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报告_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467245 上传时间:2017-08-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报告_定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报告_定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报告_定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报告_定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报告_定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报告_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报告_定(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建议书2010 年 4 月2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项目建议书2010 年 4 月3一、建设背景1、民族医药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形势2、民族医药学科建设成效显著3、民族医药学科研工作日新月异二、必要性1、在我校开展民族医药研究,有利于打破民族医药的研究瓶颈2、在我校开展民族医药研究,有利于我校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3、在我校开展民族医药研究,有利于我校科研工作取得原始创新三、可行性1、我校作为中医药学科的国家队在民族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凝聚力2、我校在中医药领域的科研积累为本项目奠定良好基础3、我校在民族医药领域的工作基础为本项目提供了直接支持四、建设目标五、建设原则1、资源重组原则2、广

2、泛联合原则3、全局整合原则44、方法创新原则5、重点突破原则6、高端前沿原则六、建设思路1、把本项目作为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2、建设传统团队和现代团队互相促进的研究格局3、以本校研究骨干为核心,广泛联合国内外科研力量4、以独立研究室(中心)形式,把本项目作为我校科研体制创新的示范基地5、以科研为先导,探索科研、教学、产业的共同发展的新模式6、建设强势高效的领导核心和组织机构七、研究重点八、组织结构九、建设步骤5一、建设背景1、民族医药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形势(1)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民族医药的投入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医药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3、199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各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要努力发掘、整理、总结、提高,充分发挥其保护各族人民健康的作用” ;2002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 2006 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都强调要认真发掘、整理和推广民族医药技术;200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都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民族医药事业的投入,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医药。2006 年中共中央十六大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

4、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2007 年国家十一部委颁布实施了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在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外,党的十七大报告及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这一形势下,民族医药事业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基础条件、服务能力、人才队伍、科学研究及产业化等6方面都取得长足进展。为促进人民群众健康、弘扬民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2)民族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民族医药的医疗机构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

5、先后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起一大批民族医院。目前全国有藏、蒙、维、傣等共 15 个民族设有本民族医药的医院,据初步统计,我国有民族医院 196 所,其中藏医院 55 所、蒙医院 41 所、维医院 35 所、傣医院 1 所、其他民族医院 25 所,在民族地区大多数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和部分综合医院设立了民族医科,涵盖了 18种民族医。民族地区绝大多数的村卫生室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够提供民族医药服务。这些民族医疗机构在各自民族地区的医疗保健事业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医院的建设,2007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启动实施了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项目,制定出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医院建

6、设目标和要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对全国民族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3)民族医药产业体系迅速壮大新世纪以来,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民族医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民族医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促进了一批新的民族药的产生,尤其是藏药、蒙药、维药、苗药、彝药、傣药的开发与生产成绩喜人,全国现有民族医药企业 165 家,生产品种900 余种,年工业生产总值近百亿元,出现了金诃药业等一批知名7民族药生产企业。与此同时,各西部省份纷纷将民族医药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加以扶持和建设,民族药生产方式也从传统作坊式手工生产发展到按照 GMP 标准的现代化生

7、产。民族医药产业体系的迅速壮大不仅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坚强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2、民族医药学科建设成效显著(1)学科框架初具规模从 1980 年代开始,学术界出现一种按照学术发育形态进行分类的方法。根据这一划分方法,第一类民族医药的理论与临床体系比较完整,拥有大量历史医学文献,一般称为民族医药学,如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朝医学、傣医学;第二类民族医药,理论体系尚不完整,但是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涉及苗、彝、侗、土家、畲等十几个民族医药种类;第三类民族医药虽然积累有医疗技术和经验,尤其在某些病种和疗法上具有优势和特色,但是临床经验不够全面,以口传心受的方式在民间流传。第二类和

8、第三类一般称为民族医药。按照这种分类,第一类民族医药已经完成了学科的创建工作,第二类民族医药中的壮、瑶、土家、彝等民族医药的学科建设也初具规模,第三类民族医药的经验整理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目前已有 35 个民族发掘整理了本民族医学资料,对 19 个民族的 83 种医药文献进行了发掘整理。从学科整体来看,民族医药作为一个学科已经基本成熟,1998 年在教育部新增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为二级学科,学科编码 100513。8(2)师资建设逐步成熟多年来国家主管部门组织出台大量措施,开展民族医药名老专家医技医术的传承工作,以此为基础陆续成立专门教学机构开展系统的民族医

9、药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全国专门的高等民族医药院校有2 所,一所为西藏藏医学院,另一所为新疆维吾尔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此外在我国部分高等院校中设立有民族医药二级教学机构,包括在综合大学和中医院校设立二级学院或专业两种情况,如青海大学藏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藏医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甘肃中医学院藏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维医系、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学院等。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设立了民族医药重点学科 4个,部分省也设立了省级民族医药重点学科。在民族医药规划教材编写方面,已经出版藏医本科规划教材 25 门,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编写了 12 门壮医本科教材;同时组织编写中等蒙医教材 10 门。总体而言,

