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浅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615111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浅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浅析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化学教学也紧跟改革的脚步,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高中化学教学仍有待进一步地改进和发展。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应该从传统教学方法起展开改革,同时注重实验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体系化发展。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时代要求。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新课改的理念深入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学科,化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科目也必须积极推进新课改理念的落实。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化学教学强调知识

2、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的化学教学方法也必须对此作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一、 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高中生在经历了初中学习的历程后,在年龄和知识方面都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心智也逐渐成熟,有了一些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学习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高中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与初中学习的转变。而高中化学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衔接进行的,高中生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高中化学教学是在教学范围、知识深度、学习方式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吸收了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精髓,但仍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高中化学新课改后包括必修和选

3、修两个部分,学生在修完必修课后还要进行选修才能完成高中化学的学习,课程内容也更为贴近现实生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方式和知识储备、结构都受到了挑战。在旧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仍存留,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尚未形成的情况下,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仍存在教师对新的教学要求把握不足,教学方式不够科学合理以及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等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高中化学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育的目标是育人,学生应该是教学中的主体和核心。教师的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来展开。新课改标准下的化学教学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和思考,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自己定位为引导人,是授人渔者而

4、不是授人鱼者,要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意识调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更多的是老师的讲解,方式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中国的长久存在是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障碍。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更难以达到现代社会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传统局面,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主动性不够。同时,教学资源和设备的更新缓慢,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教学评估方式过于死板,难以促进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高中化学教育仍然难以摆脱高考的检验,形式多样化的

5、冲击更加加重了老师和学生的压力。新课改的三维目标难以在高中教学中得到一贯的落实。二、 以新课改的理念改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新课改的目标要求高中化学教学从传统的讲授方式转变为以采用讲授、讨论、合作、探究性、网络多媒体等各种各样的适合于高中生成长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将新课改的理念贯彻到高中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一) 用新课改的理念改进传统的讲授方法化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必不可少的需要对化学概念和理论的讲授。新课改并未要求在教学中抛弃传统的讲授法,而是要求在已有的基础上完善讲授法。基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讲授法要力求生动地讲授理论知识,将枯燥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在讲

6、授法中,为了保证讲授的生动性,教师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例如在讲授“酸雨的危害”时,可以在相关网站搜集酸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的图片、声音、视频材料,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这种直观的形式下感受,然后进行理论的总结。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充分运用情景教学的理论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同时考虑到高中生的心智发展水平,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先“亲其师”而后“信其道” 。(二) 注重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是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化学教学成果检验的重要标准。实验是将

7、化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化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明确实验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中运用化学理论知识。同时,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水平的有限,必须针对实验展开详细的讲解,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操作中的指导性,以确保实验效果。在演示和讲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真实的过程中感受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动脑、动手。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强沟通配合,同时相互帮助提高。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实验的总结,高中生的心智尚未完

8、全成熟,必须对起进行合理的引导,以促进学与思、思与行的结合,更好的促进实验效果,避免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仅停留在观察和有趣的表面。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简易的课外实验让学生们在实际中去运用以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让学生在娱乐中找到知识的所在,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利用碘遇淀粉显色的化学原理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密信”背后的奥秘等。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发现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同时也体现了化学教学的科学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展现了化学学科的科学魅力。(三) 以探究的方式开展化学教学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

9、学中教师设计研究情景,让探究者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分析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实现探究者认识深化的目标。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启发性的教学方式,重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深入学习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同时注重和其他同学的合作和交流,在这些过程中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我们对钠与水的反应学习很有典型性,但在学完之后,我们可以提出新问题,Na 与 CuSO4 溶液会有怎样的反应?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学生可能会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分析说,Na 的

10、活泼型更强,所以会有 Cu 生成,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有气体产生,因为 Na 与水反应会有氢气产生。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尝试,然后观察现象。学生会发现既有气体产生也有蓝色沉淀物出现,但没有生成红色物质。在观察了现象后,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写出其方程式。如此,一个完整的探究式教学过程就让学生学到化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探究性教学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实践,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提高科学思辨能力、总结探索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掌握展开化学研究的方法,这是探究性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改对化学教学提出的目标。综上

11、所述,新课改对化学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而教学方法的选用不是固定死板的,必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并且不断改善。只有立足于学生、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来指导,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才能积极有效的发展,才能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参考文献:【1】张惠萍,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考试周刊,2010 年 45 期;【2】马晓青,浅谈高中化学新课改下的探究性教学,数理化学习,2010 年 09 期;【3】刘卫平,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成功(教育) ,2009 年 01 期;【4】张强,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中学数学参考,2009 年 14 期;【5】张银英,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年 27 期;【6】王秀英,浅析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新课程(中学) ,2010 年 07 期;【7】魏晓梅,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吉林教育,2010 年 22 期;【8】樊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数理化学习,2010 年 12 期;【9】郑永信,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的认识,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 年06 期;【10】郝爱莲,在新课程标准下探讨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考试周刊,2010 年 10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