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拙政园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574254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艺术--拙政园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园林艺术--拙政园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园林艺术--拙政园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园林艺术--拙政园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园林艺术--拙政园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艺术--拙政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艺术--拙政园(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拙政园中国古典园林精粹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林数量之多造诣之精,乃当今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有。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已在1997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物保护单位。多少年来,拙政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游览者无不赞叹其构筑精美,情调优美,文化底蕴博大精深。 一、空间布局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占地约2万m 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林木葱郁。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

2、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中部原入口处,经过长长的夹道进入腰门,迎面一座小型黄石假山,构成一个幽闭的前导小空间,犹如屏障免使园景一览无余(障景),此为前奏或起景。穿山洞后为小池一泓,这个半开敞的自然空间为过渡地段。渡桥过池或循廊绕池便转入豁然开朗的高潮主景区(大小空间转换开合对比手法)。 它的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水面有聚有散,

3、聚则辽阔,散则曲折。池的东西两端留有水口、水尾,以体现疏水若为无尽之意。池中利用两土山结构岛山把池水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南水面开阔, 山北溪涧清流,主次分明。两岛山上,西山顶建“雪香云蔚亭”;东山顶建“待霜亭”。岛山南面黄石参差错落,北面芦苇丛生,两山之间跨溪架桥。西山西南角建六方形“荷风四面亭”,三面环水, 一侧临山, 犹若半岛。西面三曲桥可通“柳阴路曲”廊, 南面五曲桥与“倚玉轩”相连,不仅是全园的交通枢纽,而且又把水池分为三个彼此通透的水域。 主景区南侧的主体建筑物 “远香堂”,建筑通透,周围环境开阔,至此四面景观犹如长幅画卷展现面前。每临夏日荷蕖满池,故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溢清

4、”之句意,并且它与“”和“绣绮亭”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组有趣的空间。 自“远香堂”北平台西侧的“倚玉轩”循曲廊往南折而西便是一湾水尾,此即水池在南轩处分出的一支,向南延伸至园墙边,廊桥“小飞虹”横跨水上,过桥往南经“得真亭”又有水阁三间横架水面,名“小沧浪”,它与“小飞虹”南北呼应,配以周围的亭廊构成一个空间内聚的独立幽静的水院。自“小沧浪”凭栏北望,在这段纵深约七八十米的水面上透过亭、廊、桥三个层次可以看到最北端的“见山楼”,景色各异,层次十分丰富,达到了一种空间渗透的效果。过“玉兰堂“往北即为位于水池最西端的半亭“别有洞天”,它与水池最东端的小亭“梧 竹幽居”遥相呼应成对景,形成了主景区的东

5、西向的次轴线。“梧竹幽居”四面的月洞门是最好的框景。 在中部景区的东南角上有一处园中之园“枇杷园”,用云墙和假山障隔为相对独立的一区。云墙上开有月洞门与主景区形成空间渗透及框景,并且以一个幽静的庭园空间作为游览路线全程的收束。 拙政园的中部,水体约占园面积的五分之三,水面广,故建筑物大多临水,借水赏景因水成景。靠北的主景区即是以大水面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开阔的山水环境,再利用山池树木及少量的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互相穿插的空间层次,因而游人所领略的景域范围仿佛比实际的要大一些。主景区的建筑比较疏朗,意在稍稍点缀烘托山水花木的自然景观。整个环境虽由人作,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还保留着一些宋明以来的平

6、淡简约的遗风。靠南的景区则多是建筑围合的内聚空间,建筑的密度比较大,提供园主人生活需要。这样以密托疏既保证了后者的宛若天成的自然情调,又解决了因园林建筑过多而带来的矛盾。 西部以曲尺形水池为中心,散为主,聚为辅,处理上与中部截然不同。 在拙政园的空间设计中,运用了对景、隔景、障景、框景、空间渗透、虚实相生等多种造景手法,营造了一个多变而又富有趣味的古典园林。通过园中有园,园园相通,园林内外、远近、高下不同层次的映衬、汇集,使人在信步漫游中不断感受空间的无限广大。即使在狭小的天井中以寸石尺树布小景,也能取得与山地万物的对话,正所谓“咫尺千里,回味无穷”。 二、园林建筑拙政园虽然是私家园林,但在园

