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621821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我国少儿田径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可行性的探讨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九九级 王福林摘要:随着世界记录的不断涌现,“早期专项化训练”再次引起了中外教练和体育界人士的关注,它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培养出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运动员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国内争论较多的能否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以及如何实施早期专项化训练过程进行探讨,为促进少儿的早期训练专项化以及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关键词:少儿田径 早期专项化 Analyze The Practicable Of The Early Specialized Training Toward Our Children Athlete 99 grade physica

2、l education college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wangfulinAbstract; With continuous breaking records on tract and field, “The early specialized training” has caught the eyes of coaches home and abroad .It touches the focus on whether we will train the first grade athlete. The test will discuss whethe

3、r or not carry through the early specialized training and how to do it .also it shall provide a base for the children early specialized training and body diathesis in all-around.Key Words: Children tract and field early specialized training 1. 前言:少年儿童是否能够进行和实施早期专项化训练是国内田径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据资料载,从 1956 年人民体育出版

4、社出版的体育译丛第八期刊登了纳基苏著论提早专项化的文章起,我国体育论坛首次出现了这一提法。于是“早期专项化”的问题便成为了我国竞技体育从理论到实践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据统计 1981 年以前,全国中文期刊发表了关于少儿训练的普及性理论文章共有 58 篇,其观点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81 年以后,全国近200 种中文期刊上登载的 800 余篇田径训练理论的论述中,有 100 多篇是专就少儿专项化训练的内容,以及如何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见解,对于少儿的早期训练究竟是属于“早开发”还是“拔苗助长”一直尚未有定论,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由于对此问题的模糊理解以及对于早期专项化训练的没有正确的定

5、位,致使少年儿童的早期训练一直徘徊不前。本文就是否能够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及如何实施少儿早期专项化训练进行探讨,促进少年儿童各竞技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法2.1.1 文献资料法:查阅和引析国内外少年儿童早期专项化训练动态的文献资料2.1.2 专家访问法:对部分田径专家对少年儿童的早期专项化训练进行走访3讨论与分析3.1.1 早期专项化是系统训练的原则运动训练过程是个漫长的体育实践过程,也是一位运动员成材的必然途径,早期训练过程是多年系统化训练的一个起始阶段,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把运动训练分成以下几个阶段:早期启蒙教育阶段,早期专项化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

6、阶段,保持最佳竞技状态阶段等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的结构决定了整个运动训练的功能,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运动训练过程。早期专项化阶段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能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对于专项提高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1.2 科学训练方法和丰富的运动实践理论,为少年儿童早期专项化训练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近年来我国许多田径优秀人才在青少年时期的运动训练水平丝毫不逊于国外优秀选手,但一到成年以后,往往运动成绩差距逐渐拉大,甚至许多运动员是“昙花一现” ,针对上述现象,许多人都认为是早期专项化训练带来的所谓拔苗助长的恶果,使具有天赋的运动员往往过早夭折,并不否认我国确实存在过

7、早早期专项化训练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早期专项化本身是不可取的,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十岁时就开始专项训练,十九岁时就打破世界纪录,前苏联撑杆跳高运动员布勃卡也是十岁时就尝试第一次撑杆跳高,西德女子跳高运动员迈法特十六岁时已经成为奥运冠军,1993 年马家军的主力王军霞、曲云霞打破世界记录时的年也在二十岁左右,实践证明,少年儿童在十二到十三岁时学习和掌握动作的能力很强,能熟练的掌握各种复杂的技术3.1.2.1 七十一岁时,神经系统的内抑制已相当完善,兴奋过程优势,因此具有很强的兴奋性和反应,以及高度的可塑性,都能促使更好的掌握运动技巧,掌握形式复杂的技术,并且运动条件反射可很快的得到巩固,东

8、德学者的研究表明,七到十四岁是发展协调能力的最有利的时期,学习动作最快,因此应学习专项中最困难的技术动作3.1.2.2 只有对少年儿童进行系统的早期专项化训练,才能完成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试行的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各阶段的训练任务和各年龄的专项成绩指标,才能选就优秀的后备人才3.1.2.3 现代运动训练的趋势是向专项化能力高度发展,早期专项化是运动员日后获得能力的保证,前苏联链球运动员鲁金科夫的抓举、硬拉、深蹬都较优秀,但专项成绩却与邦达邱克相差 8.57 米,掷 6kg 链球相差 8.50 米,见表一,而谢迪赫的卧推、抓举、硬拉、深蹬都比鲁金科夫差,就挺举一项与邦达邱克相差无几,但他的专项成绩高达

9、 86.74 米,掷 6kg 链球89.50 米,而我国的优秀链球选手毕忠的身体素质较谢迪赫相差无几,但成绩却低了 9.70 米,低达 11.18%,见表二表一 三届链球奥运会冠军的力量、专项能力和成绩的比较姓名 时间 卧推kg抓举kg挺举kg硬拉kg深蹬kg比赛成绩m掷 6kg 链球m鲁金科夫 1960 年 95 155 180 270 270 68.85 74.00邦达邱克 1972 年 120 130 150 250 265 77.42 82.50谢迪赫 1976-80年90 120 150 200 240 86.74 89.50表二 我国优秀选手毕忠与谢迪赫的比较姓名 30 米 s 立

