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的生态分布和主要的栽培区域黑豆适应生态环境、特别是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极强,所以从我国的最北端至最南端,从东到西,无论在旱地、岗地、坡地、遮荫地,还是在盐碱、下湿地,甚至在海拔 l 700 米的山地,均能种植黑豆.由于各地的生态环境不同,如光照长短、光照强弱的差别,无霜期长短,气温高低的差别,土壤的肥沃或贫瘠及含水量多少的差别,各地降水量多少的差别等,形成了许多与环境相适应的品种类型加之各地栽培制度的不同,长期人工和自然选择,形成了黑豆的有规律的生态分布在我国的大豆资源中,黑豆的数量仅次于黄豆,居第二位.在 2 980 份黑豆资源中,有 1800 余份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诸省,占全部黑豆资源的 62.8%,而山西、陕西、河北 3 省又是我国著名的小黑豆产区;其次是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分别占 l0.6%和 9.7%;东北和华南地区,分别占 8.4%和 6.5%在黑豆的品种类型上,如植株高度、生长习性、结荚习性、茸毛色、花色、叶形、籽粒大小以及化学成分等方面,均形成典型的生态分布特点一)不同粒大小及粒形品种的生态分布黑豆品种的粒大小,以小粒品种最多,小粒品种平均百粒重为 12.2 克.特别是黄河流域的黑豆品种,平均百粒重为 11 克,小粒品种占诙地区黑豆品种总数的 62.5%;而长江下游的黑豆品种,平均百粒重为17.7 克,其中大粒和特大粒品种占试地区黑豆品种数的 38.7%,东北、西南和华南地区的黑豆品种,平均百粒重均在 13 克以上。
黑豆品种的粒形以椭圆形粒较多,占黑豆品种总数的 36.6%;圆形和扁圆粒品种很少,只占 6.3%;扁椭圆和长椭圆粒形品种,分别占 22.7%和 20.7%;肾形粒品种占 13.7%长椭圆形和肾形粒品种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占该地区黑豆品种数的 47.6%,这两种粒形的品种占我国全部黑豆品种的 85.8%在黄河流域以外的地区,除东北地区有少数品种为肾形粒外,其他地区几乎没有分布肾形豆又称猪腰豆,顾名思义,形似肾状,它的形成与干旱密切相关在山西、陕西 2 省的北部,年降水量在 500 毫米以下,遇到特殊干旱年份,年降水量不足 400 毫米,在极端缺乏降水的情况下,形成这种粒形,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黑豆中绝大部分品种子叶为黄色,占 96.4%,黑皮青(青子叶)只占 3.6%,主要分布在东北及黄河流域,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也有少量分布二)不同生育期、生育习性、结英习性品种的生态分布黑豆不同的生育期、株高、生育习性、结荚习性,也有明显的生态分布特点.华北及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土壤干旱,土地贫瘠,风沙又大,但日照较长,这一地区的黑豆品种生育期较长,开花期也长,即使是于旱年份,一旦遇雨,也能有一定收成(开花期短的品种,短期于旱就会严重减产),所以能适应干旱的生态环境。
该地区的品种植株高大繁茂(平均株高 l 米左右),匍匐地面,半蔓生和蔓生型占该地区黑豆品种的 45.6%诙地区的黑豆以无限结荚习性品种为主,占该地区黑豆品种数的 71.6%,是属于进化程度较低的类型东北地区以植株高大、直立或半直立、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占优势.长江流域、西南和华南地区,年降水量充沛、土壤肥沃、日照较短,生态环境较好该地区的黑豆品种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植株矮小(平均株高 60 厘米左右),节间短,结荚密,以有限结荚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占该地区黑豆品种数的 85.9%)、直立和半直立(占该地区黑豆品种数的 93.7%)类型的品种占绝对优势,是属于进化程度较高的类型三)不同叶形、花色、茸毛色品种的生态分布黑豆以卵圆形叶和椭圆形叶品种占绝大多数,分别占 53.2%和 41.4%;圆叶和披针形叶品种分别占2.4%和 3%黑豆品种 75%为棕色茸毛,灰毛品种只占 25%66.6%为紫花,33.4%为白花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白花、灰毛品种比例较高,而黄河流域则以紫花、棕毛品种居多数,分别占 68.7%和 73.3%.(四)不同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品种的生态分布北方干旱少雨地区,特别是西北干旱区的黑豆品种,较其他地区的黑豆品种含油量较高,含油量在 20%以上的品种相对较多。
