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年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纲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610547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2年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2012年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2012年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2012年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2012年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2012年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2年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2010 年-2012 年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0 年-2012 年是落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时期,也是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整合、融合、改造、提升的重要时期。在“ 金管工程” 二期建 设和信息化推广应用取得重要成效基础上,适应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需要,遵循信息化发展规律,制定本规划纲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紧紧围绕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创新和发展,组织实施好硬件设备、网络系统、安全系统、软件系统及配套系统提升改造、建设与维护,不断提高监管、执法、服务、内

2、部管理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信息化对工商行政管理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为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手段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二、指导原则(一) 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按照国家和全省信息化发展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改造、高效能建设,制定全系统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改造、建设、维护标准。牢固树立信息化“ 一盘 棋” 的思想,正确 处理全局与局部、开 发与应用、风险与安全、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促进信息化整体水平的不断提2升。 (二) 应用主导、突出重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工商行政管理业务有机融合,紧密结合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创新和发展,以推进职能到位、促进改革创新、提高工作水平为目的,突出重点,稳步推

3、进,优先做好对履行监管、执法、服务、内部管理职能起关键作用及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支撑平台与业务系统的改造、建设和应用。 (三) 整合资源、促进共享。从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 一体化” 的要求出 发,加快网络和应 用系统整合、优化,强化各系统衔接,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改造,完善涵盖全部工商业务、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内网办公平台、外网服务平台和集成化基础数据库,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四) 讲求实效、保障安全。从应用效益和现实情况出发,突出实用性和便捷性,注意投入与效益的统一。综合平衡安全与风险,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

4、,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可靠、安全、高效运行。三、发展目标到 2012 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目标是:网络及硬件配置达到省级和全国工商系统先进标准,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应用水平3进一步提升;信息孤岛现象基本消除,信息化一体化目标初步实现;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网上业务占到工商行政管理业务总量的 90%以上;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能够全方位、深层次地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具体目标是:(一)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保障水平。通过信息化提升改造工程,使省、市两级中心机房达到国家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标准,全面改善机房环境;更

5、新、升级服务器、小型机等设备,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供高速便捷、安全可靠的信息传输和运行平台。(二) 深化业务应用,提高监管水平。围绕工商行政管理核心业务,全面深化拓展业务应用,整合、升级覆盖全面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应用系统,实现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跨业务、跨区域的业务协同、执法联动,提高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整体效能。(三) 整合系统资源,提高共享水平。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业务平台、内部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建立全省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开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和展现,为政府决策、企业投资、社会公众提供全面

6、信息服务。(四) 统一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和在线服务功能,建设4以“ 山 东工商行政管理网” 和各市局门户 网站为核心站点的工商门户网站群,构筑全系统统一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水平。(五) 完善安全防御体系,提高防范水平。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平台建设,增强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提高系统整体安全防范水平。四、主要任务(一)2010 年的任务1、省局中心机房建设与搬迁。将现有机房从三楼搬迁至一楼西大厅,按照国家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A 级机房标准进行装修,增配新风、防雷、消防报警、

7、机房集中监控、KVM、门禁等系统,并对原有机房加以改造和利用。2、省局硬件平台与网络设备更新。全面更新小型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增强硬件平台的扩展性和冗余能力。配置两台高性能小型机作为核心处理数据库服务器,为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服务支撑。采用 SAN 存储系统,实现内网基本业务区和数据中心区统一高速存储管理。全面更新和升级网络设备,将原有单核心、二层网络架构改造为双核心、三层网络架构,以提高网络核心的可靠性、稳定性;增加相应的运维管理软件、监控软件,确保网络设备稳定运行。53、省局安全系统升级。以原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架构为基础,依据实际安全需求,在业务内网、公众服务网部署新的入侵防护、防

8、火墙、服务器加固、漏洞扫描、网页防篡改、防病毒、终端管理、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软件等,全方位、深层次地保障系统安全。4、省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整合综合业务系统、食品流通许可系统、12315 系统、电子档案影像扫描系统、经济户口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立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省局与国家工商总局、与其他政府部门数据交换功能。(二)2011 年的任务1、省局的任务(1)省局内外网门户网站建设。采用最新技术对山东红盾信息网进行重新设计,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和在线服务功能,建设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总的门户网站-山东工商行政管理网,实现集动态性、交互性、实时性于一体的信息发布总平台和为民服务总

9、窗口的功能。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建立省局内网门户山东省工商局内部工作网,实现单点登陆、用户权限管理、信息共享和智能服务。(2)省局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在信息化推广应用取得成效基础上,建设省局电子监察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行政效6能监察和廉政监察,提升科技防腐和职业风险防范水平。(3)全省视频会议系统改造和建设。将省局至 17 个市局视频会议系统更换为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市局至各县级局标清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完善的全省工商行政管理视频会议网络。(4)全省民营企业呼叫平台建设。依托现有内部电话网络,利用特种服务电话号码及呼叫转移功能,建设民营企业呼叫平台建设,及时为民营企业家提供咨询服务,解答民营企

10、业遇到的问题,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5)全省网络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集中建设集网络广告监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网络舆情监控于一体的全省网络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省内网站广告数据采集、疑似违法广告识别与报警、监测数据分类与处理等功能,实现对网络商品经营者、网络服务平台、网络交易行为及部分重要商品监管等功能,实现对互联网工商行政管理舆情自动监控、及时反应等功能。2、市局的任务参照省局建设方案,结合本规划和市局实际情况,完成以下任务:(1)市局机房升级改造。按照国家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B 级标准改造市局中心机房,强化市局机房全

11、省数据7生产中心功能。 (2)硬件平台提升改造。全面更新服务器、小型机、网络、存储等硬件设备,改造市局网络结构,畅通省局市局县(分) 局 工商所联网通道。(3)安全系统提升改造。对各市局安全系统提升改造,强化安全监控、病毒防范、攻击防范等措施,确保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整体网络安全。(三)2012 年的任务1、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全面升级。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变化和业务工作创新,对现有的综合业务系统全面升级,建设涵盖所有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综合业务系统,消除信息孤岛现象。2、 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数据分析中心建设。汇集工商行政管理基础数据,实现对市场主体数据、12315 数据、广告监测数据分析,为领导

12、提供决策支持。五、保障措施(一) 组织保障1、进一步健全完善信息化领导机构和信息化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 工程来抓。2、加强信息化管理机构建设。在现有机构编制情况下,调整信息化管理机构职能,强化信息化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职8能。3、建立信息化工作考核和问责机制。把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和实际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各内设机构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加大信息化工作在年度绩效考核中的分值,督促信息化各项任务的落实。(二) 制度保障1、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健全项目立项审批、招标采购、施工验收、管理维护等各项制度,实行“ 阳光作业” ,实现对信息化项目全过程管理。2、

13、加强数据质量建设。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度、数据质量监测纠错制度、数据质量通报制度,按照谁工作谁录入、谁录入谁负责和一数一源原则,规范数据采集行为,保证数据完整率和准确率,不断提高数据质量。3、加强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健全运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房管理、设备管理、应急管理等规章制度,开展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认证,使信息化内部管理规范运行。(三) 人才保障加强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加强全员信息化知识培训,增强干部职工信息化意识,强化信息化应用能力,提高信息化素质。(四) 经费保障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将信息化提升改9造、建设、运行维护经费纳入每年财政预算,做好预算申报、预算执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工作,保障信息化规划目标的实现,确保信息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