10、定跳m抓举kg提铃至胸kg深蹬kg后抛铅球m比赛成绩m掷 6kg 链球 m毕忠 3.2 2.97 120 160 240 16.50 77.04 80.00谢迪赫 3.1 3.03 115 155 240 17.00 86.74 89.503.1.2.4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的以往的经验选材变成了科学选材,进而为早期专项化训练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以往的经验选材分成三种情况,一是天才的选手,二是一般的选手以至多花费了几年时间,三是有天赋但有缺点的运动员被掩盖了。3.1.3 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少儿早期专项化训练提供了身体基础 现代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成熟年龄提前,所

11、示,1985 年至 1995 年间,男子身高、体重、胸围在生长高峰期分别增长了2.56cm、3.72kg、2.17cm,增幅高达 10.71%、29.36%、22.26%,女子的三项指标也增加了2.00cm、2.61kg、1.91cm,增幅分别为 7.88%、17.11%、15.35%,见表三,由此可见生活质量的提高,生长发育水平的提高,为少年儿童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提供了身体条件基础。表三 7-12 岁少年儿童生长发育高峰时期前后形态各指标比较表1985 年 1995 年 增长数量 增幅男 23.90 26.46 2.56 10.71%身高cm 女 25.38 27.38 2.00 7.88%

12、男 12.67 16.39 3.72 29.36%体重kg 女 15.25 17.86 2.61 17.11%男 9.75 11.92 2.17 22.26%胸围cm 女 12.30 14.21 1.91 15.53%3.1.4 训练效应的提高 当前国内的田径训练的时间虽然很长,但训练效应不高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具有天赋的运动员初始身体条件同国外相比毫不逊色,但经过几年的训练,成绩增长的速度明显逊于国外选手,这固然有其他缘故,但客观上训练效应的落后是其中的主要原因,鉴于国内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因加强训练理论的研究以及训练方法、手段的探讨,另一方面,在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运动训练基本原理的前

13、提下,加强关于优秀运动员的“早开发”问题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顺应田径运动发展的未来趋势。4. 少年儿童早期专项化和身体竞技能力的训练4.1重视少年儿童自然发展趋势中的敏感发展时期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个自然发展阶段,即使少儿不参加体育锻炼其各项身体素质也能发展,但在 618 岁时期是自然发展趋势中的敏感发展时期,在这时期少年儿童参加合理的体育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身体素质,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表四所示,速度训练的敏感发展时期是 617 岁,而耐力则在 717 岁之间,柔韧素质在 7 岁以前,力量和灵敏素质大约在 712岁和 614 岁之间,见表四表四 少年儿童各

14、项身体素质敏感发展时期表速度 耐力 柔韧 力量 灵敏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男 6-12岁7-14岁7-17岁10-13 岁 7 岁前11-13 岁7-13岁 7-13 岁 6-14 岁女 6-12岁7-12岁7-14岁9-12岁 7 岁前10-13 岁7-13岁 7-12 岁 7-14 岁合理的运用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敏感期,在敏感发展期可以增加训练的量和强度,在非敏感期减少训练的负荷,这样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训练的效果也更显著,从少年儿童时期竞技能力敏感发展期的出现迟早可以随年龄的增长,顺着柔韧能力有氧耐力(一般耐力、反应速度)最大速度以及力量竞技能力中的“速度

15、力量”最大力量、无氧耐力及力量耐力的顺序予以安排。4.2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强度早期专项化训练可分为专项技术训练部分、专项身体素质部分、专项的运动量和强度部分,以及专项所需的心理智能部分,这几个部分是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其中一般基础训练和专项基础训练当中的专项运动量和强度的比例是早期专项化训练的核心为题。4.2.1 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年龄阶段一般认为,一般基础训练大约男子在 813 岁,女子在 812 岁,专项基础阶段男子从1117 岁,女子从 1016 岁,一般基础训练和专项基础训练是衔接在一块的,交互式的,两者在一定的年龄应该同时,而不是单纯的所谓一般基础训练结束后才是专项基础阶段,一般基础训练阶

16、段和专项基础阶段大概要 68 年才能到达专项提高阶段,考虑女子的生长发育水平在青春期后,发育速度加快,一般比男子早熟 12 年,因此专项化阶段需要 47 年,另外田径各项目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在实际训练中要把握各项目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各个年龄阶段。4.2.2 专项运动量和强度的比例关系 在基础阶段量和强度关系是在保持两者循序渐进的同时,应优先增加量,在基础阶段的负荷决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采取适宜的量度,当到达专项基础训练阶段则应渐进式的提高强度,研究表明,前民主德国的少年儿童选手在 15 岁以前并不比我国同年龄选手的成绩高多少,但1617 岁进入专项提高阶段后,运动成绩突飞猛进,如果教练员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为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少年儿童制定不切实际的训练负荷,其结果虽可能使运动成绩一时提高,但却会给他们的多年训练带来严重的障碍,甚至导致运动生涯的过早结束,根据国家体委编订的田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