10、民族医学至今已经初步形成了短期培训与中高等教育相结合、公办与民营互补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有利地推动了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3)人才梯队基本成型在人才培养方面,民族医药已经形成了师带徒、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多途径、多层次人才培养形式。在师带徒和继续教育方面,开展了名老民族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以及民族医临床技术骨干人才培养工作,先后有 55 人次民族医药指导老师培养了 76 名继承人;在医师资格考试方面,藏、蒙、维、傣、朝、壮设立了本民族9的医师资格考试,目前全国民族医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总数为5418 人;在学历教育方面,全国共有 14 所教育机构开展了藏、蒙、维、傣、朝、壮、苗等民族医药

11、专业和中医专业民族医药方向教育,在校生约 1.7 万人。藏医、蒙医均开展了博士、硕士学位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已由 1984 年的 6752 人增加到目前的一万余人。此外,还有大量的民族医药工作者活跃在民族医药的管理、医疗、科研、产业等领域,对民族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壮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民族医药学科研工作日新月异(1)科研机构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对民族医药科研工作支持力度的加大,民族医药科研机构的建设也方兴未艾,不仅原有的民族医药科研机构不断发展壮大,还有很多其他领域的科研院所也纷纷建立专门性的民族医药科研机构,并正在发展成为民族医药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这些

12、科研机构的建设力量主要来自民族医院、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中医药高校或研究机构,起步阶段大多集中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本世纪初则呈现迅速发展的势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县级以上民族医药科研机构从 1995 年的 15 所增加至 2005 年的 35 所,涵盖 12 种民族医药,科研人员近 1500 人。其中,藏医药研究机构6 所,蒙医药研究科研机构 9 所,维医药研究机构 2 所,傣医药研究机构 2 所,壮医药研究机构 2 所,朝、瑶、侗、土家、回、苗、彝民族医药研究机构 14 所(附表) 。10表:全国主要民族医药科研机构一览表(排名不分先后)序号 名称 创始时间1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

13、医学研究中心 2005 年2 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研究中心 2004 年3 贵阳中医学院民族医药研究所 1984 年4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 2001 年5 内蒙古大学高分子化学及蒙药研究所 1999 年6 宁夏医学院回族医学研究所 2007 年7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 1985 年8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药物研究所 2003 年9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 2002 年10 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 2004 年11 西藏自治区藏医学院藏医药科技研究所 1997 年12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现代化研究中心 1997 年13 甘肃省藏医药研究院 1980 年14 青海省藏医药研

14、究院 1983 年15 四川阿坝州藏医院藏医研究所 1991 年16 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 1962 年17 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 1979 年18 内蒙古伊克昭盟蒙医研究所 1979 年19 内蒙古通辽市蒙医研究所 1980 年20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研究所 1961 年21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蒙医研究所 1979 年22 新疆维吾尔医研究所 1987 年23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1984 年24 云南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1977 年25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1978 年26 宁夏中医研究院回族医药研究所 1997 年11(2)科研环境日益成熟我国近

15、年来不断加大对民族医药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2006 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中的重点领域人口与健康领域,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作为优先主题,而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是这一主题重要组成部分。“十一”期间,科技部首次将“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该项目围绕民族医药的继承与发展共设 10 个课题。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在“十一五”期间设立民族医药课题 25 个,各省、自治区也组织了一批民族医药研究课题。近 10 年来,全国民族医药的科研成果近 300 项,其中省部级成果30 多项。(3)科研成果令人瞩目在多学科、多机构、多领

16、域的共同参与下,目前已经完成对藏、蒙、维、傣、苗、彝等 19 个民族的 83 种医药文献进行了发掘整理,内容包括民族医药发展史、基础理论、临床医学、药物方剂经验与验方等方面。涵盖的民族增多,其中羌、侗、仫佬、毛南等少数民族的医药文献发掘整理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目前大部分文献已完成了整理、编撰和翻译出版工作。组织了中华本草藏、蒙、维、傣 4 种民族药卷的编篆,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医药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收入藏药 396 种、蒙药 422 种、维吾尔药 423 种、傣药400 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据统计,各民族地区出版了中国民族药志 、 朝医学 、 中国瑶医学 、 中国壮药志等12100 多部民族医药著作,截止目前已有 35 个民族发掘整理本民族医学资料,全国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工作的开展,抢救保护了一批宝贵的民族医药文献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部分民族医药学术发展水平,扩大了民族医药的影响,为民族医药学术发展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