7、林建筑形式上却丰富多样,涵盖了大多数园林建筑类型,起到了点景、观景、引景、对景等诸多作用。榭廊曲折迂回,步移景别;小天井长、方、L形丰富多样,空间或明或暗,变幻无穷;凉亭做成四方、六方、八方多面赏景皆适宜;建筑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扇形;屋顶形式有歇山、硬山、攒尖等形式。 拙政园建筑类型 建筑类型 名称 堂 远香堂、玉兰堂 馆 八曼陀罗馆、秫香馆 楼 见山楼、微观楼、倒影楼 阁 浮翠阁、留听阁 轩 与谁同坐轩、听雨轩 廊 柳荫路曲、小飞虹 舫 香洲 亭 雪香云蔚亭,笠亭、荷风四面亭、松风亭、梧竹幽居事、北山亭、放眼亭 特 点拙 政 园 的 不 同 历 史 阶 段 , 园

8、林 布 局 差 异 , 逐 步 形 成 了 拙 政 园 独 具 个 性 的特 点 , 主 要 有 : (1)因 地 制 宜 , 以 水 见 长 。 据 王 氏 拙 政 园 记 和 归 田 园 居 记 记 载 ,园 地 “居 多 隙 地 , 有 积 水 亘 其 中 , 稍 加 浚 治 , 环 以 林 木 ”, “地 可 池 则 池之 , 取 土 于 池 , 积 而 成 高 , 可 山 则 山 之 。 池 之 上 , 山 之 间 可 屋 则 屋 之 。 ”。(2)疏 朗 典 雅 , 天 然 野 趣 。 早 期 拙 政 园 , 林 木 葱 郁 , 水 色 迷 茫 , 景 色 自然 。 (3)庭 院

9、错 落 , 曲 折 变 化 。 拙 政 园 的 园 林 建 筑 。 早 期 多 为 单 体 , 到 晚 清时 期 发 生 了 很 大 变 化 。 (4)园 林 景 观 , 花 木 为 胜 。 拙 政 园 向 以 “林 木 绝 胜 ”著 称 。 (一)香洲 香洲为“舫”式结构,东西20米,南北5.9米,有两层舱楼,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也很得体。 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拙政园香洲大概称得上是造型最为美观的一

10、个,同时,这一船型建筑又起到了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的一种承转过渡。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由亭台楼阁组合而成,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使人想起古时苏州、杭州、扬州一带山温水软、画舫如云的景象。香洲位于水边,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站在船头,波起涟漪,四周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清凉。与谁同坐轩在西园内有一临水建造的造型别致的扇面形小亭“与谁同坐轩”,取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词意,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其屋面、

11、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鹅颈椅、半栏均成扇面状。另外,在“与谁同坐轩”的后方山上是“笠亭”,其平面为圆形,“笠亭”的亭顶与“与谁同坐轩”的屋面正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扇面。其造型小巧精雅,别具一格,故又称作“扇亭”。 小飞虹 在中部西南侧,有一用于分隔小庭院的“小飞虹”,长约8.6米,宽约2米。它如彩虹般架在微微高起在三跨石梁上,朱红色立柱,上复走廊,造型古朴,色调淡雅,映卧池面,水池荡漾,桥影势若飞动,将亭、廊、桥置于一体,别具风格,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 。(四)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为西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方形平面带四

12、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 幅,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落地长窗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妆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亭

13、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 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缀云峰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 。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 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南墙高耸,好似画纸,墙上藤草作画,墙下筑有花坛,植天竺和竹丛,配湖石数峰,玉兰和桂花,色、香宜人。 见山楼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 ,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

14、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 松风水阁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 。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 ,是看松听涛之处。 远香堂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

15、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海棠春坞玲珑馆东侧花墙分隔的独立小院是海棠春坞。造型别致的书卷式砖额,嵌于院之南墙。院内海棠两株。庭院铺地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而成海棠花纹。与海棠花相呼应。 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 雪香云蔚亭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早春赏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动。又称冬亭。 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

16、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题。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塔影亭在留听阁,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致至。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浮翠阁为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阁” 。 笠亭在扇亭后的土山上还有一小亭,称“笠亭” 。 “笠”即箬帽,亭作浑圆形,顶部坡度较平缓,恰如一顶箬帽,掩映于枝繁叶茂的草树中. 倒影楼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