的耻辱!就是“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东北人民面对日军的铁蹄,军队不抵抗,手无寸铁的乡亲只能“脱离家乡” , “抛弃

7、” “无尽的宝藏” ,背井离乡,流浪关内。“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表现了数以万计的东北民众过着漫无目的的,无休止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40的流动的生活。 “流浪”反复出现三次,既表现了流浪时间之长,无休止,又表现了流亡者的无助与无奈,同时也是向上苍、向国人进行控诉,控诉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控诉国民党当局不抵抗,不体恤民众。“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一堂。 ”这几行歌词与后面的“收回无尽的宝藏” “欢聚一堂”都是一个意思,即收复失地,返归故乡,只

8、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诉说、发问。第问,是从场所上发问,现在“我”在关内流浪,什么时间能不流浪,从关内回到东北?强调了对家乡的眷恋。第问,字面上是从物产角度发问,实质是强调了家乡东北物产丰富,现在丢失了,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来?第问更进一层,从人的角度发问,亲人离散,令人痛心,什么时候亲人才能团聚?回到家乡,收回物产,亲人团聚,都标志着打败日军,光复东北。写作特点采用哭诉的形式表达了流亡之痛。面对东北流亡者的悲惨境遇,面对祖国大片土地的沦丧,作者义愤填膺。于是以流亡者身份,发出悲怆的控诉。这种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显得真实、感人。流亡者控诉日军的罪恶,控诉流浪的凄苦,控诉蒋介石的不抵抗。这精品文档20

9、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40种内容感人的歌词,再配上以河北妇女哭亡夫的曲调为基调的旋律,词曲珠联璧合,使歌曲成为一首悲怆的哀歌。反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精炼与情感浓烈,是诗歌的重要特点。而必要又恰当的反复正是这一特点的具体体现。这首歌词恰当地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格,比如,两次连用“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突显了怀恋家乡的情感。 “九一八”反复用两次,表达了难忘国耻的情感。 “流浪”反复次,宣泄流浪之苦,以及心中的哀愁。 “哪年哪月”反复两次,尽抒期盼回乡的情思,表达驱逐日寇的决心。最后反复两次“爹娘啊” ,仿佛是流亡者大放悲声的哭诉,悲愤之情达到高潮。

10、反复修辞格的使用,不仅强化了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使歌词的节奏感更为鲜明。保卫黄河解题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上源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一路向东,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自治区,在山东北部入渤海。全长千米,流域面积约.24 万平方千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该段黄河流经高原峡谷,水流较为清彻;河口至河南省孟津段为中游,穿黄土高原,含泥沙量大,水色浑黄;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水流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40缓慢,泥沙淤积,两岸筑有大堤,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抗战时

11、,中共中央、八路军司令部都在黄河流域,因此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母亲河”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倾情合作的名作。作品诞生于抗日战争最为惨烈的日子。年月武汉沦陷以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撤退,途经陕西宜川县附近的黄河。诗人看见黄河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斗的壮观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联想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联想到威武不屈、英勇抗敌的中华儿女,创作灵感顿生,开始了黄河大合唱的酝酿。年月,抗敌演剧三队抵达延安。月日,冼星海去医院看望负伤的光未然。两位在白区一起战斗的老朋友十分兴奋。畅谈中,冼星海流露出再

12、度合作的希望。此时,光未然赞颂黄河的诗章已酝酿成熟,立即将激情汇集于笔端。月日晚上,在西北旅社宽敞的窑洞里,在几盏油灯辉映下,岁的光未然为大家朗诵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当多行诗句朗读完毕,窑洞里一片安静,顷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后来,冼星海仅用天就把乐曲谱成。月日晚上,抗敌演出三队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次演出黄河大合唱 ,光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40未然披半身长的黑斗篷,亲自担任朗诵。演出结束,台下掌声如潮,持续数分钟。后来毛主席和很多中央首长都观看了大合唱的演出。 黄河大合唱是抗战时期新音乐的创举,它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13、是抗战的最强音,成为抗战艺术中的精品。后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受到许多国际友人的赞许。黄河大合唱由首歌曲组成,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词描写了抗日战争万马奔腾的伟大气势,抒发了抗日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精神和豪情壮志。结构分析歌词共行,可分两层。第一层(第行) ,描绘了抗战时期黄河的宏伟景观。诗人勾画出一幅山河壮丽,人欢马跃,气势磅礴的抗日画面。第二层(第行) ,描绘抗日将士机智、勇敢战斗的情景,进而抒发了誓死保卫祖国的凌云壮志。先总写“抗日英雄真不少” ,再写英雄们的战斗姿态,最后抒发了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语意理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简洁

14、地描绘了黄河边抗日战场上万马奔腾的战斗气氛。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40“咆哮”形容猛兽在怒吼,在本诗中形容黄河水奔腾轰鸣。诗句先写天上狂风怒吼,再写地上战马嘶鸣,接着写黄河波涛汹涌,怒吼咆哮。这些描绘,既是黄河边实景的描写,又是抗日军民抗战气势的描绘。因为此曲编为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有前面六个乐章的铺垫,整个大合唱已顺理成章地进入抗争、拼搏阶段,所以在这一曲中就要发出战斗的怒吼。作者用反复修辞格连写两次“黄河在咆哮” ,意在表达黄河正在危急之中,也就是中华民族正在危急之中。行诗,每行结尾均用感叹号,表达黄河儿女激昂的情感。“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这里的“河西” “河东” “河北”在一起泛指黄河两岸的广大国土。黄河中上游大都是高原、高山,地势险峻,故说“山冈万丈高” 。 “高粱”指代农作物。这时,农作物大都成熟了。山高林密,青纱帐茂密,正是掩蔽抗日健儿,打击敌人的好条件。这两行与前边行合在一起,构成黄河战场的环境。“万山丛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