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常见故障及处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621684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常见故障及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泵常见故障及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泵常见故障及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泵常见故障及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泵常见故障及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泵常见故障及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常见故障及处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离心泵常见故障及处理:1泵不能启动或启动负荷大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原动机或电源不正常。处理方法是检查电源和原动机情况。(2)泵卡住。处理方法是用手盘动联轴器检查,必要时解体检查,消除动静部分故障。(3)填料压得太紧。处理方法是放松填料。(4)排出阀未关。处理方法是关闭排出阀,重新启动。(5)平衡管不通畅。处理方法是疏通平衡管。2泵不排液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灌泵不足(或泵内气体未排完) 。处理方法是重新灌泵。(2)泵转向不对。处理方法是检查旋转方向。(3)泵转速太低。处理方法是检查转速,提高转速。(4)滤网堵塞,底阀不灵。处理方法是检查滤网,消除杂物。(5)吸上高度太高,或吸液槽

2、出现真空。处理方法是减低吸上高度;检查吸液槽压力。3泵排液后中断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吸入管路漏气。处理方法是检查吸入侧管道连接处及填料函密封情况。(2)灌泵时吸入侧气体未排完。处理方法是要求重新灌泵。(3)吸入侧突然被异物堵住。处理方法是停泵处理异物。(4)吸入大量气体。处理方法是检查吸入口有否旋涡,淹没深度是否太浅。4流量不足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同 2,3。处理方法是采取相应措施。(2)系统静扬程增加。处理方法是检查液体高度和系统压力。(3)阻力损失增加。处理方法是检查管路及止逆阀等障碍。(4)壳体和叶轮耐磨环磨损过大。处理方法是更换或修理耐磨环及叶轮。(5)其他部位漏液。处理方

3、法是检查轴封等部位。(6)泵叶轮堵塞、磨损、腐蚀。处理方法是清洗、检查、调换。5扬程不够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同 2 的(1) , (2) , (3 ) , (4) ,c 的(1 ) ,4 的(6) 。处理方法是采取相应措施。(2)叶轮装反(双吸轮) 。处理方法是检查叶轮。(3)液体密度、粘度与设计条件不符。处理方法是检查液体的物理性质。(4)操作时流量太大。处理方法是减少流量。6运行中功耗大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叶轮与耐磨环、叶轮与壳有磨檫。处理方法是检查并修理。(2)同 5 的(4)项。处理方法是减少流量。(3)液体密度增加。处理方法是检查液体密度。 (4)填料压得太紧或干磨擦。处

4、理方法是放松填料,检查水封管。(5)轴承损坏。处理方法是检查修理或更换轴承。(6)转速过高。处理方法是检查驱动机和电源。(7)泵轴弯曲。处理方法是矫正泵轴。(8)轴向力平衡装置失败。处理方法是检查平衡孔,回水管是否堵塞。(9)联轴器对中不良或轴向间隙太小。处理方法是检查对中情况和调整轴向间隙。7泵振动或异常声响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 )同 3 的( 4) ,6 的(5) , (7) , (9)项。处理方法是采取相应措施。(2 )振动频率为 040%工作转速。过大的轴承间隙,轴瓦松动,油内有杂质,油质(粘度、温度)不良,因空气或工艺液体使油起泡,润滑不良,轴承损坏。处理方法是检查后,采取相应措

5、施,如调整轴承间隙,清除油中杂质,更换新油。(3 )振动频率为 60%100%工作转速。有关轴承问题同(2) ,或者是密封间隙过大,护圈松动,密封磨损。处理方法是检查、调整或更换密封。(4 )振动频率为 2 倍工作转速。不对中,联轴器松动,密封装置摩擦,壳体变形,轴承损坏,支承共振,推力轴承损坏,轴弯曲,不良的配合。处理方法是检查,采取相应措施,修理、调整或更换。(5 )振动频率为 n 倍工作转速。压力脉动,不对中心,壳体变形,密封摩擦,支座或基础共振,管路、机器共振,处理方法是同(4) ,加固基础或管路(6 )振动频率非常高。轴磨擦,密封、轴承、不精密、轴承抖动,不良的收缩配合等。处理方法同

6、(4 )8轴承发热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轴承瓦块刮研不合要求。处理方法是重新修理轴承瓦块或更换。(2)轴承间隙过小。处理方法是重新调整轴承间隙或刮研。(3)润滑油量不足,油质不良。处理方法是增加油量或更换润滑油。(4)轴承装配不良。处理方法是按要求检查轴承装配情况,消除不合要求因素。(5)冷却水断路。处理方法是检查、修理。(6)轴承磨损或松动。处理方法是修理轴承或报废。若松协,复紧有关螺栓。(7)泵轴弯曲。处理方法是矫正泵轴。(8)甩油环变形,甩油环不能转动,带不上油。处理方法是更新甩油环。(9)联轴器对中不良或轴向间隙太小。处理方法是检查对中情况和调整轴向间隙。9轴封发热原因及处理方法如

