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id-epss系统研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631182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id-epss系统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id-epss系统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id-epss系统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id-epss系统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id-epss系统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id-epss系统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id-epss系统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ID-EPSS 系统研究IT-Integrated Instructional Design 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给时代发展带来巨大推动作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时代要求的驱动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一股强大的教育改革潮流,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口。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我国缺少必要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少中小学教师的“整合” (以下提到的“整合”均指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活动存在

2、投入高、收效低的状况,难以达到预期的绩效标准,因而使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产生困惑甚至怀疑。本项研究将在教师的“整合”教学设计中引入绩效支持(PS)的概念,构建一个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为教师整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ID)提供各种支持与帮助。(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背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李克东,200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全面地、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

3、、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应,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态度、技能等各方面教学目标的达成,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二) “整合”教学的现状与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类模式在学科教学中都有应用,其中“以传授为中心”的模式占主导地位,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辅助课堂教学成为中小学日常教学中“整合”的重心;“以导学为中心”的模式重要性在逐渐增加,由于它结合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辅助学习的优势,对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有重要作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模式尽管呼声较高,但仍处于前瞻性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阶段,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较少。根据相关文献、教师访谈和问卷调查中获得的信息,当

4、前“整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整合”教学高成本、低效益问题严重2、教师对“整合”教学的理解有偏差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需要指导4、常用的课件开发工具不支持教学 设计2(三)绩效技术与 EPSS 的相关介绍以上谈到“整合”的现状是有待发展的,存在的种种问题是有待解决的,那么我们应当采取何种方式来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呢?教师培训或许是一种方法,暂且不提它有效与否,笔者首先要在这里引入绩效技术、绩效支持和 EPSS 的概念。(四)ID-EPSS 对“整合”的意义ID-EPSS 是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一种实例型应用,可以在一个信息化环境中为教学设计提供各种

5、形式的绩效支持,包括任务引导、决策支持、知识管理、资源提供、及时培训、评价反馈等等。我们可以针对前面谈到的几个“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 ID-EPSS 的意义所在:首先,该系统是在分析“整合”绩效问题的根本原因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因而能够解决“高成本、低效益”现象。其次,ID-EPSS 可以通过任务引导、及时培训等方式来纠正教师在“整合”教学上的理解偏差。比如,教师不了解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那么系统中存储的任务逻辑模块可以为其提供教学设计引导,提示如何分析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学习需求,如何设计学习环境、教学策略等等。如果教师对某一设计环节或某种“整合”模式比较陌生,可以随时接受培训(CBT )

6、 ,并查看相关的设计案例。再次,ID-EPSS 可以用提供决策支持的方式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进行指导。最后,ID-EPSS 与课件开发工具有重大差别,它是专门为教学设计服务的电子化绩效支持环境。二、理论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ID-EPSS 系统研究,从主题上分析包括三类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和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因此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也包括相应的三个方面:(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三)绩效技术与 EPSS 理论三、研究现状与不足(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专门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的 ID-EPSS 系统目前在国内外还不多见,但如果从绩效技术的角度去

7、看“整合” ,分析人们为解决“整合”中的绩效问题(尤其是“整合”的教学设计中的绩效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和开展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与之相关的绩效干预策略和支持工具,主要包括:为提高教师“整合”能力而开展的培训活动;国内外专家研发的教学设计自动化工具。1、“整合”培训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出现时间较早,也经历了一些演变。在计算机辅助教育时代,学校纷纷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培养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课件制作软件的应用能力,且一般由信息技术教师主持,不设计教学理论与计算机应用的结合。3我国 2000 年引进的 Intel 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培训项目就

8、是一个典型。当时我国中小学特别是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基本到位,教师的计算机辅助教育实践开始进入高原期,迫切需要一套理念新颖、操作性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来促进更深层次的“整合”活动。Intel 未来教育培训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融技术学习于教学设计之中,采用以学为主的培训方式,并注重学员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它的精华在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提供一套具有操作性,可以落实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可作为提高教师“整合”绩效水平的一项干预策略。2、教学设计自动化工具国内外研究中出现的教学设计自动化工具可以分为信息管理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电子绩效支持

9、系统四类:(1)信息管理系统教学设计自动化在该领域的运用就是将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如:学习者特征、知识库、以多种媒体形式存储的知识内容、教学/学习策略、参考案例等进行管理,允许用户以多种形式进行检索,并根据用户需要的形式呈现出来。学习研究协会(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Learning)开发的 IDE(Instructional Design Environment)就是一个信息管理式教学设计自动化工具。IDE 是建立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上的超媒体系统,是一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其主要面向对象是有经验的教学设计开发人员,为教育和培训的分析、组织、设计、开发

