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73625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2013-2014 第一学期期末)五龙中心学校韩玉玉二一四年一月八日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本次期末质量监测试题覆盖面广,难易适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试卷从字词,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下面就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今后教学的改进等 方面,我简要地谈一谈。 一、考查情况 本班考试人数 40 名,平均分 83.4。二、卷面情况分析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 考察学生的书写能力,总的来看还不错,但有个别学生对于复杂难写的字掌握得不牢,如“暂停” 、 “笼罩” ,要加强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第二题:给加点字选择正

2、确的读音 方言的误导;部分学生对字在词语中的意思理解错误;多音字的记忆混乱。第三题:比一比,组词语 本题基本上没出现错误,但个别学生书写不够规范,字迹太潦草了。第四题:把词语补充完整 本题失分较少,平时训练的时候都有所涉及,只有个别同学还是写不对,例如:得意洋洋。第五题:选正确的解释填空 本题较简单,都是常用的句子,学生都能凭自己的理解选出正确的意思进行填空。第六题:按要求写句子 缩句;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改为陈述句;改为“被”字句;修改病句。 本题大多数学生都有失分,特别是改陈述句和缩句较为突出,在句子方面还应加强指导和练习。 第七题:补充句子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都是书

3、上课文中或园地中的,做得较好,但个别学生由于粗心,总写错一两个字,要引起注意。 第八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课外阅读是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部分学生的不细心和平时阅读不够,也出现了失分现象。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九题:习作 这一题富有开放性,考察学生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总体来看,学生因为平时练习过这方面的作文,所以写得较好,但少数学生由于语言积累不够,也出现了失分现象。 三、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本次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适宜,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

4、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平时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3)逻辑思维能力欠佳 本次质量检测作文素材虽都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但由于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训练太少,所写作文

5、语序散乱,没有很好的逻辑联系。空话、套话、假话太多,童真、童趣体现不够。可见在这方面,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4)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部分学生字迹潦草不规范。 四、改进措施。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扩大学生知识面,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巩固识字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训练,在做语文习题时,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按要求答题以及认真检查的答题习惯。 4教

6、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 。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5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 6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要教好语文,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必须靠自己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发掘,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