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与祭祀饮食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614352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辞与祭祀饮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楚辞与祭祀饮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楚辞与祭祀饮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楚辞与祭祀饮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楚辞与祭祀饮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楚辞与祭祀饮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辞与祭祀饮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楚辞与祭祀饮食李佼(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0903 班)【摘要】 楚辞无论从自身的价值还是对后世的影响来看,都堪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座高峰。它以其特有的文化气质,瑰异的文学风貌,飘逸的艺术想象与动人的语言魅力,成为古老神州最重要的文学经典。其中所蕴含的社会理想,所体现的人生价值,不仅对于后世中国文学,而且在更广大的层面上对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生活方式,乃至对于民间的风俗节庆,祭祀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究了楚辞描绘的祭祀饮食的特点,并以端午节和粽子为代表,结合几年前端午节被韩国抢注之事,唤醒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视。【关键词】 楚辞 招魂 荆楚祭祀饮食文化 端午节2引言楚辞起源于战

2、国时的楚国,楚常称“荆楚” ,即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荆楚之地自古以来就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青铜、刺绣、辞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由于气候风俗等缘故,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喜食苦味、酸味和辣味。又加之时代背景使他们信奉鬼神之说,所以在楚国祭祀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而祭祀的饮食也是种类繁多,意义非凡。几经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祭祀饮食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对后世的风俗习惯等有着重大的影响。一、 楚辞中有关祭祀部分的信息概要及创作背景楚辞的大部分作品均为屈原所作。屈原的一生胸怀抱负,却为小人谗臣所害,以致忍受流放之苦,并于国家破败之时,深感救国无望,愤然抱石投江而终。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

3、,可是却造就了楚辞这段不朽的经典。 楚辞共有离骚 、 九歌 、 九章 、 渔父 、 天问 、 九辩 、 远游 、 招魂 、 卜居 、 大招 、 惜誓等诸多部分。其中,有关祭祀的内容大多集中在九歌 、 招魂 、 大招中。九歌是在屈原流放途中所作。在楚国南郢之野,沅湘之间,有着相信鬼神而喜好祭祀的风俗。屈原被放逐到这一地域,他的内心极为忧伤痛苦。当他看到当地人民祭祀神灵的礼仪,听到娱乐鬼神的乐曲,其中的歌词粗俗鄙陋,于是写下了九歌 ,上表对神灵的尊敬,下寄托自己的冤屈,并借此对君王进行讽谏。另一个与祭祀有关的重要部分是招魂 。有关招魂的作者,大部分人倾向于屈原,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是宋玉(相传,宋玉

4、为屈原弟子) 。关于所招魂魄的身份也有多种说法。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 年) ,楚怀王在被秦扣留中死去, “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据推测大约在这个时候,屈原写了这篇作品,诗中备陈楚国宫室,以食物之美招楚怀王的亡魂归来。此外,屈原弟子景差为招其师屈原之魂所作大招中也有大量关于祭祀饮食的描写。二、 楚辞中有关祭祀饮食的具体描写1、 九歌共十一篇,大部分是关于祭祀神灵的描写。作为开篇, 东皇太一自然有着特殊的意义,自王逸以来,历代注家对东皇太一是天神的说法并无异议,只是对具体是什么神说法不一。但是天神的地位毋庸置疑,因而祭祀的饮食颇具代表性。 其辞曰:“蕙肴蒸

5、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3“蕙”即“蕙草”,又名“佩兰”,盛产于楚地,具有独特的香味,因而常被用作熏香。此处以蕙草蒸煮祭祀用的肉类,并佐以兰花,提高了该菜品的香味和外形感观。“桂酒椒浆”之说,东汉王逸注为“桂酒,切桂置酒中也;椒浆,以椒置浆中也。”桂酒,顾名思义是将桂花置于酒中以提高其口感。椒浆,这里的“椒”应为花椒,用花椒浸制而成的酒独具风味,在古代多用这样的“椒浆”来祭祀神灵。2、 招魂和大招中提供的食单,细致入微,以美食之精妙招唤亡故之人的魂魄以求得心灵的慰藉,既展现了楚人祭祀隆重的风俗,也体现了荆楚饮食文化的风格。招魂中,有辞曰:室家遂宗,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梁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6、。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鄨砲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鸧些。露鸡臛蠵,历而不爽些。粔籹蜜饵,有餦餭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译成白话文就是:家族聚会人都到齐,食品丰富多种多样。有大米小米也有新麦,还掺杂香美的黄粱。五味不爽口味正,把它们调和在菜肴上。肥牛的蹄筋是佳肴,炖得酥酥烂扑鼻香。调和好酸味和苦味,端上来有名的吴国羹汤。清炖甲鱼火烤羊羔,再蘸上新鲜的甘蔗糖浆。醋溜天鹅肉煲煮野鸭块,另有滚油煎炸的大雁小鸽。卤鸡配上大龟熬的肉羹,味道浓烈而又脾胃不伤。甜面饼和蜜米糕作点心,还加上很多麦芽糖。晶莹如玉的美酒掺和蜂蜜,斟满酒杯供人品尝。

