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参考点击的选择和转换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599238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rp-参考点击的选择和转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erp-参考点击的选择和转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erp-参考点击的选择和转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erp-参考点击的选择和转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erp-参考点击的选择和转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rp-参考点击的选择和转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rp-参考点击的选择和转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节 参考电极的选择和转换将参考电极放在什么位置,才能将才考电极的活性降到最低,获得最真实的基线(近似于 0 的)信号呢?一般情况下,参考电极的选择可以是双侧乳突(连线)平均、耳垂(连线)平均、前额中心电极、鼻尖、下颚、非头部的胸椎、踝关节和膝盖等等,也可以将所有头皮脑电极位置记录的电压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即平均参考(average reference) 。虽然对参考电极位置的争论是纯方法学的,但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参考位置会对数据记录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同一实验程序采用不同的参考位置将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以鼻尖参考得到的面孔刺激诱发的颞枕区分布的 N170 显著高

2、于双侧乳突平均参考的 N170,而(Vertex Positive Potential,VPP)则表现为后者更为显著。由于高级视觉加工(如面孔)往往在枕颞皮层,以鼻尖作为参考电极比乳突更有利于观察该区域的认知加工机制。基于对参考电极的位置、方向与偶极子发生器位置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电信号通过头骨的传播特性的考虑,Katznelson(1981)认为解决参考电极的最好方式就是对所报告的每一组数据都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参考电极模式,并从中确定结果上的相同点,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相对可靠的结论。但是,这种方法并未得到广泛使用。目前,较为常用的头部参考使耳垂或乳头的链接或平均,相对较少使用的是鼻尖和下颚参考

3、以及平均参考。双侧耳垂或乳头为参考耳垂或乳突的连线或平均作为参考是将每个参考电极都放置于一侧耳垂或耳后的乳突上,然后将两个电极的连线或平均作为一个参考信号,这种方法在EEG/ERP 的研究中( 尤其是听觉 ERPs 的研究)已经被广泛的使用。然而,在信号放大之前将两个电极连线在一起,理论上是强行将两个信号相等对待。这一缺陷将会产生一个低电阻通道,使得整个头皮的电压分布得到改变。因为如果两个电极的电阻不相同,电流将更易流向其中一方,并将有效的参考位置转移向电阻更低的位置,因此影响有效的头皮电压分布并改变了对称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因为皮肤阻抗明显高于大脑阻抗,这种影响实际上并不严重。相比较而言

4、,选取左右乳突或耳垂点击信号的平均数作参考,被认为是比连线法更好的方法,它可以避免分布失真。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以笔尖或头顶作参考电极,而将双侧乳突或耳垂作为两个单极导联的记录电极,然后在离线分析中从各导联的脑电数据中减去双侧乳突的平均数。其原理如下:设以头顶某位置为参考电极,某电压值为 x,电极 A 位置的原始脑电信号幅值为 A,那么所记录到的脑电幅值为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的电压差,即 A-x,设为 a;左右乳突或耳垂记录的原始信号幅值分别为 Lamp 和 Ramp,其记录到的信号幅值分别为 1=Lamp-x 以及 r=Ramp-x;转换为双侧乳突或耳垂的平均数为参考后,A 位置的信号幅值为=

5、A-(Lamp+Ramp)/2a=(a+x)-(1+x+r+x)/2=a-(1+r)/2;左侧乳突=1-(1+r) 、2=(1-r)/2;右侧乳突=r-(1+r)/2=(r-1)/2(显然,左右乳突的代数和为零)另外,也可以将一侧乳突或耳垂做参考电极,而将对侧乳突或乳突做记录电极,然后从各导联的脑电数据中减去对侧乳突或耳垂记录信号的 1/2.其原理如下:设以左侧乳突或耳垂为参考电极,其原始电压值为 Lamp,电极 A 位置的原始脑电信号幅值为 A,那么所记录到的脑电幅值为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的电压差,即 ALamp,设为 a;右乳突或耳垂记录的原始信号幅值分别为 Ramp,其记录到的信号幅值分别

