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90961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 第 1 页 共 9 页12014 年思明教育厦门翔安易百分培训点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第卷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 2014 年是农历马年, “马上有 X”成为新年使用频率最高的语句之一。下列年份属于农历马年的有1894 年 1911 年 1954 年 2002 年A B C D14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 ”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1

2、5 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 。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 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16嘉庆二十二年,清廷谕令皖、浙、闽三省巡抚, “所有贩茶赴粤之商人水禁出洋贩运” , “别经发觉除将守口员弁严参外,并将该巡抚惩处不贷” 。 “谕令”所体现的经济观总受到时人批评,其批评依据合理的是A.茶叶出口可缓解国内市场压力 B.参与交流以推动制定经贸规则C.贸易保护并不能消除市场竞争 D.发展外贸可

3、适当增加财政收入17下列各项所倡导的道德观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潮流的是A “中国言义,虚文而已。西洋言利,却自有义在。鹜其实则两全。 ” B “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C “损人利己非也,损己利人亦非;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 ” D “道德之为物,应随社会为变迁,随时代为新旧。 ”18 20 世 纪 40 年 代 上 海 的 英 文 刊 物 密 勒 士 评 论 报 曾 写 到 : “( 中 国 ) 内 战 战 场 的 真正 分 界 , 是 在 这 样 两 种 不 同 的 地 区 中 间 : 一 种 是 农 民 给 自 己 种 地 , 另 一 种 是 农 民 给 地主

4、 种 地 ”, 这 “不 但 决 定 国 共 两 党 的 前 途 , 而 且 将 决 定 这 个 国 家 的 命 运 ”。 此 处 强 调 的是A土地私有的必要性 B土地改革的重要性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19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 1981 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 年, “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 第 2 页 共 9 页2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

5、教学内容的选择20右图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状况。该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走向公开对峙B新中国坚持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原则C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21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221497 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

6、火葬台” 。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A违背传统宗教观念 B导致社会奢侈成风C危及封建君主统治 D倡导民主自由思想2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 20 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 ”下列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C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D70 年

7、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24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是模式 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 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 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模式 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A模式 1北美自由贸易区 B模式 2上海合作组织C模式 3亚太经合组织 D模式 4 欧洲联盟第卷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 第 3 页 共 9 页3本卷共 2 小题,其中第 38 必做题,第 41 按要求选做,共计 52 分。38 (36 分)民生问题是古今政治家关注的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材料一 夫在芸耨(即耘耨) ,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 于 布帛,则民不困。(战国)尉缭子治本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一一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民生主义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 , “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 ;就要“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 。 “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展资本,振兴实业。 ”在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犹如车之两轮。如果说,平均地权侧重于实现土地国有和“耕者有其田” ;那么,节制资本则着眼于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并通过发达国家资本和利用外国资本,加快中

9、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一一摘编自李华兴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剖析材料三 邓小平民生观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渗透在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中。概括地说,邓小平民生观就是立足基本国情,顺应人民愿望,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入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和观点。苏献启试论邓小平民生观(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生的目标,并从治国的角度分析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 (8 分)(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孙中山关于民生的目标及其实现的设想条件有何不同?孙中山的这一民生目标及其设想条件在近代中国是否可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10、。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 第 4 页 共 9 页4(12 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邓小平的民生观。 (10 分)(4)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不同的民生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导致这一不同的相同因素。 (6 分)41 【 历史 】 (16 分)在 A、C 二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A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英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刑政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

11、国家之用也。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材料二 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的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 (6 分)(2)据材料二,归纳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改革思想的积极意义。 (10 分)C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

12、 第 5 页 共 9 页5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材料二 在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当中,马君武、朱执信、孙中山、廖仲恺、宋教仁、冯自由先后在译书汇编 、 浙江潮 、 民报等报刊上介绍过各种社会主义学说。朱执信在民报 (1

13、907 年)上相继发表的文章中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主要内客,并节译了其中的片段。朱执信指出:“顾自马尔克(马克思)以来,学说皆变,渐趋实行,世称科学的社会主义。 ”但是这些介绍只是零星的,不成规模和系统,而且传播的范围非常小。李军伟、张瑜从精英到大众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对人类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 (6 分)(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结合以上材料及时代背景分析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10 分)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 第 6 页 共 9 页6答题卡 班级 姓名 第卷 非选择题38.(36 分) (1) (8 分)

14、(2) (12 分)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 第 7 页 共 9 页7(3) (10 分) (4) (6 分)_(1) (2)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 第 8 页 共 9 页8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三)参考答案第卷选择题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48 分。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C C C D B B D D C A C C第卷非选择题 2 小题,共计 52 分。38(36 分)(1)目标:农民安居乐业,有积蓄。条件:维持“男耕女织” ,保证农民拥有土地和生产时间。 (8 分)(2)目标不同:国民生活安乐,财产平均分配。 (4 分)条件不同:大力发展实业,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利用外资加快经济建设。 (4 分)不可行,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民生方案行不通。 (4 分,只作判断无说明理由不给分)(3)评述:邓小平的民生观立足国情、强调经济建设,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保障人民权益,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4 分)是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