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卷一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73624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试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学试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学试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化学试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化学试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试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试卷一(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总 6 页2014-2015 学年度化学试卷一第 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食物腐烂 C火柴折断 D 固体粉碎2下列属于纯净物是( )A空气 B 石油 C 碘酒 D 蒸馏水3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水分子2H 2O B 氯化铝AlClC两个氯原Cl 2 D 正二价的铜元素Cu 2+4 “生活中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食用加碘盐可预防大脖子病,所以应尽量多吃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C用甲醛溶液浸泡鱿鱼,以保质保鲜D有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能“化

2、水为油”5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反应使质量增加的是( )A浓硫酸 B氯化钠 C . 烧碱 D 浓盐酸6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 H2和 O2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分子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7阿莫西林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其化学式为 C16H19N3O5S,关于阿莫西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阿莫西林是一种有机化合物B阿莫西林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12:5C阿莫西林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D阿莫西林中含有 44 个原子8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3、检查气密性 B放回滴瓶 C加热液体 D振荡试管9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最终只存在无色液体的是( )ANa 2CO3溶液、KCl 溶液 B BaCl2溶液、KOH 溶液CFeSO 4溶液、NaNO 3溶液 D CuO、Na 2SO4溶液10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B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试卷第 2 页,总 6 页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1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 1

4、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t 1时,甲和乙各 30g 分别加入 90g 水中,均能完全溶解Dt 2时,在 100g 水中放入 60g 甲,形成饱和溶液12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伊娃美丽广安,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中,与此倡导不相符的是( )A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C发展快速公交、减少私家车出行D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13某同学在毕业体检时,检查出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建议他在平时的饮食中可适量增加的食物是( )A水果、蔬菜 B米饭、面条 C瘦肉、面条 D 奶油、牛油14下列叙述与对应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A 水

5、的电解 B. 向稀硫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气体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15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生铁比纯铁硬,故黄铜比纯铜硬B烧碱属于碱,故纯碱也属于碱试卷第 3 页,总 6 页C金刚石很硬,故石墨也很硬D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故氢氧化钠也可治疗胃酸过多16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氮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B氮肥和磷肥观察颜色C苏打和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的白醋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D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观察外形变化1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

6、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ZnSO 4溶液(CuSO 4)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BCaCl 2固体(CaCO 3)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NaCl 溶液(MgCl 2)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DCO 2(CO)点燃18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 +、Cl -、Ca 2+、Ba 2+、SO 42-、CO 32-,现取两份 100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的 Ba(NO 3)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一

7、定存在 C1 B一定存在 CO32 ,可能存在 Ba2+C一定存在 Na+ D一定存在 SO42 ,可能存在 Ca2+试卷第 4 页,总 6 页第 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 得分二、填空题(题型注释)19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下表回答问题:(1)表中 12 号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 (填离子符号)(2)由 11 号元素与 16 号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3)表中同一周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 20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我能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8、(1)某纯净物 X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 2=2CO2+3H2O(反应条件已略去),则 X 的化学式为 (2)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A 与 B 反应生成 C 和 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所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a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b4 种物质中只有 D 属于氧化物c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所需要的下列物质,可以从海洋中获取的是 石油 无机盐 可燃冰 海洋生物 淡水A B C D全部(2)从海水中获取粗盐的方法是 (3)

9、在粗盐提纯过程中,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为了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现测得溶液的 pH 为 10,为了将 pH 调节到 7,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填物质名称)(4)淡化海水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海水中其他试卷第 5 页,总 6 页离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从而得到淡水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A右侧池中海水的密度不变B右侧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淡化膜可用滤纸代替D用膜分离技术得到的淡水为硬水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见的装置(其中 G、I 为干燥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的名称 (2)用 A 装置制取的某气体可使

10、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请写出用 A 装置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现用 G 装置收集到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欲检验其是否为 CO2的方法是 ;若改用 F 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a”或“b”)通入(4)常温下,氨气(NH 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原理是 NH4C1(固)与 Ca(OH) 2(固)混合共热现要制得干燥的氨气并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所选择的装置连接顺序依次是 B FH(填装置序号)评卷人 得分三、探究题(题型注释)23化学课上老师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 C、H、O)用 FeC1

11、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老师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聪明的小明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探究过程】小明先从反应物元素组成分析,认为:因为 ,所以反应后可能有铁单质生成(1)为获得实验证据,小明做了实验 1实验 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波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刚提出疑问是: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 (填化学式)小明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3)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

12、小明又做了实验 2实验 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溶液中,观察到 试卷第 6 页,总 6 页【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评卷人 得分四、推断题(题型注释)24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 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是金属氧化物,如图所示是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举出 E 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评卷人 得分五、计算题(题型注释)25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由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溶液为了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该混合溶液 50g,向其中逐

13、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盐酸的质量为 15g、30g、45g、60g 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第组 第组 第组 第组稀盐酸的质量/g 15 30 45 60生成气体的质量/g 1.8 n 4.4 4.4(1)第组数据 n 为 g(2)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 0.1%)本卷由【在线组卷网 】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 1 页,总 6 页参考答案1B 【解析】 试题分析: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柴折断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固体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 D 【解析】 试题分析: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 错; B、石油中含有煤油、汽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B 错; C、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