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5讲-主题与标题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6097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5讲-主题与标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5讲-主题与标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5讲-主题与标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5讲-主题与标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5讲-主题与标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5讲-主题与标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5讲-主题与标题(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讲 主题与标题 (2014泸州 )阅读短文 , 回答问题 。 草是庄稼的敌人 。 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 。 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 草长在庄稼地里 , 与庄稼争抢养料 、 阳光和雨露 , 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 , 暗里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 , 汲取父亲的血脉 。 父亲头顶烈日 , 一锄一锄把草锄掉 , 庄稼欢天喜地 , 而草则恨意浓浓 , 它们无处躲 , 没处藏 , 被父亲连根锄起 。 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 , 眼睛像锥子一样 , 锋利地扫过庄稼地 , 瞄到一株草 , 哪怕是微小的一株 , 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 , 径直冲到草面前 , 拨开庄稼 , 掐住草的七寸 , 把它连根拔

2、起 , 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 父亲与草 , 草与父亲 , 势不两立 。 父亲老了 , 种不动地了 , 只好放下高 高挽起的裤管 , 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 , 跟随儿女进城 。 父亲进城 , 庄稼们挥泪告别 , 草们敲锣打鼓, 欢天喜地 , 得意洋洋地说:到城里呆着去吧 , 再不要回来 ! 进了城的父亲 , 起初有些坐卧不安 。 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 , 盈满了牵挂 。 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叨 , 那些地没了娘老子 , 成了没人管的孩子 , 草就疯了 , 多好的地 , 一年收多少粮食啊 有次下班回家 , 吃惊地发现 , 阳台上多了几盆花 。 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 , 去花市买的 。 父亲进城后 ,

3、 很少出门 , 即使出门 , 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 。 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 , 大到没有边际 , 所有的路和楼都是一个面孔 , 他怕迷 路 , 走丢了 , 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 每每这时候 , 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 , 在那里 , 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 , 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 , 熟悉每条路的走向 , 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 。 而离开了土地 , 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群星的指引 , 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 , 不知去向 。 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 , 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 , 充满了爱怜和疼惜 。 但对于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 , 父亲一如当初对待

4、大田里的草一样 , 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 , 重重地摔进垃圾桶 。 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 , 照顾着盆里的花 。 让他没有想 到的是 , 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 。 花的骄矜 , 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 也让父亲有些失望 , 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 花枯萎了 。 父亲找来一些大蒜 , 把他们种花盆里 , 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 。 果然 , 这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 , 浇了一些水后 , 便葳葳蕤蕤地长起来 。 等到长大一些 , 就有些发黄了 , 显然是肥力不足 , 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 , 单薄了许多 , 让蒜和葱营养不良 , 枯黄瘦小 。

5、 后来 , 父亲乘着回老家的机会 , 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 。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葱 , 一盆一盆地装满泥土 , 摆在阳台上 晒着 。 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 , 然后种上蔬菜 。 父亲叫我帮着从网上买点黄心乌种子 , 我给忙忘记了 , 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 , 就没再提过 。 等我想起来 , 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 , 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草 。 父亲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 ,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 , 好种上黄心乌 。 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 , 那些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 , 且长得极快 , 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 , 嫩嫩绿绿的

6、, 一派生机 。 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 , 种上黄心乌 , 不仅可以观赏 , 长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吃 , 而且是没有 污染的原生态蔬菜 。 然而过了很久 , 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 。 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 , 有的都已经打苞像要抽穗的样子 。 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 , 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 。 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 “ 仇恨 ” , 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 父亲与草和解了 , 面对面坐着 , 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 , 彼此都不说话 , 却没有半点疏离 。 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 ,是硬冷的城市 , 是内心的孤单 , 不是父亲对田野的思

7、念 ? 但不管怎样 , 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 。 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 , 幸福地 生长着 , 无忧无虑 , 陪伴着孤寂的父亲 , 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 , 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1 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标题: _ 理由:_ 【 答案 】 亲与草。理由:全文以草为线索 , 围绕父亲与草的关系的变化 , 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其他如:“和解”“草的遭遇”“草的命运”等 , 只要围绕父亲对草的情感变化来阐明理由即可 ) 本题要求为文章拟写标题 , 标题即文题 , 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 也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 、 概括与浓缩 。 结合本题来看 ,

