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金融产品发展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629433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金融产品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金融产品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金融产品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金融产品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金融产品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金融产品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金融产品发展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金融产品发展研究2010 年 06 月 10 日 14:54:41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物流金融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物流金融是指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实现商品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的融资经营活动,最终实现物流业与商业银行融合化发展的状态。狭义的物流金融是指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商品和货币,完成结算和实现融资的活动,实现同生共长的一种状态。物流业需要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加入 WTO 以来,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企业正在经历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

2、流的转型。2007 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 16981 亿元,同比增长约两成,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 17.6%,比 2006 年上升 0.5 个百分点;占 GDP 的比重为 6.9%,比 2006 年上升 0.2 个百分点。2007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 45406 亿元,同比增长 18.2%,增幅比 2006 年提高 4.7 个百分点。受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由 2006 年的 18.3%提高到 18.4%,上升 0.1 个百分点。从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结构来看,2007 年运输费用为 24708 亿元,同比增长 17.6%,增幅比 2006 年提高

3、 4.9 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 54.4%。2007 年保管费用为 14943 亿元,同比增长 21.2%。2007 年管理费用为 5755 亿元,同比增长 13.6%。然而,我们在欣喜物流业如此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物流业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物流质量总体水平比较低、企业内部优化整合较差、物流企业的货物监管力和风险控制力也不一,内部管理漏洞和不规范经常产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风险等等。这其中最容易被物流企业忽视的就是从金融资本角度控制生产成本和质量,从而造成物资流通不畅,产生资本的浪费,从而不利于资金流的循环。因此,现代物流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物流金融作为一

4、种全新的理念,超越了金融行业与物流企业之间单纯金融服务的联系形式,大大提高了二者的整体效率,对商业银行、物流业及企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商业银行开展合作,可以解决企业实现规模经营与迅速发展的融资问题,有效地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流转速度,降低资本成本和金融结算风险,最终提高了物流企业自身的经济运行质量。物流金融市场高效的分配资金资源,才能为物流基础设施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保障物流过程中产供销的进一步循环,使物流企业应用最新的物流技术、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在现代物流中,金融的作用还可表现在其运用自身优势开展便利的结算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商业银行运用大量的金融工具、众多的服务网点和银行网络能转移和分散

5、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无时无地的资金结算。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可以减少客户的交易成本, 寻求最佳交易途径。 物流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原有的信用与商业银行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与银行建立合作,取得银行的信用,从而进一步有效地解决在金融服务中的效率问题。通过已有企业开展统一授信的方式可以再造企业的信用,最终有利于企业和整个市场的信用建设。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物流金融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在存款、贷款、结算等方式上创新,使得客户在同一个账户下可以很灵活地调度资金;也使得企业运用资金更加便利。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各项新型业务,从而推动现代物流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各种需

6、求,而商业银行本身也在推动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一)物流金融可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现代金融对物流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结算手段和服务方面,从而保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统一,以完成资金流的归集。现代物流是在实现 B to B、B to C 的流程中适应不同需求者而设计的,物流的发展是以满足不同批量、不同规格、不同地区的需求为发展方向的。当顾客的需求是来自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时,金融的相应服务也就随之延伸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物流企业与银行通过资金流紧密联系在一起,与物流企业建立资金结算体系成为银行介入物流企业的突破口。这也将为银行带来更丰富的中间业务收入,因为这些物

7、流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多是采用汇兑、银行托收、汇票承兑、信用证等结算工具,这就会增加银行资金结算、资金查询、票据承兑换等中间业务。(二)物流金融有利于培育商业银行的潜在客户。现代物流是多产业、多领域及多种技术的有机融合体,其运作强调物流企业要向它的上游和下游寻找服务对象,通过同他们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其整体竞争力。而银行作为物流供应链上资金流动的连接节点,在同物流企业合作时不仅可以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还可以提供延伸服务,拓展与物流企业相联系的上下游优质企业,使得生产厂商、物流企业、零售商或最终消费者的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从而开拓出新的客户群。随着一大批跨国

8、公司制造中心或采购重心向中国的转移,就需要建立一套快捷、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来满足跨国生产与经营的需要。目前活跃在物流市场上的主要是为跨国公司提供物流支撑的一批大型本地国内物流企业,无论其提供的商品、零部件、产成品分拨物流,还是以综合性物流为概念的配送物流,都为银行的金融服务直接渗透到跨国公司产业链运作提供了理想的合作机会。同时,同跨国大型物流企业的合作也势必推动如办理信用证、承兑汇票、结售汇、外汇汇款、出口托收和进口代收等国际业务的发展。(三)物流金融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信贷投向。发展现代物流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大系统涵盖了运输业、邮政业、仓储业、装配业、流通加工

