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古代诗歌鉴赏指导终结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621808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古代诗歌鉴赏指导终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4届古代诗歌鉴赏指导终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届古代诗歌鉴赏指导终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古代诗歌鉴赏指导终结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江元济高级中学 2014 届高考复习资料 GK15:古代诗歌鉴赏指导终结版一、分清诗歌类别 按格律分:古体诗(又称古风,是古诗中的自由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古诗中的格律诗,包括律诗(五律、七律) 绝句(五绝、七绝)) ,词(按篇幅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风格流派可分为:豪放、婉约)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又包括小令、套曲。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作者:文人诗、民间诗(民歌)按题材分:山水田园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思妇闺怨怀古讽今亲友送行思乡怀远忧时伤国雅趣哲理二、吃准诗歌题材,快速主题定位题材 主题归类山水田园 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

2、求自由闲适生活;憎恶黑暗现实,厌倦仕途纷争,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咏物言志 赞美不慕名利、芳洁高尚的品格;抒发独立不羁、刚正不阿的情怀;表达执着理想、永不言弃的追求;讴歌甘愿献身、九死不悔的精神;倾吐蔑视权贵、直道而行的正气边塞征战杀敌疆场、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勇抗侵略、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奋勇作战、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边关壮丽、为国戍边的神圣豪迈;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灵诉求;长年戍边、思乡怀亲的苦闷无奈。思妇闺怨良人远征、独守空房的寂寞孤独;聚少离多、音信杳然的无奈悲戚;反对战争、渴望团聚的美好愿望;思念游子、牵挂盼归的深切期待;年华易逝、红颜憔悴的悲

3、愁哀叹;相知相离、梦醒时分的心灵挣扎。怀古伤今追慕古人、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感慨古迹、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昔盛今衰、兴衰浮沉的历史教训;人生苦短、年华易逝的深沉感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灵悲愤;山河破碎、渴望统一的灵魂倾诉。亲友送行 依依不舍、相会无期的离别苦痛;情深谊长、思念牵挂的真挚友情;浮萍飘蓬、邂逅相遇的欣喜快乐;祝愿劝勉、早日重逢的衷心期待思乡怀远戍关守边、思乡怀亲、有家难回的绵绵乡愁;羁旅愁思、厌倦漂泊、渴望回乡的似箭归心;浮萍飘蓬、千里相思、乡梦惊醒的寂寞孤独;登高远眺、家国万里、音书渺茫的忧思愁心;追忆死者、阴阳两隔、永生难忘的刻骨思念。忧时伤国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深切同情

4、;战争频仍、山河破碎的忧时伤国;贫富对立、世道不公的批判谴责;朝廷无道、国运衰微的拳拳忧心。雅趣哲理 天地永恒,人生渺短;豁达乐观,境由心生;老当益壮,壮心不已;二、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概念 说明 例句 赏析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结构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衬托、通感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生动形象地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明、暗、借三种形式。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

5、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之深。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对仗。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

6、”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 “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秋天意境,渲染了伤感气氛,烘托了诗人的悲伤情怀。设问自问自答。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思考。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

7、曹公。(元阿鲁威)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批评了项羽好战而不怜恤士兵的错误。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

8、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正衬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以美人衬英雄,更显得周瑜的英雄神采。衬/烘托 反衬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 以祠中乐景反衬老杜心中哀情。对比/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2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通感 运用比喻,

9、使不同感觉互相打通,引人想像。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李贺李凭箜篌引 )用“十二门前融冷光”写出了箜篌声的清冷。(2)描写手法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生动形象,自然流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抑扬 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

10、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 ,后面才说她“悔” ,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渲染描写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以突出环境气氛,烘托心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昆仑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李凭箜篌引 )正面突出

11、李凭箜篌声的动人艺术效果及李凭的高超技艺。侧面突出李凭箜篌声的动人艺术效果及李凭的高超技艺。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有三种:先静后动,先动后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细节对某一细小的言行举止进行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的作用。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 )要寄出发时又取回自己的信拆开来添上几句, “又开封”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出游子的思乡情结。(3)抒情手法直抒胸臆不用意象,直

12、接抒发感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略。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借自然景物间接含蓄地抒发感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托物言志(象征)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以柳喻人,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借古讽今 借怀古表达思想或抒发感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

13、忠臣老将廉颇自比,揭露朝廷的昏庸,抒怀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结构手法铺垫下文为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前三句为最后一句抒情作铺垫。承上启下在上下句间起过渡作用的诗句,使诗情发展过程清晰。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第三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触景生情。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呼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贾岛题李

14、凝幽居 )“少邻并”点明了诗题中的“幽居” 。景始景终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诗歌最后戛然而止,以景代情作结,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情景景始情终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 写出了黄巢对菊花的同情以及他的帝王之志。先抑后扬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 先扬扬州昔日之盛,后抑扬州今日之衰。抑扬先扬后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 ,后面才说她“悔” ,通过

15、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先虚后实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从画面的描写来看, “少年听雨” , “歌楼” 、 “红烛” 、“罗帐”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 “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壮年听雨” , “江阔” 、 “云低” 、 “断雁” 、“西风”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是回忆场景,是虚写, “而今听雨”的画面,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是实写。虚实先实后虚 誓扫匈

16、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 先实写战士战死沙场,后设想妻子的思念。先静后动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寓意 ) 月静风动,景色宜人。动静 先动后静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先写风吹雪舞,后写静夜思故乡。正侧 先正后侧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琵琶行 ) 先正后侧极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音乐的感人3效果。先侧后正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这四句诗呈现出如下结构:正侧侧正叙议 先叙/描后议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