8、全文以 “ 草 ” 为线索 ,围绕父亲与草的关系的变化 , 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 所以可以 “ 父亲与草” 为题 。 中考主要考: 拟写或分析文章标题; 给文章设计过渡句或总结句; 体会文章作者表达出的情感倾向; 分析文章所渗透出的作者的观点 、 看法 。 一 、 确定文章主题: 最常见的三种方法是:找 、 并 、 联 。 1 “ 找 ” , 即找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 找标题 。 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直接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 。 找注释 。 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的思想 、 写作背景及动机等 , 文章的主题往往与之有关 。 找过渡句 (段 )。 文章的过渡句 (段 )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

9、下的作用 , 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 找开头 、 结尾句 。 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 结尾句有时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 找抒情议论句 。 记叙文写人叙事的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所以抒情议论句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 找反复出现的句 (段 )。 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 观点更鲜明 , 作者有时采用反复的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 、 观点 , 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 找独立成段句。独立成段的句子在文中往往起强调的作用 , 与主题关系很密切。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 , 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 综合分析。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 , 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 则可使用下面的

10、格式:本文叙述 (描写、介绍 )了 , 表达了 (抒发、赞扬、歌颂、揭露、讽刺、反映 )了 2 “ 并 ” , 即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 , 加以综合概括 , 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3 “ 联 ” , 即联系时代背景。不少文章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 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可以采用 “ 通过描绘 , 歌颂 (批判 )了 ,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 的句式来归纳。 二、标题的作用与拟写: 实际上是感知主题 , 梳理情节的变题 , 因此 , 分析、拟写标题要在准确把握主题、情节的基础上进行。 1 标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概括文章所叙之中心事件。

11、标明文章行文线索。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 , 或是一件物 , 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等 , 这篇记叙文的文题很可能就是该文的线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记叙文就是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文章的题目的。吸引读者关注。一篇好文章的题目要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 让读者看了之后能产生遐想 , 随之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含蓄隽永 , 一语双关 , 具有象征意义 , 分析其含义就要找出其象征意义。 2 拟写标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找文章线索; 明确中心; 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 注意反复出现的句子; 抓住核心人物; 抓住核心事物; 抓住核心事件; 把握作者情感; 所拟标题要简洁 、 凝练 、 概括 、 个性

12、, 十字以内 , 很能吸引人的眼球 。 实战演练 , 请在 15分钟内完成以下考题 ! (共 30分 ) 一 、 (2015乐山 )阅读短文 , 回答问题 。 (15分 ) 老师!老师! 阎连科 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 , 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 在今年正月 , 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 。 在这闲空间 , 张老师到了我家里 , 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 。 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 , 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 。 相向而坐 , 喝着白水 , 削了苹果 , 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 , 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 , 我的学习 , 我的作业 , 我的逃课 。 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 ,

13、 清寂中夹缠暖意 , 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 生于上世纪的 20年代末 , 老师读书辍学 , 辍学读书 , 反反复复 ,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 , 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 , 有了 1949年的红旗飘扬 , 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 , 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 。 好在 , 他终归识字 , 也有文化 , 祖国的乡村 , 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 ,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 , 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 , 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 , 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 。 于是 , 老师就成了老师 。 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 , 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 。直至改革开放后 , 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

14、 , 做了教导主任 , 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 。 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 , 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 , 都在布满土尘 、 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 , 青丝白染 。 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 , 从他写的一本 我这一生 张梦庚自传 的简朴小册里 , 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 , 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 , 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 , 奔袭挣脱 , 流着流着 , 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 。 最后的结局是 , 我们毕业了 , 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 , 老师枯衰了 。 我们成家立业了 , 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 , 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 , 过着忆

15、旧的生活 , 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 、 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 还记得 , 初一时 , 他是我的班主任 , 又主教语文 。 一天酷暑 , 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 , 多得兵荒马乱 , 人心恐惧 , 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 , 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 。 自然 , 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 , 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 。 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 , 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 , 我竟振振有词地说 , 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 , 地里蚜虫遍布 , 我该 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 ? 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 , 棉花就会一季无收 , 时间这样急迫 , 我家人手不够 , 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 , 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 事情的结果 , 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 , 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