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基础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6749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基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基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基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基础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基础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基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课件(基础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智慧博人生 第 23课 愚公移山 【 本节要点 】 学习运用烘托和对比的写法突出人物形象。 要学会哟 课堂探讨 要点一:学习运用烘托和对比的写法突出人物形象。 探究一下 课堂探讨 对比手法是作文重要的写作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对不同人、事、物的对比描写或说明 ,以突出其各自的特色 ,或者将同一人、事、物在不同时空和境况下的情景进行对照 ,以彰显其变化。在行文中恰当使用对比的手法 ,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厚实 ,形象生动而鲜明 ,中心明确而集中。对比法的主要类型有四种:一是人物对比,二是不同事件对比,三是人物外表与内心对比,四是事件前后对比。许多民间故事,往往都写二个人,一个好一个坏,这是人

2、物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不同事件对比;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中主人公卡西莫多,人很丑可是心地很善良,这是人物外表与内心对比。 你知道吗?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衬托法,就是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一些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衬托法主要类别: 一是正衬法,即从下面衬托,以宾衬主,以美衬美。如,先写甲歌唱得好,然后点明甲正在跟乙学唱歌,突出乙的歌唱得更好;又如,写景美,衬托人美。 二是旁衬法,即以旁人的反应来衬托。如,通过路人的反应写某人的打扮的奇特;又如,写某人摔倒摔得很重,不直接写,而是写路上行人的惊呼、围观,这是旁衬。 三是反衬法,即从反面衬托,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好衬坏,以劣衬

3、优,以悲衬喜,以喜衬悲。如,写人走路的声音响衬托夜深人静;又如,写某人的突然间的哈哈大笑反映他内心的悲伤。 课堂探讨 愚公和智叟强烈的对比:一个高尚 ,一个平庸 愚 ”,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 “智 ”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 ,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城氏之子和智叟:京城氏之子刚七八岁 ,听说愚公移山就 “跳往助之 ”,而智叟则是 “笑而止之 ”更显出智叟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 . 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 ,运土路程的遥远 ,对显示愚公的气魄 ,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一定的作用 惧 ”和天帝的 “感 ”,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班昭续汉书

4、( 7分)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灵活运用哟 课堂提高 3分) 世叔早 卒 ( ) 帝 数 召入宫( ) 从 昭受读。( )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答案】卒;死, 数:多次; 从:跟随;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数”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

5、思是不同的,这里是“多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找到窍门了吗? 课堂提高 【答案】译文: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编撰工作)。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就”“踵”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2分) 找到窍门了吗? 课堂提高 【答案】衬托汉书的博大精深。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了解衬托手法的特点,明确衬托手法的作用。这里写同郡马融为了衬托汉书的博大精深。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探究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