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73629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月考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巢湖市四中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 文 试 卷命题人:袁珉青 审题人:张咏梅第卷(阅读题 共 62 分)一、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读经典可改变气质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选择什么书来读,不是毫无讲究。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

2、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就是本民族的那些文化经典。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文明体国家”之一,文化典籍多。但是作为一般阅读而不是从事专业研究,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经典,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多。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诸子,而且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等,都可以暂时不读,甚至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读。但汉代的礼记里有两篇著作,却不能不读:一是中庸 ,一是大学 。当然宋明儒的书,还是要读一些的,特别是朱熹、王阳明的著作。朱熹把大学 中庸和论语 孟子合为“四子书” ,并精心注释,成为传统社会流传最广的儒家经典。史学方面,文史从业人员讲究“前四史” ,即史记 、前后汉书和

3、三国志。一般阅读,光读史记就可以。如嫌篇幅大,可选取其中的传和本纪阅读。文学方面, 诗经 楚辞不可不选择一些来读。 楚辞可选屈原的离骚 ,诗经不可忽略小雅 。另外晋的陶渊明,唐的李白、杜甫的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宋的苏东坡、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元的关汉卿、王实甫,明的汤显祖及三国 水浒 ,清的红楼梦等,都是不能不读的。汉代王充写的论衡 ,是一部奇特的书,读起来会打开你的思想,而不会被传统所束缚。还有清末民初以来20 世纪文史大家的著作,不少都堪称经典,如严复、章太炎、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等人的书,如果不读,未免太可惜。20 世纪学术大师的著作,实2际上是通向中国古

4、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终南捷径” 。至于道家,老庄足矣。佛学可读弘明集 广弘明集 出三藏记集 ,获得佛学的可靠知识,坛经 金刚经 心经则能够引导进入佛理的信仰层面。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然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

5、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节选自中国作家网 )1.下列有关阅读经典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为了养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各行各业都有一些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B作为一般阅读,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孔子、老子和庄子等,而孟子、荀子、墨子等都可不读。C一般的人阅读史学作品,只读史记就可以了;文学方面, 诗经中只要读小雅 , 楚辞中只要读屈原的离骚 。D不少清末民初以来的 20 世纪学术大师们的著作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

6、经典,也许是一种便利的方法。2.下列有关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对待多元文化的态度,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吸取文化的精华,剔除文化的糟粕 。B无须拒绝异质文化的影响。 C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交错,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 。D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在一起。3.对“今天我们还要读中国的经典作品的意义”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主要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B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气质。C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D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3二、(3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7、完成4-7题。书巢记 陆游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鹊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陆子曰:“子之辟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8、。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淳熙九年九月三日,甫里陆某务观记。【注】杪:树梢的细枝。 觌:相见。 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 4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信乎其似巢也 确实 B.乃引客就观之 带领C.顾未入吾室 只是 D.凤之巢,人瑞之 吉祥5下面

9、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名其室曰书巢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B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 之二虫又何知C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耶?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6下列各句子不属于陆游命名“书巢”的原因的一句是( )(3 分)A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书。B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4C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D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7把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

10、,是为避害之巢。(4 分)(2)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4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 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 分) 10.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六小题)(6 分)(1)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2)外无期功

11、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3)潦水尽而寒潭清,_ _。(王勃滕王阁序)(4)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6) ,风飘飘而吹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映阶碧草自春色,_。(杜甫蜀相 )(8)大江东去,浪淘尽,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负重的河流黄毅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绝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5性和必要性。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

12、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期却是一

13、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和霸气。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 2750 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

14、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他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流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 ,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 60 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6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慌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