6、为 r=Ramp-Lamp;转换为双侧乳突或耳垂的平均数为参考后,A 位置记录的幅值为=A-(Lamp+Ramp)/2a=(a+Lamp)-(Lamp+Ramp)/2=a+Lamp/2-Ramp/2=a-r/2。虽然临床脑电检查大多使用耳垂做参考电极,但有研究发现当实验时间超过 1h,耳垂参考会降低信号记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过,也有实验室一直采用耳垂参考,如著名的面孔识别研究专家 Eimer 教授的实验室。但是,耳垂/乳突平均参考有其难以忽略的自身缺陷。Goldman(1950)和Katznelson(1980)研究发现,耳垂/乳突平均参考将邻近脑区的活动作为了基线。由于耳垂/乳突参考临近颞

7、枕部发生器,所以会对研究该部位邻近区域为目的的某些特定实验产生影响,如对高级视觉加工(如面孔识别)的研究中,大量的发生源被定位于颞枕皮层。当然,在大部分实验设计中,耳垂/乳突参考都是非常有效的。耳垂参考在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体觉诱发电位上均具有重要的价值。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乳突/耳垂平均参考方法降低了大脑左右半球的差异,因此,并不是评估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差异的最好选择(鼻尖参考方法可以更好地对半球差异进行分析) 。鼻尖参考鼻尖或鼻根以及下颚参考都是将参考电极放置于临近颅骨通路的位置(口、喉咙、燕窝、鼻窦) ,其所产生的低阻抗通路将对电信号的分布特征可能会产生潜在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

8、意。但在某些研究中也是可行的,有时是必须的。尽管笔尖作参考时,由于鼻尖的特点(高耸、易出汗等) ,参考电极的稳定性可能不如乳突参考,但经过良好地处理,仍然可以记录到可靠的脑电信号,尤其是鼻尖记录可以更好的记录和分析早期视知觉 ERP 已及失匹配负波MMN(Mismatch Negativity)。以面孔特异的早期成分 N170 为例,以鼻尖参考得到的 N170 显著高于乳突参考,更有利于观察该区域的认知加工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研究发现,听觉 MMN 在乳突附近有一个发生源,所记录到的电压幅值会发生极性翻转,因此,一般情况下,听觉 MMN 的记录和分析以笔尖作参考电极,而以双侧乳突作为记录电

9、极。平均参考所谓平均参考(average reference) ,指的是在普通参考电极记录 EEG 后,求出全部记录点的平均值,以各记录值减去该平均值后的差值作为实际的脑电数据。其目的在于实现参考电极的电位恒定或为零。其依据是,假设人脑和颅骨是均匀的圆球体,球体表面均匀放置足够的电极记录,偶极子位于球心。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某些脑电求源的逆运算。其缺点在于它是基于理想的头颅条件和假设的偶极子计算出来的,与真实情况相差很大,因此它所带来的误差是不容忽视的。实际上,无论多精确的平均参考也只是一个理论上接近零点,且依赖于传感器的数量和位置。从前额或前部信号取得精确的采样是相对困难的,因为大脑并不是

10、一个真正的球体,所以大脑上的电极排列也并不能像在球体上一样完全合适。因此,任何平均参考都必然更有利于中央和后部、侧部和背部位置。此外,相对较少的电极信号参与平均将对平均后的电信号产生更大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参考电极与头皮其它电极之间的相位和振幅关系,使得对已记录数据的空间特性的解释变得困难。尽管该影响可能通过增加足够大的电极采样来改善,如至少 20 个电极,但电极部位的选择对结果仍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电极排列疏松并集中在某些特异的孤立区域时影响更为明显。另有研究者对平均参考提出批评,因为平均参考法可能会产生“ghost potentials”(幽灵电位) ,即难以预料的 ERP 成分,从

11、而干扰了 ERPs 成分的正确理解和分析,导致错误的结论(Desmedt et al.,1990) 。需要注意的是,在特定皮层区域的研究中(如颞枕区的面孔识别) ,往往会根据研究需要在该区域增加一定数量的电极,此时平均参考将严重影响 ERPs 成分的解读。如图 5-22所示,乳突参考的结果明显不受导联数量的影响;尽管与乳突参考相比,平均参考产生了明显的“ghost potentials” ,从而对枕颞区认知机制的分析和理解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有可能错误的结论,但是如果记录电极在头皮表面具有相似的均匀分布,62 导联和 30 导联的全脑平均参考后的结果差别不大。然而,为更好的考察颞枕区的加工,当增