10、材料等环节提供了信息。(2)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与人工智能技术息息相关的计算机程序,能模拟人类的思维方式,在面临不同问题情境时做出一定的判断和决策。专家系统(计算机程序)由问题所驱动:首先由教学设计开发人员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状况进行详细的描述,计算机根据用户提供的参数从知识库中查找相关信息,处理信息,由推理机做出决策,然后提供给用户解决方案。(3)决策咨询系统决策咨询系统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一系列“用户咨询-决策支持”的活动,主要通过提供有关教学资源、过程、方法设计的决策建议,弥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知识与经验上的局限性。教师作为教学设计的决策者在掌握充足决策信息的基础上,就能设计出更符合教学

11、与学习需要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方案。决策咨询系统可以看成是信息管理系统和专家系统的有机整合,一方面通过数据库、模型库针对用户的问题咨询提供基本决策支持,另一方面引入了专家系统为用户提供智能化、高层次决策建议。浙江大学吴华副教授在 2004 年第 4 期开放教育研究上提出了教学设计决策支持系统(ID-DSS) ,在数据库、模型库、案例库、意见库和专家系统五大模块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概念模型。其中数据库存放学生信息、教学材料、媒体素材等信息;模型库存放教学设计方案与模式;案例库存放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意见库存放教师在线咨询和交流的记录信息;专家系统根据用户要求通过推理机调用各数据库的信息,从而提供决策支

12、持。但该系统尚处于概念设计阶段,仅有一个抽象的体系结构,对工作流程、操作方式和技术模型的设计不明确,还有待发展。4(4)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是一个整合的、结构化的电子环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在线访问,内容包括信息、软件、指导、建议与帮助、数据、图像、工具、以及评价与监控系统,可以使用户在有限的培训和最少的他人支持下获得理想的工作绩效(Gery,1991) 。EPSS 具有三大基本特征:简化用户完成某项任务的复杂性或所需步骤; 为用户提供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信息;提供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帮助用户在特定条件下做出适当的行动。应用于教学设计领域的 EPSS 相应的也具有这些基本特点

13、: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结构化处理,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教学的任务引导和部分自动化处理;提供完成教学设计所需的信息、资源和工具,促进预期绩效标准的达成;对用户的提问和咨询做出反馈,提供适当的建议与帮助,也即决策支持。此外,ID-EPSS 还强调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包括对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分析比较设计成果和预期教学目标,为教学设计者提供反馈信息和改进意见。(二)前人研究的不足以上总结了与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绩效问题有关的干预策略和支持工具,这些作为前人的研究成果还存在种种缺陷与不足。下面就从“整合”的培训策略和教学设计自动化工具两方面来分析前人研究中的问题。1、“整合”培训难以达到预

14、期目的Intel 未来教育是“整合”培训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效果较好的一种,但即便是这项培训也仍有许多瓶颈制约着其效果的发挥,它对教师的工作绩效固然有促进作用,但还十分有限。首先,Intel 未来教育培训主要在暑期,在脱离教师工作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尽管培训有意识地创设真实情境,但仍不可避免地带有理想色彩,与教师日常工作环境、要求、限制有较大差别。其次,Intel 未来教育只提供了一种单一的模式,无法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多样性。再次,培训时间不足,严重影响效果。2、AID 工具不足以解决“整合”绩效问题根据之前对 AID 工具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工具普遍支持整合教学设计领域(有一些针

15、对企业培训设计) ,设计对象范围广阔,重点不够突出。这就对工具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疑问。况且,事实上大部分产品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推广。因此,笔者认为现有的 AID 工具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绩效问题,具体来说有如下原因:(1)AID 工具设计未采用绩效分析方法(2)AID 工具对教学评价不够重视(3)现有 ID-EPSS 系统尚不成熟四、本项研究的突破口根据以上对前人研究的现状与不足的分析,笔者得出本项研究的几个突破口,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创新,为“整合”的绩效问题解决提供有效途径。5(一)用 EPSS 工具代替“整合”培训由于教师的“整合”培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16、,难以促进其“整合”教学绩效水平的提高,考虑采用 EPSS 工具取代培训。培训和绩效支持工具都属于解决绩效问题的干预策略。前者往往脱离工作情境,需要额外时间,且持续时间短,况且绩效问题的产生并非都由认知上的欠缺造成,因而培训并不一定能解决绩效问题。专门为“整合”而设计的 ID-EPSS系统作为绩效支持工具,可以融入到教师的“整合”教学设计工作中去,使其在完成真实性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并提高绩效表现水平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ID-EPSS 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教师“做中学” ,激发教师学习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动机,而且能够将各种类型的绩效支持直接转化为工作中符合要求的绩效表现。(二)融入多样化“整合”教学设计思路之前谈到的 Intel 未来教育培训因采用的单一化“整合”教学设计模式而限制了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程度。通过分析 Intel 未来教育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忽视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对教学作用,本项研究则将三种学习理论并重,共同为“整合”的设计服务。因此,本项研究的基本前提就是不对“以教为主” 、 “主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