如山西省陵川县的大黑豆和黑豆,脂肪含量分别为 23.3%和 22.8%北方春播黑豆比夏播黑豆含油量也相对较高,这可能与黑豆结荚鼓粒期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适中(正遇雨季)、日照充足、有利于油分的形成有关相反,北方地区的黑豆比南方地区的黑豆蛋白质含量较低.北方地区的黑豆蛋白质含量在 37%一 42%的品种居多数;而南方,特别是江西、四川、贵州、江苏、浙江,湖北等省的黑豆品种,蛋白质含量普遍高,含量超过 50%以上的黑豆大都出现在这些省份;福建、湖南、云南等省也有少数品种蛋白质含量为 50%以上,而大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在 44%一 46%之间二、我国属豆的主要栽培区域我国黑豆栽培面积较小,呈零星分布状态,没有正式做过栽培区划,本书以栽培现状为基础,暂分为5 个栽培区域介绍一)北部大豆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梅、宁夏、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东北各省该区气温低,年≥10℃的活动积温为 1650℃—3300℃,无霜期 100~165 天,大多数年降水量很少栽培制度为 1 年 1熟,以春播黑豆为主东北 3 省虽然划入该区,但以黄豆生产为主,黑豆面积很小,代表品种有大粒黑、尚志黑豆、凤城药黑豆等.内蒙古、宁夏等地及冀、晋、陕 3 省的北部,黑豆种植较多。
这些地区的特点是:地势较高,海拔 1000 米以上;无霜期 95~160 天;年积温 2 800℃—3100℃,年平均气温 6℃~9℃,年降水量 250—500 毫米,气候干燥,土壤类型为栗钙土、黄土、河套冲积土,比较贫瘠;1 年 l 熟,以春播为主;种植品种多为无限结荚习性、籽粒呈椭圆形、扁圆形的小粒黑豆栽培面积较大,也较集中代表品种有内蒙古黑豆、山西右玉圆黑豆、晋豆 3 号等二)黄淮海春、夏大豆交叉区包括河北长城以南及秦岭、淮河以北,东起沿海、西到岷山的广大地区,有山东、河南、河北中部和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平原、甘肃南部,以及江苏、安徽的北部.这些地区年活动积温 3100℃一4500℃,无霜期 160—220 天,年降水量 500~1 000 毫米,耕作制度为 2 年 3 熟或 1 年 2 熟以夏播黑豆为主,麦收后 6 月中下旬播种,生育日数 90~110 天也有一部分春播,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播种,生育期 140~150 天.黑豆品种有顺义黑豆、晋豆 3 号、鲁黑豆 1 号、豫豆 4 号等.夏播品种还有黑皮豆等北部及下湿盐碱地有部分无限结荚习性的小粒黑豆三)南方多期播种大豆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东南部的浙江、福建,以及广东、广西等地。
无霜期 250~270 天;年降水量 1 000~l 700 毫米,个别地区 2 000 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 16℃~20℃,全年≥10℃的活动积温 4 250℃一 5 300℃.该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耕作制度复杂,黑豆、黄豆多分期播种,有春播、夏播、秋播,复种指数高春播 3 月上旬播种,6 月下旬成热;夏播 5 月下旬播种,10 月中旬成熟;秋播 7 月中旬至 8 月上旬播种,11 月中旬成熟.黑豆多在旱田种植,或作为轮作中的搭配作物代表品种有乌皮青豆、泰春 1 号,秋黑豆、沙县乌豆、黑黄豆等推广品种有秋豆 l号、中油 19、浙春 2 号等春播品种在旱地与玉米间作,或在小麦行间套种,品种有泰兴黑豆、乌仁黑豆、晋江油乌黑豆等四)西南高原春大豆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及广西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地势较高,海拔 1 000 米以上,属中亚热带气候,由于海拔高低不同而形成气候相差悬殊无霜期 275—350 天,年平均气温 14℃~18℃,年降水量 750~1 500 毫米该区以春播黑豆为主,也有部分夏播和秋播代表品种有黑黄豆、乌嘴豆、小粒黑豆、柳江黑豆等,一般植株矮小,多为有限结荚习性五)华南四季播种大豆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的南部地区及台湾、海南等省。
全年≥10℃的活动积温6000℃~8000℃,年平均温度 22℃~24C,几乎全年无霜冻;年降水量 1 500~2000 毫米,属亚热带气候.耕作制度为 1 年 3 熟,四季均可种植黑豆在北纬 22º 以南还可冬播,12 月下旬至翌年 1 月上旬播种,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成熟;春黑豆在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播种,6 月上中旬成熟;夏黑豆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播种,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成熟;秋黑豆在 7 月下旬至 8 月下旬播种,10 月下旬至 12 月下旬成熟黑豆品种有小粒黑豆、石龙黑豆、武鸣黑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