12、加颞枕区的电极数目(如PO7、PO8、PO6、PO5 等) ,其平均参考的结果相对于均匀分布的 62 导联和 30导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为结果的可靠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事实上,虽然真正意义上的中性点位点(零)的缺乏同样表现在其他参考电极中,但对平均参考的影响更为显著,尤其是平均参考方法的使用和分析要求所有导联的EEG 信号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保证可靠的记录。实际上在多导联的情况下,往往会由于各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导致某个或某些导联的 EEG 信号不稳定,这样势必会对平均参考的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也有学者认为,在某些特定的 ERPs 研究中,平均参考也是可行的(尤其是溯源分析) 。Joyce 和

13、 Rossion(2005)比较了乳突、耳垂、鼻尖以及平均参考(64 导)条件下的面孔 N170,认为在导联数目足够多且均匀分布在头皮表面的情况下(如 64 导、128 导等) ,平均参考方法在观察 N170 的分类和半球差异方面更合适,且有利于额区 VPP 和颞枕区 N170 之间正负电位的平衡。然而,这种方法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很多研究者仍然将鼻尖作为研究面孔早起加工(N170)的首选,也有研究者(如 Eimer)适中采用双侧耳垂参考(同时分析VPP 和 N170) 。实际上,平均参考得到的结果并不是 ERPs 数据本身,势必会给研究结论带来不同程度的误差。下面举例说明:设条件 A 和条件

14、 B 在记录点 F 的原始电压值分别为 AF 和 BF,泽两种条件下的差异为 a=AF-BF;以鼻尖、头顶或双侧乳突或耳垂为参考电极时(设参考电极的原始电压值为 R) ,两种条件下记录的 ERPs 电压值分别为 A 和 B ,其中 A =AF-FR,B =BF-R,两种条件下的区别为 A -B =(AF-R)-(BF-R)=AF-BF,可见结果和FF原始电压的差异 a 完全一致;假设记录电极的导联数为 n,两个条件下个个导联的原始电压分别为A1,A2,A3,AF, 以及 B1,B2, B3,BF, ,nB则以头顶某个电极为参考电极(R)记录后的电压值分别为:=An-R, =Bn-R;AnBA

15、和 B 两种情况下的平均参考电压值分别为:=(A1+A2+AF+An+R)/n=(B1+B2+BF+Bn+R)/n显然,两种条件下 F 点的 ERPs 的结果转换为平均参考后的结果分别为:A =AF-(A1+A2+AF+An+R)/nFB =BF-(B1+B2+BF+Bn+R)/n因此,平均参考后 A 和 B 两种条件下的差异为=A -BaF=AF-(A1+A2+AF+An+R)/n-BF-(B1+B2+BF+Bn+R)/n=(AF-BF)-(A1+A2+AF+An+R)-(B1+B2+BF+Bn+R)/n可见,只有在 A 和 B 条件下所有导联的原始电压完全相等的情况下, 才a等于 A 和

16、B 条件下的差异,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对平均参考结果的解释是需要慎重对待的。总之,由于不同的实验室偏爱不同参考电极位置,且相关的神经系统发生器的位置 也仍旧未知,所以,了解如何选择参考电极位置以及不同的参考会对数据产生何种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其核心在于了解如何根据所选的不同参考电极位置来解释数据结果。实际上,没有对所有实验条件都适用的完美的参考电极位置。一般情况下,乳突/耳垂参考更为常用,也更有利于分析和解释所得到的 ERPs 结果。而在研究发生源位于乳突附近的脑电活动时,则常常将参考电极位置放在鼻尖(如 MMN,面孔识别等的研究) 。另外,由于平均参考方法对 ERPs成分的严重影响或扭曲,其在 ERPs 研究中的使用要非常慎重。ERP 早期成分C1最早出现的视觉 ERP 成分。其主要特点包括:通常在头皮后部中线或偏侧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