9、业等产业,这些物流相关产业的发展涉及很多重大工程和重大投资,物流企业本身对原有的传统运输、装卸、配送、仓储等业务进行整合和改造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都会为银行业带来较大的信贷需求。(四)物流金融可以使银行向物流企业提供理财服务。物流企业的主要收入为仓储收入、集装箱转运收入、配送业务收入、货运代理和进出口代理业务收入和信息服务收入,在物流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将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入,形成企业大量的现金流。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管理优势为企业提供存款组合,理财方案,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提高物流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获得大量的沉淀资金,获取理财收入。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模式分析

10、(一)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仓单质押是以仓单为标的物而成立的一种质权。所谓仓单,是指保管人在收到仓储时向存货人签发的表示收到一定数量的仓储物的有价证券,仓单持有人随时可以凭仓单直接向仓储方提取仓储货物。仓单质押业务的核心在于中小企业以在库存动产(包括原材料、产成品等)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物流企业经银行审核授权后,以第三方的身份承担监管责任,受银行委托提供代理监管服务,对质押物进行库存监管。质押货物的存放点可以是仓单出具方的仓库,也可以是具有一定仓储能力和仓储管理经验、良好行业信誉的第三方或出质人自办仓库,但后者须由仓单出具方派人监管并承担监管责任。企业质物灵活多样,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均可

11、以作为质押物。长期以来,银行已经习惯从事传统固定资产贷款业务,这是长期困扰企业融资的关键问题。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优势在于它打破了银行对动产抵押的歧视态度,使原材料、半产品、产成品等动产抵押物进入银行资产业务行列中。由于银行贷款收回是以特殊账户形式完成,从某种程度上说违约风险较低。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衍生出债权转股权模式。即对那些经营管理和市场前景良好,但由于注资不足而陷入困境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商业银行(如商业银行)可将超过一定年限的部分贷款转为对该类企业的股权投资。通过这种模式取得银行的信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在金融服务中的效率问题。具体的做法就是商业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相关物

12、流企业,再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物流企业向商业银行按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信用担保,并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则基本上不参与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该模式有利于相关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对供应链全过程的监控能力,更加灵活的开展金融服务。这也是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高负债、保全银行资产、强化银行对相关企业监督和管理的一种途径。(二)保兑仓融资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结算为目的,保证结算有序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业务的一种延伸,保兑仓融资模式的操作流程是:生产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银

13、行四方签署“保兑仓” 业务合作协议书,银行为确保金融资本金的安全,在生产商和经销商之间存在的买卖合同关系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向银行提供承兑担保的前提下,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反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保兑仓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供了资金周转,银行通过间接融资获得融资收益,并使融资风险因分散性而大为降低,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和银行的多赢。(三)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即利用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专业

14、服务,将商业银行、生产企业以及多家经销商的资金流、实物流、商品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封闭运作,为企业提供全程金融服务。在此可借鉴美国持股公司的做法,由商业银行向物流企业集团的金融公司等非银行商业银行参股、控股或直接建立自己的控股公司实现间接的物流业和商业银行的结合。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在无分支机构的地区开展动产质押业务,保证了生产企业及经销商资金有效运转,保证物流企业及时提供配送服务,优化供应链。(四)人事渗透模式。即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之间双向人事渗透,互派人员。由于大的物流企业集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资金流量大,信贷资金占用多,经济效益比较稳定,合作风险小,应允许商业银

15、行与大型优质物流企业集团之间的双向股权融合,并互派股权代表,建立以股权为纽带,集商品流、资金流、实物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银企集团。这种模式可以使双方之间的合作更加的透明化,提高双方之间的合作效率,从而有效的降低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风险。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所面对的问题及其对策(一)风险问题。这其中主要包括抵押物风险、信用风险、控制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等等。1、抵押物风险。主要包括质押物数量多少的存量控制风险;质押物品种是否合适、市场价格是否稳定、质押物是否投标等质押物选择的风险;物流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先进、内部防范措施是否有效等物流公司对质押物监管的风险;货物来

16、源是否合法、货物质量是否有以次充好现象、提货时是否有提好补坏现象、仓库安全、员工诚信、提单的可信度、保管设施是否合适等质押物损失的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金融汇率变动等质押物变现的风险。2、信用风险。是来自于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包括货物的合法性,客户的诚信度等。在出质人进行货物质押时,有的客户资信不好,在滚动提取时提好补坏和以次充好,这样就会形成一定的质量风险。二是银行对物流公司和企业的评价失实的风险。尽管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介入融资过程,向商业银行提供制造企业货物的详细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然存在漏洞,这些数据的来源和有效性都还是个问号,由于银行的评价技术不完善、评估技术不高、网络信息技术落后等原因,使商业银行在数据处理方面的问题依然很大,不可小视,这就出现了银行在信用评价时的数据信息低效风险。三是信用环境软约束风险,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一向都与社会的金融生态密切相关,而经济领域至今还没有树立起诚信光荣、无信可耻的社会信用环境,也没有严厉的失信惩罚。这就使得物流金融这一项全新的金融业务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社会信用保障,也就是说当它踏入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