7、酒糟中榨出清酒再冰冻,饮来醇香可口遍体清凉。豪华的宴席已经摆好,有酒都是玉液琼浆。大招中,有辞曰:五榖六仞,设菰粱只。鼎臑盈望,和致芳只。内鸧鸆鸽鹄,味豺羹只。魂乎归徠!恣所尝只。鲜蠵甘鸡,和楚酪只。4醢豕苦狗,脍苴蓴只。吴酸蒿蒌,不沾薄只。魂兮归徠!恣所择只。炙鸹烝凫,煔鹑陈只。煎鰿膗雀,遽爽存只。魂乎归徠!丽以先只。四酎并孰,不涩嗌只。清馨冻饮,不歠役只。吴醴白蘗,和楚沥只。魂乎归徠!不遽惕只。译成白话文就是:五谷堆满了粮仓,筵席上把雕菰米饭陈放。一排食鼎列厅堂,五味调和穿芳香。鸧鸆、鸽子、天鹅与豺狼,飞禽野味做羹汤。精魂啊!归来吧!精馔美味等你品尝。鲜美的大鱼和嫩鸡,调和楚国好酸浆。烤乳

8、猪、炖狗肉、蘸苦酱,佐以小菜鬼子姜。吴国酸菜味道美,不浓不淡正适当。精魂啊!归来吧!精馔美味,等你选择品尝。又烧灰鹤蒸野鸡,鹌鹑煮得烂又香。煎鲫鱼,雀肉汤,吃罢永远不会忘。四种醇酒一时熟,不涩不辣又不呛。冷冻饮料真清凉,到口甘滑,流入肚肠。吴国甜酒,白米曲蘖,调和楚酒更芬芳。精魂啊!归来吧!柔和的美酒,不会使你醉倒在筵席上。由这两篇描写祭祀饮食的楚辞中,可以看出荆楚饮食的精致细腻、面面俱到。第一,楚人除了粥饭还很重视糕点一类的食物,而且做得较为精致,并把它们列在席上。例如:加了很多麦芽糖的甜面饼和蜜米糕。这可能与南方磨制技术水平较高有关,磨做得精致了,磨出的面粉就好一些,做出的面食也就精致些。

9、副食上重视野味和水产品。两辞中提到的肉食共二十二种,属于家畜、家禽制成的只有五种(包括牛、羊羔、乳猪、狗各一种,鸡两种) ,而用野味制成的菜肴有十二种(包括鸿、鸽、鹌鹑、鸹、雀、豺各一种,鹄、凫、鸧鸆各两种) 、水产品四种(包括鳖、鰿各一种,蠵两种) 。可见楚人很重视野味,尤其爱吃野禽。野禽肉瘦,异味少,至今仍有“宁吃飞禽二两,不吃走兽半斤”的食谚。第二,在口味上,虽说五味并重,但尤重苦味、酸味和辛味,这与楚人习惯有关。首先,在传统医学看来苦味可以清热解毒,南方天气热,爱吃苦味,本为生活需要,后渐成习惯。苦中又特别重“大苦” ,也就是“苦味之甚者” ,这要用特别苦的调料,而不用只能激发出微苦的

10、酒、豉。这种苦味大约只有荆5楚一带的人嗜食,中原人很难能接受。正如两湖一带人们至今仍然非常爱吃苦瓜、而北方人尚难接受一样。其次,荆楚天气闷热,容易引起滞食,须借酸味食物以开胃。吴人也许善于制造醋一类的调料,故招魂写到吴羹,特别强调它是“和酸若苦” ,即又酸又苦。 大招写到佐味的泡菜“蒌蒿”时,指出它是吴国式的酸菜,浓淡适宜。可见楚人对“吴酸”之嗜好。第三,楚人还爱吃甜食,调甜味的时料除蜜、饴之外,还用北方所没有的甘蔗浆。喜食甜食的楚人甚至调制出了清凉爽口的消暑饮料和独具特色的甜酒,由此可见楚人饮食方面极具创造性的才能。经过对楚辞相关部分的研究,可以用“精,巧,奢”三个字来概括。“精” ,各类小

11、点心的精致,摆盘时陪衬品的精细均可见其精;“巧” ,则要说到制作工艺的巧妙,以蕙草熏肉以增其香,甜酒、饮料等经冷冻不仅可以更好的贮存,还达到了爽口的目的至于“奢” ,不能不说到食材的珍奇独特、种类众多,即便是祭祀所用的饮食也没有丝毫的敷衍了事,或者说祭祀这一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真的是十分重要以至于人们不能马虎。但是,不管怎么说,荆楚之地的富庶以及重视饮食的习惯是可以得到证实的。三、古代祭祀饮食的流传及对后世的影响从楚地流传下来的祭祀饮食最有名的应该说是粽子了。粽子又称“角黍” 、“筒粽” ,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据记载,粽子在春秋时代就有制作,目的是祭祀祖先,后

12、 为 祭 投 江 的 屈 原 而 开 始 流 传 ,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2010 年 12 月,江西德安县宋代古墓出土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现在的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种风俗也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阴历的五月初五还被定为了端午节,祭屈原,也祭祖先。然而几年前,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抢先申报胜利而告终。对于这件事,我们该说些什么?很愤怒,可是我们也必须作深刻的反省了。我们的端午,我们的屈原被打上别国的标签难道仅仅是韩国人的卑鄙吗?在这些属于我们的时候,我们好好珍惜了吗?人就是这样,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却只能换来无尽的追悔我们必须要看到古代各类文化的博大精深,要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感。捍卫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捍卫我们的尊严。【参考文献】1 陈苏彬译注.楚辞M.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6.322 李中华,邹福清注说.楚辞M.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173 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66-684 谢定源.中国饮食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136-1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