7、下:(1)填料压得太紧或磨擦。处理方法是放松填料,检查水封管。(2)水封圈与水封管错位。处理方法是重新检查对准。(3)冲洗、冷却有良。处理方法是检查冲洗冷却循环管。(4)机械密封有故障。处理方法是检查机械密封。10转子窜动大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1)操作不当,运行工况远离泵的设计工况。处理方法:严格操作,使泵始终在设计工况附近运行。(2)平衡不通畅。处理方法是疏通平衡管。(3)平衡盘及平衡盘座材质不合要求。处理方法是更换材质符合要求的平衡盘及平衡盘座。11发生水击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由于突然停电,造成系统压力波动,出现排出系统负压,溶于液体中的气泡逸出使泵或管道内存在气体。处理方法是将

8、气体排净。(2)高压液柱由于突然停电迅猛倒灌,冲击在泵出口单向阀阀板上。处理方法是对泵的不合理排出系统的管道、管道附件的布置进行改造。(3)出口管道的阀门关闭过快。处理方法是慢慢关闭阀门。一、螺杆泵常见故障及处理:1振动及噪音大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吸入管路或泵吸入端漏气堵塞。处理方法是消除漏气和堵塞。(2)吸上高度超过泵的吸上真空高度,降低吸上高度减少管路阻力。(3)轴承损坏 。处理方法是更换轴承。2压力波动大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吸入管路或泵吸入端漏气堵塞。处理方法是消除漏气和堵塞。(2)吸上高度超过泵的吸上真空高度,降低吸上高度减少管路阻力(3)吸上管路或泵吸入端漏气堵塞。处理方

9、法是消除漏气和堵塞。3泵流量下降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吸入管路或泵吸入端漏气堵塞。处理方法是消除漏气和堵塞。(2)吸上高度超过泵的吸上真空高度,降低吸上高度减少管路阻力(3)泵转速降低。处理方法是提高泵转速。(4 ) 螺杆衬套磨损 。处理方法是检查更换密封件。(5 )安全阀泄露。处理方法是配研阀密封面。(6)轴封泄露。处理方法是更换密封件。4功率增大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输送介质密度增大。处理办法是升温降低粘度。(2)泵内磨损。处理方法是检查更换磨损部件。(3)泵与电机对中变化不同心。处理方法是校正同心度。(4)出口管路堵塞。处理方法是消除堵塞。5泵发热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螺杆衬

10、套磨损 。处理方法是检查更换密封件。(2)泵与电机对中变化不同心。处理方法是校正同心度。(3)出口管路堵塞。处理方法是消除堵塞。6机械密封发热或漏油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1)机械密封回油孔堵塞。处理办法是清洗回油孔。(2)机械密封损坏。处理方法是检查更换密封部件。三、齿轮减速电机:故障 可能原因 处理方法减速机过热1)超负荷2)润滑油不足或过多1)检查实际负荷,调整到规定值上或更换较大功率的减速机2)按规定用油量用油异常的稳定的运转噪声1)转动/研磨噪声,轴承损坏2)敲击噪声,啮合不规则1)检查油量及油质2)更换齿轮异常的不稳定的运转噪声油污染或油量不足 换油或加油至规定值通气器漏油1)油量太

11、多2)通气器安装不正确1)修正油位2)正确安装通气器漏油 密封损坏 更换密封部件电动机转动时输出轴不转减速机键联接破坏 检修四、试压泵常见故障及处理试压中如发生故障,应首先排除泵以外(被试器件,管路系统等泄漏)故障原因,再检查泵的故障而排除之。故障现象 原因 排除方法泵的压力上升太慢或不上升1放水阀未关严2滤网堵塞或接头渗漏3柱塞密封圈松动或损坏4进出水阀损坏或进出水阀不密封1关紧或重新配阀2清洗或去除污物,拧紧接头3调整压紧螺套或更换密封圈4拆下检查清洗,重新研磨或更换泵的压力上升不均匀1其中一缸进出水阀死2其中一缸进出水阀密封不良3其中一缸密封圈松动或损坏1根据柱塞运动方向,压力表表针摆动

12、情况,判定故障一缸,拆下清理或研磨2同上拆下清理重新研磨或更换3同上观察缸座泄水孔漏水情况判定故障缸调整压紧螺套或更换密封圈。泵的保压时间太短,或达不到额定排出压力1集水器内自动截止阀渗漏2集水器边放水阀渗漏3安全阀渗漏4接头处渗漏1研磨截止阀或更换2关紧放水阀或更换阀付3调整弹簧紧松,清洗研磨阀线4拧紧接头或更换密封垫圈减速箱温升太高1润滑油不合适或太多太脏2轴承装配太紧3蜗轮副啮合状况不良4安全阀动作不灵或泵负荷重5电动机与蜗轮箱同轴度不好1调整润滑油数量或更换润滑油2调整轴向游隙3检查接触面斑痕,重新装配和调整蜗轮位置4防止超载运行或检修安全阀5重新安装调整电机轴线位置电动机负荷超载1液控阀动作压力太高2泵超负荷运行3各处润滑不良4电压太低5柱塞密封圈太紧1调低液控阀动作压力2避免超负荷运行3补充或更换润滑油4提高电压5适当放松压紧螺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