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满西楼》到《一剪梅》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615028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月满西楼》到《一剪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月满西楼》到《一剪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月满西楼》到《一剪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月满西楼》到《一剪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月满西楼》到《一剪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月满西楼到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上心头听着邓丽君委婉的月满西楼 ,我们走进趵突泉李清照纪念堂。正巧,我们深秋时节逛趵突泉,虽比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晚了些,我们毕竟比当时的“一代词人” 年长了许多,但尽管时过境迁,我们毕竟是过来人,情感缠绵也曾体会过,两地分居也曾经历过,所以,李清照素淡、清丽的语境里蕴含的委婉、深邃的情境,也能悟得个十有八九。当然我不想像在课堂上讲课那样光做个传声筒,而想学学苏文茂,像“苏批三国 ”那样,来个 “俞点一剪梅”怎么样?效果如何,就烦请朋友们批评了。公元

2、 1101 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正值如漆似胶之际,夫君出任他地,没奈何,李清照只得每天晚上在锦被里闻着丈夫的“体味”,打发着漫漫长夜。李清照是花信年华,何以“红藕香残”,如此颓唐?其实不然,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伤感而已。一直是两地分居的夫妻最有感触,青春时期的恩爱,到知命之年去弥补?恐怕是时过境迁,不会那么粘稠了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清照深知光阴似箭、人生苦短的道理,才有“春华锦被暖,秋月 玉簟寒”的感伤。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 “人去席冷” 之意境,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第二句中的“兰舟” ,我估计新婚燕尔的李、赵二人常乘的小舟,小船儿里

3、承载着他们许许多多甜蜜的回忆。如今,可心的人儿不在身边,乘侍女不在,独个儿轻装上阵,悄悄登上兰舟,去重温十指相扣,并肩泛舟的缠绵。 “独” 字回应上句的 “轻”字,点明了下阕 “愁”字的症结。要是李清照生活在当今时代,想老公了,就打打手机,敲敲键盘,还可以视频一下,实在想得不行了,即使是相隔千里,乘上飞机或坐上高铁,几小时后就能卿卿我我了可那是在鸿雁传书的古代,只能是“望着雁南去,盼着锦书来” 的“家书抵万金” 的牵挂。孑然一身,形影相吊地思念如丝、牵挂似网。夜晚,月光如水,凭栏望眺,不顾夜露浸凉,仍呆呆伫立凝视着心中的人儿:你也在想我吗?肯定想我!你住运河北,我在运河南,同饮一江水,何时得相

4、聚?落花无情,流水匆匆,平添了多少离愁的伤感和别绪的无奈!想那时,共剪烛花苦夜短,同贴窗花叹日长;交臂鸳鸯情缠绵,并蒂莲花根相连。真可谓两心相印、两情相依、聚少离多、惺惺相惜,何日才能“晴日携手泛兰舟,雨天窗前听蕉叶”?此愁说“闲” !能是“闲”吗?!这“剪不断理还乱” 的离愁别绪,一旦酿成,就“借酒浇愁愁更愁;举刀断水水更流”的了。任家人怎样劝慰,微蹙的眉结似乎舒展了,哪知道萦绕在心间的思念之情越发地难以排解了。此词词面似乎浅显平白,但词人把那种刻骨铭心的离愁,用独特的视觉、嗅觉、触觉,表达得丝丝入扣、融融交织,使境象、意象在或隐或现中递进呈现,再经过邓丽君朴实无华、自然流畅的演唱,使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宽广共性和独特个性的有机统一中得以升华。到易安居士的领地,读一剪梅 ,听月满西楼 ,有“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感觉! 李清照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称誉,成为婉约派词人的杰出代表。不愧为“千古第一才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